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丹 《青年记者》2017,(24):58-59
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出现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随着整体经济发展和媒介技术的革新,粤港澳区域文化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必须进行调整,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成为提升粤港澳区域文化传播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面对这一国家级的战略定位和部署,诸多媒体或前瞻或适时地进行了布局,全面关注大湾区、报道大湾区。5月19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在广州举行,三地媒体共同吹响声势浩大的大湾区新闻报道"号角"。在媒体融合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的实际背景下,全国媒体尤其是大湾区区域内相关主流媒体,如何从舆论立场,服务并积极推动这一国家战略的发展,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以此为切入口,浅析相关机遇与现实性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服务大众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公共图书馆与文创产业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内在价值,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协同发展极具意义。研究发现,文创产品内涵不足、专业人才投入不够、资金短缺、文创思维受限以及文化展示单一等问题制约着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协同发展。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以科技和创新为支撑,积极加强馆际间交流合作,实现文创资源共享,深入挖掘传统馆藏资源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协同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静 《传媒》2024,(8):75-76+78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级别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不仅关系到大湾区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跨文化传播的维度及其在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确保传播方向正确性、加强传播过程规范性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等具体对策,以求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跨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媒体环境的日新月异、自媒体的异军突起,互联网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地市级媒体最大的优势在哪里?那就是区域优势。一定区域内地市级媒体的横向联合,可以有效放大这种优势。近年来,江西赣州新闻媒体在市委有力支持下,紧密围绕赣州市委推进的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这一战略,积极开展新闻对接融入大湾区,积极寻求与大湾区媒体加强区域新闻协作的新路径,扩大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密切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目前,我国卫生部门也正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医疗业务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支持建立健全包括粤港澳在内的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器官移植专家等数据库,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建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的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电子健康档案跨境互通已成为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选取韩国NAVER网站内2017年3月1日至2020年3月2日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韩国媒体在报道数量和体裁、报道标题、报道议题、报道结构、信息来源、报道基调、关键词和报道手法的内容分析与统计,探究韩国媒体"粤港澳大湾区"报道所构建的高、中、低层次框架及成因。研究发现,韩国媒体构建的报道框架特点有:在经济层面认可中国发展,但对中国国情与特色现象存在误解;引用中国信息源时,对信息内容理解偏差;在报道中凸显冲突议题;通过不断地重复形成了压倒客观的"自我框架"。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其民生新闻报道反馈人民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塑造着城市形象,传递新时代价值观。通过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当下,其话语形象的建构与表达,能够进一步阐释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未来发展对服务于大湾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9.
罗弦  袁梦 《青年记者》2021,(4):100-101
“南方+”App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舆论宣传党端主阵地,本文分析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其如何发挥党政媒体和市场媒体的双核驱动力,积极构建“新闻+服务+社交+产业”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发展粤港澳广播节目是国家推进大湾区建设、地区增强国家民族认同以及媒体实现专业化提升的现实需要。融媒背景下,节目定位更加差异化、语态更加青春化、传播更加多元化、内容更加情感化。为满足现实需求、应对时代变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立足湾区、服务大局,从节目定位、话语风格、传播形式、价值导向等方面凸显地域特色,并紧跟媒体发展趋势,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推动了广播区域传播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合作发展现状,从图书馆发展与区域社会互生互动的角度,明确图书馆事业和粤港澳经济产业、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密切关系,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与图书馆创新进程对接。以从传统馆藏到粤港澳行业产业教育资源库、从学科馆员到行业馆员、从文献堆积到文化引领的三个转变为主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资源文化建设和服务模式的协同创新发展框架,对资源共建共享、行业馆员模式、图书馆协同参与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进行探寻。  相似文献   

12.
余靖 《中国记者》2022,(8):107-109
<正>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报道,是2022年年中的重大主题报道。从央媒到地方媒体,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流媒体,都浓墨重彩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报道,围绕主线精心策划,推出一系列主题报道,通过系列访谈、特刊版面、融媒产品、联动直播、视频等全媒体形态,利用海内外传播渠道,展现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在“一国两制”大背景下的不凡发展历程。本文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报道为例,探析如何提升重大纪念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3.
李鑫宇  施瑞婷 《传媒》2023,(14):41-43
澳门特区发展建设过程中,主流媒体是群众思想的传播者、历史记录的见证者、时代进程的推动者,是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澳门日报》为例,分析澳门特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特区主流媒体传播创新的方向与路径,强化特区主流媒体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担当与使命。并从澳门特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现实困境、创新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广大读者讲好“湾区故事”及“中国故事”凝聚共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论文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与国内科研合作网络,通过网络密度、凝聚力、中心势、中心度等指标探究多尺度科研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变特征及趋势,并结合学科领域分布及变化情况对大湾区进行多尺度科研合作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内外合作网络的规模逐渐扩大,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存在科研合作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衍生出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的土地神崇拜习俗。土地崇拜源于对土地纯物质形式的崇拜,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发展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人格神。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崇拜系统,都源于"社"文化底蕴的支撑和文化归属意识的培育,具有共通的文化符号表征系统。高要春社、澳门土地信俗和香港土地庙三地的土地崇拜形式不一,但民众心理有共通性。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崇拜,可以跨越地域和制度,诠释粤港澳社群共通的文化心理符号,发挥土地民俗信仰的凝聚力与文化归属效应,最大公约数地整合大湾区社群力量,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战略定位是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一流湾区,并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文化虽同源共生,但由于历史原因,仍存在差异;在特殊时期,这种差异甚至会导致文化认同的危机。寻求文化认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便是保护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都蓝 《图书馆学研究》2022,(1):87-92,76
经典阅读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一.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视角,以共建人文湾区为目的 ,对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经典阅读推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大湾区图书馆加强区域文化协作、共同推进大湾区全民阅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建议.调查发现,大湾区图书馆经...  相似文献   

18.
报纸靠报道,报道靠策划,策划靠活动。在当前报业竞争主战场逐渐向地市级中小城市转移的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应对挑战,提升舆论引导力,增强新闻竞争力,彰显社会影响力?长治日报社近年来通过策划各种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颇具创意的新闻活动,不仅加强了媒体与社会的深度协作和高效互动,充分发挥了地方主流媒体的积极作用,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地市报的区域影响力和传播力,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品质地市报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气连枝,共生互赏,文化习俗相似,艺术呈现形式相通,文化心理相合。但从现实层面看,其协同发展存在联合申报的非遗项目数量少、非遗资源共享系统不完善、保护模式相对独立的问题,并且湾区内也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非遗系统化管理制度缺失、协同保护理念欠缺、小众非遗协同保护力度不够的困境。为此,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协同保护工作需统筹规划,考虑非遗资源的互补性,减少保护阻力。政府应在税收政策、资金投入、人才智库建设、搭建非遗联合展示平台等方面统筹发展,并加强湾区非遗协同保护专门性法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也需在市场、资源、信息、人才等方面进行业态化整合,同时对接新媒体,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协同保护,既呼应大湾区一体化国家战略,也是深化湾区文化共同体理念、加强国家文化认同、推动人文湾区建设、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如何追溯新闻报道在融媒体、大数据环境下的全球实时落地采用及传播情况,有效评估新闻报道的综合影响力、辅助采编决策,是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跨媒体大数据融合技术、内容智能比对技术、跨平台传播链路分析技术、媒体传播影响力评估技术等技术上的创新,实现融合媒体报道在全球的实时落地采用、传播分析和综合影响力评估,构建一套媒体传播分析及影响力评估应用体系,将有助于指导新闻媒体行业的采编决策,增强融合报道、对外报道传播能力,提升媒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