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北宋著名哲学家王安石在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中 ,对老子哲学多有吸收和借鉴 ,同时也有创新和发展。首先 ,在天道观上 ,王安石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并把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发展成为宇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 ;其次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 ,王安石一方面继承了老子主张人应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的思想 ,但同时也对老子人道无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再次 ,在辨证思维领域 ,王安石继承了老子天道运行不已的观念 ,形成了“天道尚变”的进步历史观 ;同时 ,王安石用“耦”、“对”概念来概括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矛盾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健身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应用受老子养生思想的深远影响,其“气与阴阳”、“以‘静’制动”的思想源自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和“道法自然”、“专气致柔”、“至虚极,守静笃”的养生思想;其以“气”、“德”健身的思想是继承发展老子“天人合一”和“道生之,德畜之”养生思想而形成的;其“静”、“气”、“德”是老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老子和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人等万物产生的根源,存在的依据,道的本性又是"自然"的,所以,他们认为万物应该顺应自然而不违背自然,即"无为",这实际上就是要遵循天人和谐的原则.老庄的生态伦理思想正是从"道法自然"出发,主张"知常"、"知止",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和谐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老子>文本里,老子对和谐精神有着深刻的体悟.这体现在老子对万物的生成发展、人生的修身立命、社会的安定公正以及失去和争取"和谐"等问题的思考上,尤其是在"道法自然"思想里,这一精神蕴涵最为深刻.和谐是老子哲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道法自然”观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在这一认识前提下派生出的顺从自然、恬淡修身的生命理论,包括:“贵身”、“惜身”的生命意识观;“名与利”、“得与亡”,、“荣与辱”对立统一的生命价值观;“上善若水”内外兼修的养生境界观以及“守中”的合理健身观。老子的生命观对现代学校健康教育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积极参与健身养生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道”是指宇宙的本体,万物化生之源,是“气”的总汇.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热大爆炸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阴阳二气和“有”生于“无”是“道”的理论的核心.“天人合一”的正确含义和理论依据,正确理解人和宇宙的关系,按照“道”的规律认识宇宙和自我,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从必然中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7.
道家学派是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其著作《道德经》不过五千言,却涵盖了很多妙义,告诉我们许多法则。其中关于“道”的阐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道德经》的核心。“道”是宇宙的本体,是自然无为的,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8.
《史记》无论结构还是内容都深受司马迁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司马迁采用“法天则地”的类比思维,寻找哲学启迪和理性升华,通过公理化方法构想人类社会运行的大道。社会哲学的核心是德配天地,大德与天地同德,并贯穿于礼、乐等一系列哲学范畴和社会思想之中。从自然之序得出人类社会应该有纪序,有纪序就必须有社会规范,“盛衰之道”在于德。希冀天人欣合,载物养生,万物俱荣,人与自然、人与人实现和谐同昌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老子》哲学体系的两个基本范畴。除此以外,《老子》还运用了众多的概念、范畴。它们也是从属于“道”和“德”的,并由此形成了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两个范畴系列。(一) “道”在《老子》中被确定为中心乃至最高范畴,既是当时天人之辨的需要,也是理性思维发现的产物。在《老子》之前,已有天之道,人之道的说法。天道、人道的关系即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起点。天道是春秋时期逐渐剔除神秘主义天命观念  相似文献   

10.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浅谈老子“道”的哲学及其本体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道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本范式及其思辨特征,而这一理论建树的奠基者即是老子。本文首先论述了"道"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一即"道"是"先天地生",为宇宙万物生命的本源,二即"道"无法用语言、言说来表达。然后对"道"的本体论做了简单的探讨,最后得出老子"道"的哲学及其本体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子思想是典型的东方智慧.它不但是历史的,也对解决现实问题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老子之“道”的自然性启示人们尊重客观规律,老子将天、地、人统为一体的思想启示人们关注生态平衡,老子的“无为而不为”之术提升了传统的领导艺术,老子的相反相成之道为现代的经营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老子之“道”的阴性特征和雌守观念更对传统的“尊阳卑阴”价值观具有纠偏作用,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和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哲学为中心的学术派别,由《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始称为道家。按传统说法,老子是道家创始人,被道教奉为教主,称“太上老君”庄子则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特色的哲人。长期以来,哲学界对老、庄其人及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庄子《南华经》内、外、杂三十三篇的实质、特点和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褒贬不尽一致,然而,不管主张老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属于  相似文献   

14.
"无为无不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将其注入时代特征并引入政府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非常必要。从"道法自然"与政府体育管理理念的变革、"治大国如烹小鲜"与体育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连贯性、"有所不为"与各部门各司其职、"行不言之教"与领导干部的德行表率等四个方面,阐释了"无为无不为"思想对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小程“道与阴阳”之然与所以然 (形上与形下、超越与被超越 )关系的继承 ,对周敦颐“无极而太极”之宇宙演化图式的本体论改铸 ,是朱子本体意识形成的两个关节点 ;而对张载宇宙本体意识的评判与批评 ,则是其宇宙本体意识充分形成的标志。这一本体的具体内涵主要围绕太极与阴阳、理与气以及天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而展开 :“理先气后”强调的是理对于气、宇宙本体对于天地万物的超越性存在 ;“理静气动”则是以“不能”的方式 ,从反面维护、强化着太极的形上本体地位 ;而“理一分殊”则主要表现了太极本体之宇宙论规模的遍在性及其天地万物的统摄性 ;至于其规定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补充 ,表现的正是太极 (天理 )作为宇宙本体的完整含义。  相似文献   

16.
相当多的学者对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持否定态度的。在他们看来,老子哲学的基本倾向是消极的,出世的。但是如果把老子哲学放在他那个特定年代作一番分析,就会发现,老子哲学某些消极的表象背后,隐藏着积极的本质。这个积极的本质就是老子的生存智慧学说。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尊道贵德”是生存智慧的前提;“无为而治”是生存智慧的途径;“节欲知足”是生存智慧的基点。这些闪光的生存智慧学说,与孔子“仁”的思想和墨子“兼爱”的思想相比更能显示出它的独特性,在今天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存凯 《江汉学术》2022,(4):112-119
“复”作为指示《老子》哲学体系基本构造的重要概念,具有相互关联的三重内涵:一是在自然世界中,万物以“道”为自身存在的根据,在“道”无思无为的循环运行中自发地实现自己的“自然”本性,并自发地复归于“道”;二是在政治世界中,百姓由追逐外欲、虚伪巧诈、多智善谋的异化状态复归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自然本性,并主动地归向圣人;三是君主效法于“道”,通过自身的内在修养主动实行处下不争的无为政治,从而实现向“道”的复归,达到与“道”合一的圣人境界。“道”与万物构成的自然世界和统治者与百姓构成的政治世界由此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领域,政治世界中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是自然世界中“道”与万物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落实和映现,而统治者向“道”的复归则是两个世界的运行秩序的真正连接点。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性生态危机和全球化生存语境之双重背景下,当代人道论的存在论根基是“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以此,当代人道论的基本思想是世界生命平等、广阔博爱和全面慈善,其价值指向的整体表述是世界生命主义、社会人本主义和个体主体主义;其生存论原则是生命平等原则、人人平等原则和个体主体原则;其具体的实践追求是平等地善待一切生命,努力使一切生命成为完整的生命;平等地善待一切人,努力使一切人成为完整的人;平等地善待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9.
指出《红楼梦》中幻境世界的存在是容易的.简单地讲,它就是以太虚幻境为蓝本的大观园世界.从文本看,它肇始于元妃省亲,幻灭于钗黛分离,大致存在于十七回“题对额”到一百零二回“驱妖孽”这八十多回的篇幅内,是《红楼梦》艺术世界中营构的最为璀璨明丽的部分.我以为把握这一世界的价值和意义是解开《红楼梦》主题之谜的关键,其根本途径是找到它与贾府现实世界的关系和联系.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尝试.一 首先,我们必须对太虚幻境作出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典范是天人合一.所谓合一,有三个意思,从本体讲,是同一;从主体讲,是统一;从客体讲,又是对待.具体地讲,从宇宙创生和人类诞生的逻辑意义上看,天人是同一的,亦即人是宇宙创生意志的最高体现和逻辑必然,天是人的根本源头和最后归宿.但从人的价值生成即存在看,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萌芽,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始终关注于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并以看待“人”的眼光审视、关怀自然万物。这种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天人舍一”思想的生态学价值在于,它将人对待宇宙万物的态度升华成做人的道德要求,并将此伦理作为本体与宇宙自然相通而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