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宇 《成人教育》2021,41(6):26-32
"老有所为"是我国积极老龄化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与挑战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赋予了"老有所为"新的内涵.老年教育既是赋能"老有所为"的基本途径,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老年教育赋能"老有所为",关键在于完善教育支持环境,构建"老有所为"教育基础;确立"老有所为"教育新理念,凸显"老有所为"教育价值;重构教育结构形态,实施"老有所为"精准教育;创新教育资源,增强"老有所为"教育效能;拓展服务平台,延伸"老有所为"教育空间,从而有效担当老年教育的时代责任和使命,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康德感性、知性、理性的知识学框架一直被学界视为经典,但远不能说业已完善.文章以胡塞尔先验哲学为背景并引入皮亚杰的先验范畴思想,在相互比较中再次对康德知识学进行考察.经梳理发现,应该对康德知识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如下改造:其一,先验范畴作为主体所具有的先验认识形式,绝非先天就有的,而是先验主体在意识活动中发生发展而来,包含"概念"和"前概念"两层基本结构,并均有"内容"与"逻辑"两个方面;其二,知识是主体在意识中"发生—构造"而来的,其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呈现出既相关又不同的发生发展路径;其三,历史中"发生—构造"而来的习性的认知,会对认识主体当下构造的知识内容与结构起到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词类问题中的"活用"和"兼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主体对概念的理解差异和"活用"与"兼类"区分标准的局限出发,分析词类研究中"活用"和"兼类"分界不清问题的原因.并运用范畴论的原型理论得出"活用"与"兼类"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模糊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老有所为"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客观诉求。未来的健康政策应当在"大健康"理念指导下,扩大"老有所为"概念范围,健全政策法规,加强教育培训,共育大健康产业,以此共同促进"老有所为"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知识背景和时代要求出发,阐述了胡塞尔"视域"概念提出的内在逻辑及其在胡塞尔现象学思想体系中的地位.指出"视域"概念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其逻辑展开就是"主体间性"、"生活世界"等后期思想的重要概念,把握"视域"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对准确理解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建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双一流"从时代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指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即向着国际化前进.高校学科教学转向双语教学成为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符合学科建设、教学质量提高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不同需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正视现阶段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对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造成的不良影响.基于此,高校相关教学主体应重新定位双语教学目标、完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及时更新教学评价标准等,从双语教学改革的脉络和体系等方面,研究和创新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7.
徐继坦 《文教资料》2008,(32):159-160
本文从"共同研究合作体"的概念出发,探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背景,阐明"共同研究合作体"的运行机制,倡导基于"共同研究合作体"的教师成长理论.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关于"双师型"概念及其内涵的探讨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入手,对不同时期的代表文章、重要文件和领导指示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整理汇总近十年来"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相关主题的文献,笔者从概念、标准、内容、方法、评价主体和存在问题六个方面对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和反思现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加强离退休老同志管理和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助于老同志思想与时俱进、保持革命晚节、充实晚年生活、增进身心健康,从而达到“老有所为”。  相似文献   

11.
自2013年9月1日起《人民日报》开始推出"中国梦·共赢曲"的系列报道,讲述的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故事".作为"中国梦"相关报道的重要补充,"中国梦·共赢曲"系列报道是对"中国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即由最初的"中国梦"逐渐发展为"世界梦".本研究运用话语分析和叙事分析的方法对这 23 篇系列报道进行研究,概括出了这一系列报道的三个整体框架,即合作-共赢框架、危机-救助框架、以及了解-学习框架.并在这些框架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系列报道所建构的主体身份和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单阐述了主体和主体性的概念问题,并引申至翻译研究领域.通过回顾译者身份并且分析其在"理解","意图"和"表达"三个方面中翻译行为的差异,进一步说明译者是唯一翻译主体,要在翻译过程和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以来,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开始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并从关注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到关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欧洲高等教育政策文件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概念基础应从"学生参与"转向"学生自主性",并尝试从教学方法、文化框架、学习支持杠杆等三个不同层面阐释"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概念内涵.在欧洲政策驱动下,大学在制定学与教战略、创新教学方法、应用学习成果、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但仍面临着概念存在认知误区、系统性政策框架缺失、参与主体动力不足等系列挑战.大学卓越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内驱力,教学需要被视为教师的集体责任.  相似文献   

14.
"大学"与"学院"概念区别特征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与"学院"概念的区别特征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考察,通过对欧美等国以及我国"大学"与"学院"概念的比较研究,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大学"与"学院"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指出清晰界定"大学"与"学院"的概念、分清角色、正确定位对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积极推进主体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具体地说,即为在教育理念上要"以人为本"、在学生需求上要"以人为本"、在师生关系建立上要"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各种实际利益需求,把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改革和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现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色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高校"银色人才"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作者从我国"银色人才"的现状、独立学院为高校"银色人才"开发提供发展平台、高校"银色人才"在独立学院的实践等方面,阐述了高校"银色人才"的五种优势(知识优势、经验优势、政治优势、时间优势、资源优势)对独立学院教学和学生管理所起到的作用,从而真正实现高校"银色人才"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7.
理论心理学的未来发展需要想象一种超越"心理学"的、作为其他可能选择的人类形象。这种"非心理学的"理论建构致力于分析使"心理学"得以可能的文化-历史形式,以及主体如何根据心理学生产的概念和范畴思考和行动。这意味着心理学要研究的对象正是被它自己生产出来的,并在生活世界中经验性地被再生产出来。由此主体就被心理学化了。故理论心理学要击破和重构似已成为固定之物的"心理学的""范畴"和"概念"。心理学化的主体被改造成一种适应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市民主体或心理学个体。作为马克思的解放议程最具弹性的替代性方案,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化的主体理解自我与社会的中介。而理论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想象超越了这种心理学化限制的人类形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正与之相关,通过它我们得以超越互相再生产的资本主义及其心理学。而中国理论心理学家需要像批判地检讨那些从西方进口的心理学那样质疑土生土长的"心理学"的各种形式,并促使人们发展出新形式的反抗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下,创新教学已成为深化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立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从激发学生"问"的兴趣、深刻剖析概念、开展趣味教学、突出学生的体验性等方面,阐述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创新的若干思考。本文旨在强化初中化学教学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权力"的辨析及其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科学革命同时发生的还有思想领域的革命.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看,迄今为止的思想革命仍处于正在进行时,其意义还没有完全彰显,一些表达新世界观的词汇也还有巨大的解释潜力,比如"权力".事实上,"权力"这一词语已经并不断地超出它的政治涵义,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尤其是经过尼采和福柯的阐释,"权力"的所指不但从主体世界进入到客体世界,而且从具体现象上升为普遍范畴.本文以尼采和福柯的"权力"概念为依托,重点阐释了与运动着的存在合二而一的本体意义上的权力.  相似文献   

20.
以人教版与鲁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土壤"一节为研究内容,在课标指引下,从土壤的概念、教材结构、图片和活动设置与案例补充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并给出相应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