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守财奴》这篇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的小说中,作家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贪婪、吝啬、凶狠、虚伪、狡诈的守财奴形象——葛朗台。“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为了获得金子,他可以进行任何肮脏的交易。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本文写了他人生最后的四笔交易。第一笔交易:用一百金路易换取妻子的原谅和女儿的信任。当葛朗台知道妻子死后,女儿将继承部分财产时,他感到“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于是,他决意巴结、诱哄女儿,使她放弃继承权。然而“看到金子,占有金子”的执著与狂热,使老葛朗台在上楼看到金梳妆…  相似文献   

2.
《守财奴》这篇小说的第二部分,是刻画葛朗台这个拜金主义典型形象的最深刻部分。它通过两件事的描述,撕下了蒙在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关系上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赤裸裸地揭露了那个社会在夫妻之间、父女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第一件事写葛朗台假惺惺地给妻子看病,第二件事写葛朗台哄骗女儿在文书上签字,放弃对财产的继承权。令学生不能理解的是:对妻子一贯冷酷无情的葛朗台,为什么这时候要请医生给妻子治病?妻子死后,为什么哄骗女儿在文书上签  相似文献   

3.
姚娟 《学语文》2005,(3):13-13
《守财奴》节选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文中的主人公葛朗台是世界文学长廊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守财奴形象之一。他生活节俭,对家人苛刻,除了占有金钱,他不知道世上还有什么更令人快乐的事。为了钱,他可以逼走因破产而前来投奔的侄子。对妻子进行精神折磨,直到其死亡。剥夺女儿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乃至一生的幸福。他临终前最后一个动作是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选文《欧也妮·葛朗台》(张冠尧译)中有这样一句话:“尽管女儿对母亲悉心照顾,曲尽孝道;但葛朗台太太的病情仍然急转直下,一天天衰弱下去.”  相似文献   

5.
课文摘要(故事节选自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主要描写了葛朗台老头,一个发“国难财”的暴发户,因为自己的贪婪、吝啬、拜金,断送了女儿欧也妮一生的幸福。) 那时葛朗台刚刚跨入第七十六个年头。两年以来,他更加吝啬了,正如一个人一切年深月久的痴情与癖好一样。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他专制的程度也随着吝啬而俱增;如果妻子死了,要把财产放手一部分,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只要他管不着,他就觉得逆情悖理。怎么!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把动产不动产一古脑儿登记起来拍卖?……“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他在庄园里检视着葡萄藤,高声对自己说。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上<守财奴>一课,在认真分析了葛朗台心理畸变的原因、时代特点、社会因素和阶级本质后,他又从主人公生活经历的角度去分析,认为葛朗台曾经当过箍桶匠,生活在社会底层,体验过艰苦的生活,尽管囤积居奇使他发了家,但跟那些继承万贯家财的纨袴子弟毕竟不同.正因为如此,葛朗台才最了解金钱的价值,懂得珍惜财富.因此他的贪婪吝啬乃至对金子的狂热追求,都是自然而然的、可以理解的.教师启发学生从两个不同角度去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结果,葛朗台变得不像先前那么面目可憎了,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学生们在他身上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原宥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两部作品都是巴尔扎克的作品,两部作品都讲述了父亲和女儿之间的故事,但是主题却发生了很大的异化。《高老头》中的父亲对待女儿是一味地付出的,甚至不惜倾其所有,而《欧也妮葛朗台》中的父亲则是非常的吝啬的,甚至对待自己的女儿也不例外,对待女儿非常残忍,为了金钱不惜毁掉女儿一生的幸福。本文对《高老头》以及《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异化主体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主题、社会以及人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守财奴》的情节是围绕财产继承权这一法律问题展开的。通过这一情节,巴尔扎克向读者揭示了人世间掠夺的另一种起源。葛朗台在对待病妻的态度和女儿感情上的种种令人捧腹的表演都是受继承权的归属这一问题支配的。在葛朗台眼里,妻子的存在只具有财产统一的法律意义,如果不是这样,那她的生老病死便不再与他有何关系,女儿也只不过是帮助爸爸剥夺她自己继承权的工具,她的幸福与否与他也没有什么关系。他的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上《守财奴》一课,在认真分析了葛朗台心理畸变的原因、时代特点、社会因素和阶级本质后,他又从主人公生活经历的角度去分析,认为葛朗台曾经当过箍桶匠,生活在社会底层,体验过艰苦的生活,尽管囤积居奇使他发了家,但跟那些继承万贯家财的纨(?)子弟毕竟不同。正因为如此,葛朗台才最了解金钱的价值,懂得珍惜财富。因此他的贪婪吝啬乃至对金子的狂热追求,都是自然而然的、可以理解的。教师启发学生从两个不同角度去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结果,葛朗台变得不像先前那么面目可憎了,作为一个有  相似文献   

10.
一、“真金”和“两斤重” 葛朗台把女儿爱情的信物——镶金的梳妆匣抢到手后,一看匣上的装饰物,马上欣喜若狂地喊道,“噢,是真金!”并连声叫嚷:“这么多金子!有两斤重!”葛朗台怎么知道这是“真金”?又怎么知道有“两斤重”?按常规,鉴别金子的真假要靠化验,衡量金子的轻重要用秤称,而葛朗台在这一瞬间却只靠他的两只眼,便立刻看出是“真金”,且有“两斤重”,足见其眼力不凡。  相似文献   

11.
一、理性认识与直觉反应的对比文章开头葛朗台边检视庄园里的葡萄藤,边打定主意,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以便到死都能“抓着几百万家财的大权”,因为妻子一死他便要放手一部分财产给女儿。他决定与女儿“讲和”,是他理性思考的结果。但当他回到家,轻手蹑脚上楼后,看到妻子、女儿正捧着查理寄存的精美梳妆匣在把玩、咂摸,便把原先的“理性认识”抛到了九霄云外。源于对金子的痴情与执著,葛朗台露出了“本来面目”。他的直觉反应是“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而当“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时,葛朗台又“…  相似文献   

12.
在《守财奴》一文中,作者除了直接称葛朗台为“葛朗台”外,还将其称作“老头儿”“箍桶匠”“守财奴”“老家伙”“老箍桶匠”等。作者如此多次变换人物称谓,绝不是无意为之,而是隐含着特定意义的。一、葛朗台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怎么样?”葛·朗··台冷笑着,静静地说。葛·朗·台·把刀子对着梳妆匣,望着女儿,迟疑不决。葛朗台,是对人物的一般性的称谓,但小说中的情境是亲生父亲面对着在绝望中挣扎的、被逼拼命的自己唯一的女儿。这个父亲没有一丝的亲情,在女儿生死关头,先“把刀子对着梳妆匣”——依然准备撬…  相似文献   

13.
又是一节名著教学课.今天,我们要对《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综合评析.教学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让几位学生通过抓具体典型事例并分角色朗读,来分析人物性格.那位扮演葛朗台的学生,不仅朗诵技巧好,而且有一定的表演天赋——随着他绘声绘色、神情并茂的朗读,葛朗台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性格被阐释得淋漓尽致,教室里也不时漾起阵阵笑声,气氛显得极其活跃.看来,顺水推舟,紧跟着分析人物性格是不成问题了.于是朗读一结束,我便请学生谈谈对葛朗台这个人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导读】葛朗台无疑是世界文学巨匠巴尔扎克(1799-1850)笔下最著名的人物形象之一。《欧也妮·葛朗台》发表100多年来,“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代名词广为人知。在这部爱情悲剧小说中,第一主角欧也妮·葛朗台的形象虽然美好高洁,但似乎没有她的父亲老葛朗台更让人印象深刻。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三年前,有个学生问我,在《守财奴》中,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称呼有好几个,为什么一会儿用这一个,一会儿又用另一个?仔细一看,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刻画葛朗台时,以葛朗台、老头儿、他、箍桶匠、好家伙等名称交替使用,使人读后不由自主地惊呼:好家伙,他葛朗台老头这一个箍桶匠!这确实是一个有趣而耐人寻味的问题. 首先,这是巴尔扎克在小说创作中的自觉追求.巴尔扎克总是在人物的性格与其称谓之间寻求某种契合,某种隐义联系,因而非常重视人物的命名.据戈日朗在《巴尔扎克怎样给人物取名字》中回忆:巴尔扎克在动笔写作一部中篇小说前,曾  相似文献   

16.
法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刻画的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守财奴形象之一,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得力于作家本身丰富的生活阅历,还与他那非凡的艺术创作手段密不可分。我们在学习课文《守财奴》,欣赏葛朗台这一典型形象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一大宗旨——金钱至上。对金钱的疯狂追逐、聚敛、守护完全支配了葛朗台的心灵,黄金的占有欲贯穿于他全部的思维活动和行动之中;“除了快快发财他不知道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损失他不知道有别的痛苦”。一方面他占有金钱、支配金钱,是金钱的主人;另一方面,他不懂得享受金钱…  相似文献   

17.
欧叶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小说<欧叶妮*葛朗台>的中心人物,在作者的诗意描绘和理想化处理下,她给人以纯洁天使般的印象,成为黑暗污浊的金钱社会中的一抹亮光.这表明,巴尔扎克不仅严格解剖、批判现实,也热切赞美希望和理想,他的现实主义艺术染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无疑,欧叶妮*葛朗台这一形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理应得到充分阐释与关注.  相似文献   

18.
葛朗台是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然而他的女儿欧也妮却有着与他迥然不同的性格。一个是嗜钱如命,为攫取金钱无所不为;一个却视钱如土,无私地奉献社会。正是这种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欧也妮的纯洁美好。  相似文献   

19.
新编高语三册(必修本)《守财奴》葛朗台诱骗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一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可是到第一年年终,老箍桶匠庄严地许给女儿的一百法郎月费,连一个子儿都没有给。欧也妮说笑之间提到的时候,他不由得脸上一红,奔进密室,把他从侄儿那里廉价买来的金首饰,捧了三分之一下来。”对于这个“脸上一红”的细节描写,学生们有不同的理解,教师们的意见也不一致。有人认为,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是一个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金钱狂,这样的形象在作品里是一锤定音、各面聚焦的。难道说,他会因为年终没  相似文献   

20.
赵群 《文学教育(上)》2008,(16):126-127
我在教授《守财奴》课后练习第一题时(“有人说,葛朗台为了金钱,逼死了妻子,葬送了女儿的一生,是可恶的;又有人说,葛朗台做了一辈子金钱的奴隶,是可悲的。对此,你怎么看?”),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体现出市场经济发达、开放的特区孩子们的独到视角。作为同为市场经济环境中产生的人物,欧也妮·葛朗台这一先前备受诟病的人物形象现在得到了学生较多的同情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