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人类对传统自然观进行反思的结果,是在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呼唤中形成的。正确理解与把握生态自然观关于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的价值,人对于自然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统筹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必然要求和奋斗目标,全面实现小康是生态文明的客观反映。宜宾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酒都”,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区域。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提升,必将为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必将为增进人民福祉注入更大的力量,必将为宜宾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从而使林业承担起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又统一的关系,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复杂.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生态的互动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目标,是我们工作实践中绕不过去的发展课题.  相似文献   

4.
美丽中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为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天蓝水美的环境当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必由之路。本文从中国梦的视角正确认识生态文明的意义,提出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路径,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至关重要。新时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培育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为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认知奠定理论基础,能为促进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夯实价值指引,能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需要从完善课程内容、丰富实现形式及提高重视度上下功夫。深耕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路径研究,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公园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示,而推动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则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关键发力点.其生态价值转化的根本逻辑是通过科学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等发展要素,促进生态价值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价值体系的耦合发展,形成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位一体的复合效益,从而满足人民的多层次需求、构建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7.
艾鹏 《生态文化》2011,(2):33-33
“十二五”期间,作为全省生态屏障建设主力军,山西省直九大国有林管理局将以“推进三大转型,实现四大跨越,建设五大基地”为目标,加快“绿化山西”的建设步伐。推进三大转型即推进森林资源保护从单纯保护为主向保育结合、科学经营转变,  相似文献   

8.
李权 《生态文化》2006,(1):58-59,50
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类型已经逐渐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并在发展中具备了独有的特征。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也日益深刻的影响着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经济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应该以科学内涵为起点,主动对接、全面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一、生态经济的本质生态经济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类型,它强调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与实施。其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可以说生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作为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只有把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一切活动既有利于企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之魂。找准发展定位,推动转型落实,凝心聚力弘扬黄河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做好遗产保护,守好文化根脉,带动黄河旅游,讲好黄河故事,加大宣传力度,传承民族精神,彰显时代精神,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文化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伟 《生态文化》2011,(1):6-7,43
文化人类学认为,人类文明在经历了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后,正向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文化是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本质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制度的总和。在生态危机逐渐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主要威胁的今天,专家们预言:生态文化将成为本世纪人类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也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增强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功效,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务的应有之义,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的坚实根基。增强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功效,一要明确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价值,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引发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二要明确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内容,加强金色农耕文化教育、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绿色生态文化教育。三要探索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育人的方法路径,做到保供给,充实黄河文化育人资源;抓阵地,推进黄河文化融入课程体系;重体验,创设黄河文化实践育人条件;强环境,营造黄河文化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在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问题.近年来,浙江省开化县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化建设.以创建"钱江源头、生态名城"为目标,把县城城市定位于具有生态经济特色的山水型城市,注重把生态思想渗透到公路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4.
传统工艺浸润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审美基因,其种类和形式日益多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样态。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苏州作为传统“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该文阐述了推进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苏州传统工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传统工艺高水平保护和发展的主要路径,旨在为其他研究提供相关借鉴,以期为高水平推进苏州传统工艺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2003,(5):4-7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赋予了生态文化建设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用繁荣文化来引领和助推林区的发展。笔者在此就如何加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谈些认识。一、对林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时指出:"一定要保护生态,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18.
生态道德是人类为保护自身的生存环境,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内涵包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红 《生态文化》2010,(1):4-12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生态良好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大责任、承担着光荣使命。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涵,充分认识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形势和任务,大力发展现代林业.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昌泉 《职业圈》2010,(25):71-72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重,大力推进平原县的生态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平原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