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陈章玮  邓博文 《视听》2022,(9):135-137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围绕该题材的主旋律影视创作如火如荼。乡村纪录片是记录乡村振兴历程的重要方式之一,激活了乡村文化的生命力。纪录片《瓜熟蒂落》在叙事方式上利用“蹲守式拍摄”聚焦农村农民,呈现了真实鲜活的乡村故事;在视听语言上力图塑造群体认同,从宏大叙事转为微观描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呈现了一部乡村发展建设历史进程的影像志。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瓜熟蒂落》挖掘了讲述乡村故事的新角度,也为更多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已成为新时代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主题新热点。如何通过设计合理、方法创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融入找到培养演员的正确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在紧扣时代脉搏的同时,要善于从脱贫攻坚题材的实践经验中去发现文艺创作的源泉,聚焦脱贫后的乡村农民所思所想所为,反映新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元,书写美丽乡村的美好故事。  相似文献   

3.
祝国防 《新闻战线》2022,(11):105-107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三农”题材纪录片创作的主题和视角不可避免地有了新转向。把乡村的故事讲好,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才能真正助推乡村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引发人们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和思考,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从而构建起独属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4.
从脱贫攻坚的收官到乡村振兴的开启,纪录片成为留存时代记忆、传承精神文明、抒发情感话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创作相较过去进行了全新的尝试:以微宏叙事借时代之力观照个体命运,生动展现中国农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细腻的影像语言精准把握乡村振兴主题,抒发情感话语,描绘真实乡村图景。实现了熔铸民族精神、强化文化认同、凝聚社会共识、形塑家国形象的价值意义,引发观众深度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乡村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乡村题材纪录片对于激活乡村文化、唤醒乡村记忆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村落》作为一部乡村主旋律纪录片,借助独特的视觉符号和微观的叙事结构,再现了具有浓厚历史底蕴、人文色彩的古村落文化,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这也使纪录片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乡村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乡村题材纪录片对于激活乡村文化、唤醒乡村记忆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村落》作为一部乡村主旋律纪录片,借助独特的视觉符号和微观的叙事结构,再现了具有浓厚历史底蕴、人文色彩的古村落文化,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这也使纪录片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乡村纪实影像正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形塑国家形象的重要介质。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的引领下,众多乡村题材纪录片相继涌现。其中,中外合拍的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凭借新颖独特的影像表达在海内外取得了不俗反响,实现了中国乡村故事和中华文化的柔性讲述。本文以多部中外合拍的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从表达视角、呈现内容、表达策略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总结其影像表达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适合我国同类题材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叙事是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的核心,其通过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叙事手法的相互交织,刻画塑造了新基层农村干部形象与新农民形象,深刻展现了城市现代意识与乡村传统意识的逐步融合,彰显了人民美学与乡村美学叙事创作理念。同时,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和播出推动了中国乡村文化的繁荣,推进了中国乡村的文化自信自强,提升了中国乡村文化的软实力,促进了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和中国理念的全球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琳 《视听》2023,(5):73-77
乡村记忆是乡村文化的根脉,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受益者和传承者。创作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可抢救性保存我国当代乡村“活历史”,拓展口述历史纪录片创作题材,提供乡村振兴路径借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处于萌芽阶段,在学术水准、艺术表现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存在瓶颈。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坚持业内学者的“在场”,提升创作者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水平,创新节目内容和制作方式,强化市场意识,拓宽作品传播渠道,提升作品的话题热度。  相似文献   

10.
冯笑 《视听》2023,(9):6-9
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作为极具艺术魅力与社会价值的影像形式,在新时代的创作需求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生产传播态势。其中,人民日报社出品的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中国扶贫在路上》生动勾勒出传承与超越的乡村图景,着力塑造碰撞与变革的乡民形象,通过个体影像共筑社会记忆,借助冲突叙事还原跌宕情节,既对脱贫成果进行可视呈现,也给攻坚进程赋予人文关怀,为此后同类题材纪录片丰富观照视角、提炼内涵价值开创了可资借鉴的全新范式。  相似文献   

11.
张洋洋 《视听》2022,(3):13-15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题材电视剧被新技术与新需求赋予了更强劲的动力,也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与价值内核.乡村题材电视剧以聚焦大众的矛盾问题、贴近大众的朴实生活为出发点,发生了内容青春化和视角多元化的文本转向,并运用多元媒体互联、题材与政策衔接、价值体系协同的间性表达手段,讲述乡村振兴故事,唤起中华儿女的归属感与使命感,书写中国...  相似文献   

12.
侯洪  刘杰 《现代传播》2007,(1):98-100
近年来,中国当代主流纪录片的国际题材的开拓与创新,标志着中国纪录片的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它提升了主流纪录片的美誉度和亲和力.本文试图就新时期以来,我国主流纪录片国际题材的创作与传播略做一回望与总结一是回眸近年来中国国际题材纪录片的谱系;二是关注中国主流纪录片的使命与书写高度.  相似文献   

13.
电影     
《视听界》2006,(5):104-104
现实题材影片已成中国电影主流;真实频道纪录片进影院;2006年台北影视节将于11月举行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在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主流媒体在乡村振兴叙事方面通过个人化内聚焦视角与编辑式零聚焦视角相结合立体呈现乡村振兴故事;以多文本、碎片化、数据化的新闻叙事表达强化乡村振兴故事传播力;以开放性叙事建构场景化与沉浸化乡村振兴叙事生态,实现了展示乡村建设新貌、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凝聚乡村振兴共识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晓嫣 《传媒》2023,(16):47-49
地理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上拥有独特优势,空间立体性、视觉奇观性、延展式叙事结构和微观宏观相结合,有利于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地理纪录片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把握新思想,紧扣时代脉搏,精选题材展开叙述;搭建新视角,调度多种视听手法,触发观众共情与共鸣;确立新聚焦,将中国独一无二的特色突显出来,发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地理纪录片要记录当下时代、提升作品内涵,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陈强  魏全秀 《兰台世界》2023,(S1):54-56
<正>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赋予了乡村档案新的战略意义[1]。乡村档案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工具,又是党和国家带领农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有力见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乡村档案的内容更加丰富,乡村档案的内容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支持,只有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选取乡村振兴题材进行新闻采访,应当认识到采访工作对报道效果产生的重要影响.以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为导向,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做到反映农民心声、丰富报道角度、注重新闻细节等,能够做到运用采访技巧讲好中国故事,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8.
序言 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创作,自九十年代伊始,开辟了国家话语之外的民间叙述空间,①过去十多年,独立影像成为纪录片创作最具活力的地带,比起体制内的创作,这种方式在题材和形式上受到规范和约束较少,导演从个体意志出发,从选题到制作,"寻求一种有别于主流意识形态、真实而自觉的记忆形式"②,为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留下一份真实的民间记录,也构成当代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当下,乡村生活题材的话语生产在社交视频平台涌现。本文以社交视频建构的“美好生活”话语为研究对象,以在抖音平台上进行中国乡村生活题材内容创作的视频博主为研究样本,探究乡村美好生活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作为话语生产者的视频创作者和作为话语消费者的视频观看者在乡村振兴的主流语境内,同构对乡村美好生活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证明,用心用情用功在群众身上,才能走进群众心里。主流媒体做好助力乡村振兴大文章,要有高站位谋划,也要贴地执行,生动讲述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上新吧福味》节目采取纪录片与真人秀结合的形式,深掘美食背后的文化价值与人文情怀,放大美食背后的百姓“小幸福”,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