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两份报告基于不同视角,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融合提供了指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正面积极地认知教育对象,正确处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挖掘教育者的内在潜力和品质,提高被教育者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对此,应利用积极心理学开展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2.
吴靖芸 《广西教育》2023,(15):155-158
本文分析传统心理学理念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型构思,论述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即基于“积极的自我”打造和谐课堂、基于“积极的品格”组织团体活动、基于“积极的机构”创设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3.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是20世纪70年代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发展起来的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之一。它关注的是超越个体当时当地、追求自然和本性融为一体的非理性存在。对道德问题的研究,也以其非理性的道德心理为依据。在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下,一方面,道德之“心”在个体的心灵深处得到充分体现,与人性息息相关。另一方面,道德之“心”又和他人、和世界、和大自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因而,道德心理又是一种深度的和高度超越的心理状态。对于一贯崇尚道德理性的学校道德教育而言,超个人心理学的道德观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4.
川瑞康成以纤细的笔触,表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美质,并因此赢得世界声誉,川瑞获得成功后,评论家对其艺术魅力及美学思想作了大量研究,但川端文学中的“非理性”因素与川端透过“非理性”因素对“理性”的思索则极少有人问津,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这里的“非理性”是相对心理学中的“理性”而言的。在心理学中,理性是指与感情相对的理智。它是社会制度及现实理性生活原则在个人心理上的投射和积淀,起着抑止本能冲动、保持心理平衡,使人顺应社会常规的作用,并能有意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理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识。不…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现状调查启示我们,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引导形成积极认知,用乐观的认知增强信心;帮助体验积极情绪,用丰富的情绪体验感受快乐;组织创建积极组织,用和谐的组织氛围调动热情;指导实践积极行为,用主动的利他行为激发潜能;赏识的积极特质,用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个性。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受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影响,高职教师对高职学生干部抱有负向期待,在培养人格品质和制定培养制度的过程中均将高职学生干部看成有缺陷的人。这致使学生干部在培养过程中感受到消极体验,培养效果不甚理想。为此,应该转变思想,将积极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运用到高职学生干部培养中来,使学生干部获得积极心理体验、形成积极人格品质、形成积极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7.
心理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班风的形成都有极大的助推作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班级心理文化建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加强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以创设积极的班级环境为目标,在观念视角层面、实践操作层面和学生个体层面,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从发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开辟"微"时代班级心理文化建设新领地、开展体验式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建立学生干部轮换制等方面探析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加强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非理性因素的个体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果说我国理论界对“理性”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那么对“非理性”问题的研究则刚刚起步,“非理性”几乎还是一块亟待开垦的精神处女地。不过,近些年来,我国理论界就直觉、灵感、情感和意志等这样一些“非理性”因素进行了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和文艺学上的初步探索,这对于我国长期忌讳和忽视“非理性”问题的研究作了很好的  相似文献   

9.
团干部是党的青年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青年干部的领导方略,我们选取共青团干部作为对象加以阐述。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在逻辑上决定了团干部领导工作的特殊性。团干部的领导理念、领导方法和艺术,是团干部解决“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影响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促进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同时,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越长,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越大,需要依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保证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可以无忧地进行小学阶段的学习。因此,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可以很好地了解目前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找到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道德心理学视域的教学伦理研究,应走进教师的教学伦理生活,区分道德、习俗和个人领域的特殊性;培育教师的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想象力,奠定教学德性的心理基础;从道德直觉和道德情感能力入手,诠释教学智慧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有不同的视域,不同视域中的心理学各有其特点。从文化视域来看,心理学以高级心理机能为研究对象,以符号的文化意义为研究中心,从符号及其意义生成与演变的角度探讨人的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引发了心理学研究内容、理念与方法的变革,要求切实以人为研究对象,把解释学尤其是本体论解释学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论,从人类或种系发生学和个体发生学等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西彩 《考试周刊》2009,(37):14-15
传统的好教师参考指标重视的是学历、职称、荣誉等“硬”能力指标.心理学视域下的好教师标准则更加重视教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教育理念、教学效能感和教学幸福感等软能力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在青少年教育问题上,“代沟”是常常被提及的话题,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是非曲直”一直是纷争不断、难以定论。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都在从各自的学科视域研究代沟问题,本文则基于教育学的视域,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对代沟及其教育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教育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损伤性影响)的发展现象。心理弹性通过保护性因素,使有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积极应对。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心理弹性相结合,进一步增进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心理弹性、培养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进而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更快、更好成长;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旨在探索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有机统一的实现路径,坚持“学生为本”和“文化育人”两大教学理念,注重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价值。基于文化认同视域,探析了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意义和路径,分析了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旨在引导学生作为文化认同主体,深度挖掘教学案例的文化内涵发展和新时期教育价值,实现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获得;通过全过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教学设计,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对中国文化情感层面的接受与承诺;通过多场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教学评价,最终实现行为层面的践行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及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正向、积极的引领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笔者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在班级中开展了“校园心理剧”的全新尝试:从“聚焦痛点,创编剧本——基于调研的典型选择”“助人自助,排演剧情——基于实情的剧情设计”“赋能全员,迎接挑战——基于成长的回溯行动”三步骤行动,努力构建有魅力、有价值、有实效的心理成长平台,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和心理力量。  相似文献   

18.
黄虹 《文教资料》2014,(1):122-123
传统学生心理档案主要是筛选“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发挥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积极力量.关注普通学生的积极品质和潜能开发,构建富有积极心理理念的学生心理档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社会心理同心理学和社会学视域中的社会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社会心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实现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组织和团体之间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心理保障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结合广西实际,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尝试对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原则、功能划分、环境营造、师资建设和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提出心理辅导室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体验和安全的原则,通过设置五个功能区、营造积极的环境、加强与各学科教师的合作、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开展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心理辅导室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