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注课题,以疑导学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百花园中的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聿"的写法,中间的悬针竖要挺拔有力。师:谁知道"示"的意思?生:就是启示、教导。师:读课题,你从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生:题目告诉我们陆游和儿子在冬天的夜晚读书。生:陆游还用读书获得的感悟教导儿子子聿。  相似文献   

2.
<正>《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同属哲理古诗,编者根据诗意及含义上的联系,将其编排在一起,学生可以根据其中一首古诗理解另一首。我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带领学生展开了探寻比较。一、对比,把握哲理诗意哲理诗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并不鲜见,但让学生正确解读哲理诗,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尤其是《观书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这类和读书有关的古诗,学生在把握上存在着理解难度。为此,我先展开对比,让学生将两首诗做一  相似文献   

3.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同属哲理古诗,编者根据诗意及含义上的联系,将其编排在一起,学生可以根据其中一首古诗理解另一首.我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带领学生展开了探寻比较.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中心校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了该校一位骨干教师执教的哲理性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苏教版)的教研课.  相似文献   

5.
<正>[环节一]展示课件: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这首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通过对后两句诗的分析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环节二]展示课件:一组实践活动的图片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选用了《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两首哲理诗。2010年1月,我校特级教师王树华老师就该课进行了公开教学。他对古诗的独特理解及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使我们受益匪浅。现撷取其中教学片断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中心校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了该校一位骨干教师执教的哲理性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苏教版)的教研课。以下是这位教师执教这篇古诗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二语文课本(第一学期试验本)中选有四首宋诗,分别是陆游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冬夜读书示子聿》和朱熹的《鹅湖寺和陆子寿》《偶题》(不随流水觅溪源)。编者在课文提示中说:“富于理趣,是这四首诗的特点。”可见,编者选择这四首诗,是为了打开一扇窗子,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的理趣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刚才听见你们琅琅背诵古诗的声音,老师非常高兴!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首唐诗。下面我们来猜古诗,好吗?(师做动作,模仿一个母亲在缝补衣裳。)生:《游子吟》,作者是孟郊。(师赞许地点头示意,并板画雨天、行人。)生:《清明》,作者是杜牧。师: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临死前把儿子叫到床前……生:《示儿》,作者是陆游。师:我们采用什么办法来理解和记忆《忆江南》?生:抓住重点词帮助理解和记忆。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记忆《长歌行》?生:唱一唱。师:对!我们在记忆这些古诗时采用了“做一做”(演示诗中的情景)、“画一画”…  相似文献   

10.
到2007年7月,我教书39年了。积39年之体验,我觉得学生作文能力不过关,主要原因不在文内,而在文外。下面就此谈一点认识和做法。一“文外功”一词大概源于陆游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汝果欲  相似文献   

11.
师:苏轼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教科书上的这幅插图是否最好地体现了《秋思》的意境呢? (师屏显课文插图.) 生:我认为这幅画画得非常紧凑,非常淡雅,但是还有些纰漏. 师:紧凑、淡雅与否,我们暂不评价.同学们先按行文顺序找找纰漏.  相似文献   

12.
申申 《语文学习》2021,(1):14-1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大家之前也学过不少古诗,有什么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可以分享吗?生:我会先看课文的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生:可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生:我会先把这首诗大声读几遍,读熟。  相似文献   

13.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看到一篇《画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教学设计,感触颇多。【案例1】……(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你们听了朗读后想说些什么呢?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师:同学们读中有悟了吗?谁来告诉大家?师:出示课件(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能感受一下吗?师:宋涛是怎样画的?(指名读)师:赵小艺又是怎样画风的呢?谁来表演读?师: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各抒己见)生:自读喜欢的句、段。生:(评价朗读效果、全班交流)……【透视1】教学…  相似文献   

14.
金莹 《语文学习》2021,(5):13-15
师:同学们,中篇小说《蒲柳人家》有众多人物,让我们先从课本的插图来认识其中一位人物吧.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36页的这幅插图,你看出了什么? 生:这幅图画了一个小孩在闻芦苇叶,光着身子. 生:他眼睛眯着,很享受的样子. 生:老师,他就是文中的何满子. 师:对,看来你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插图中画的男孩就是小说中的何满子.请同学...  相似文献   

15.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片断]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诗文 三、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比老师还棒。你们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呢?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师:对,大家一起来看课文的插图,画中的杏花开得多艳呀,它已经越过了墙头。  相似文献   

1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借助图画,想象<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场景.  相似文献   

17.
一 以问导学——质疑入手,因需受教 师:同学们,我了解到通过课前预习,大家已经自读了古诗,初步理解了诗意.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两首送别诗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恰恰与编者的意图不谋而合,请看看书后的阅读提示,对照一下,再读读书中其他内容,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让我知道这两首诗的结构完全一致,都是先景后情.  相似文献   

18.
一、揭题导读,渗透学法(一)轻松背诗。1.出题背诗。师: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许多首古诗词了。我们来个背古诗比赛,好不好?(1)出示诗题《赠汪伦》,学生背诵。(2)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在干什么?2.提高难度。师:如果你能根据老师出示的画面,就能想起来这是哪首诗,那就更厉害了,现在我们就尝试一下。(1)出示《回乡偶书》《夜书所见》的插图。(2)先个别背,再集体诵读。(3)这两首古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二)寻找规律。1.教师出示每首诗的关键句,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诗有什么共同点。2.师:透过这些诗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孙海珍  李洪军 《山东教育》2012,(Z1):49-51,58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本组课文特点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说说自己都到过哪里?生1:我到过青岛。生2:我到过济南、泰安。……师:同学们去过这么多好地方,一定拍了很多照片吧?(学生高兴地议论)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幅照片,同学们请看!(出示第三组课文的部分插图)师:有什么发现?生:那是台湾的日月潭。生:那是北京……生:这些照片都是我们书上的。师:对,这些照片就是第三组课文里的插图。这几篇课文的作者不仅喜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了一定的比例,而在古诗中,写景状物的尤占多数。古诗写景状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寓情。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古诗教学中来了一个“返朴归真”,引导学生将诗中的“画”用口语描绘出来。如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日暮苍山远”一句; 师:诗句中描写的“太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生:是傍晚的太阳。 师:诗句中哪个词告诉我们此时的太阳是傍晚的太阳? 生:诗句中的“暮”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