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美育对于培养人的审美品位、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二者的协同发展既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部分高校在推进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方面还面临对二者的关系认识不清、思想政治教学缺少审美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忽视审美教育等困境,高校应从落实全方位育人、充分认识美育价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文化环境建设四个方面来深入探索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秦林 《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64-165+172
美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重视美育是全球教育界的共识,也是中国教育界一直追求的目标。中国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审美能力,懂得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随着社会的发展,美育教育的价值将会更加凸显,基础教育艺术课程中,渗透美育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总结回顾重庆市合川区钱塘中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大力推进音乐、美术两大美育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坚持"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怡情、以美逸劳"的五美育人理念。在教育实践中,把美育教育融入学校办学理念,打造校园文化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活泼、多元发展,实现全面育人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大美育”理念背景下,从当下高校美育教育现状及深层原因入手,深度挖掘制约高校美育教育发展的问题及挑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揭示当前高校及大学生所面临的美育困境。在育人目标、育人过程、育人评估“三个环节”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美育育人新模式,切实满足学生向美愿望和需求,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资源和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这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同构性。科学厘清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内在逻辑,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校园文化育人中需要加强改进的空间,深入探究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优化路径,对于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在新时代高校育人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而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实效具有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5.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不仅是促进大学生主体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还是高校教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展现亲和力的需要。在当前环境下,高校落实协同育人,还面临一系列问题,表现在缺失协同育人理念、育人队伍建设不足、育人方法单一及校园文化建设落后等方面。为此,高校应创新协同育人理念,完善协同育人管理体系,并着手组建健全的协同育人队伍,创新协同育人方法,优化协同育人校园文化建设,在各方面协作中高水平落实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6.
关于强化校园文化美育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强美育,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加强指导,利用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抓住契机,整合资源,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张雨欣  李怡珊 《教师》2022,(25):6-8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基于此,针对工科高校美育目标定位模糊、美育形式载体单一、美育课程质量不高、美育环境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文章以“四个创新”为切入点,详尽地阐述将美育融入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通过创新育人理念构建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育人格局、通过创新管理健全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育人机制、通过创新载体打造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育人平台、通过创新环境营造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8.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美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五育并举”的视域看,美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美能养德、美可启智、美育健体、劳美共进。高校作为全社会加强和改进美育的主要阵地,应该突出育人导向,建强教师队伍;优化结构布局,推进课程建设;丰富美育资源,营造良好氛围;创新工作载体,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强美育,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加强指导,利用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抓住楔机,整合资源,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员工发展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对提升高校的文化层次、精神境界,培养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院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学校创建以来,就竭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办学目标和育人宗旨,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创建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经过10多年来的沉淀积累,初步形成了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培育产生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形成了学院独特的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组织文化;形成了学院独特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并内化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1.
高校美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育人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深入探讨高校美育与校园文化内在的联系,是新时期实施和改进高校美育的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2.
张婷 《文教资料》2011,(30):104-106
校园文化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传播优秀校园文化对高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校报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传播载体,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器,又是受益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良性互动值得我们探析。  相似文献   

13.
从审美角度创新高校德育工作,将有助于解决高校德育工作中所面临的教材理论化、缺乏创新、人文素养缺乏等问题。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可采取将美育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将美的理念引进高校的各项工作、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等途径,发挥美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美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育人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深入探讨高校美育与校园文化内在的联系,是新时期实施和改进高校美育的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标准之一,而文化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应该注重制定完善的体系制度,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综合和全面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校园文化和文化育人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育人理念的结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美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美育依然是高校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还有差距。越窑青瓷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民群众智慧结晶。充分发挥越窑青瓷文化的美育价值,有助于扩展高校美育教育内容,提升高校美育教育的情感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实现高校美育教育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越窑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可从师资队伍、教学课程、教学实践、校园文化等四个方面发力,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相适应,提升大学生的美学素养,推动大学生的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对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确立审美教育理念,提高对美育工作的认识;改进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发掘美育功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大学育人环境,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须不断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需要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对提升学校的层次,形成优良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大有裨益。在新形势下,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原则、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工程,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全生命周期育人理念下,建设特色美育育人新架构,符合党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需求,有利于满足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高职院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实施领航工程、筑基工程、躬行工程、示范工程和浸润工程等五大工程,系统化、常态化、全面化、特色化开展美育工作,打造特色美育工作体系、特色美育课程体系、特色美育教师团队、特色美育品牌项目和特色美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构建美育育人新架构,形成美育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