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新年,我们在成都市部分中学开展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随机调查,半数中学生喜欢过"中国节",其余一半喜欢过"洋节"。对中国节日,除熟悉的"春节"、"元宵"、"中秋"外,对"七夕"、"重阳"、"端午"等传统节日了解甚少,而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外国节日却很热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不能很好地享受"中国节"带来的快乐呢?在本期的《青春视线》中,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节"!  相似文献   

2.
2005年新年,我们在成都市部分中学开展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随机调查,半数中学生喜欢过"中国节",其余一半喜欢过"洋节"。对中国节日,除熟悉的"春节"、"元宵"、"中秋"外,对"七夕"、"重阳"、"端午"等传统节日了解甚少,而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外国节日却很热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不能很好地享受"中国节"带来的快乐呢?在本期的《青春视线》中,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节"!  相似文献   

3.
2005年新年,我们在成都市部分中学开展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随机调查,半数中学生喜欢过"中国节",其余一半喜欢过"洋节"。对中国节日,除熟悉的"春节"、"元宵"、"中秋"外,对"七夕"、"重阳"、"端午"等传统节日了解甚少,而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外国节日却很热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不能很好地享受"中国节"带来的快乐呢?在本期的《青春视线》中,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节"!  相似文献   

4.
2005年新年,我们在成都市部分中学开展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随机调查,半数中学生喜欢过"中国节",其余一半喜欢过"洋节"。对中国节日,除熟悉的"春节"、"元宵"、"中秋"外,对"七夕"、"重阳"、"端午"等传统节日了解甚少,而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外国节日却很热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不能很好地享受"中国节"带来的快乐呢?在本期的《青春视线》中,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节"!  相似文献   

5.
节日随想     
2005年新年,我们在成都市部分中学开展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随机调查,半数中学生喜欢过"中国节",其余一半喜欢过"洋节"。对中国节日,除熟悉的"春节"、"元宵"、"中秋"外,对"七夕"、"重阳"、"端午"等传统节日了解甚少,而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外国节日却很热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不能很好地享受"中国节"带来的快乐呢?在本期的《青春视线》中,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节"!  相似文献   

6.
正童年体验,会印刻在孩子一生的记忆中。陪孩子一起过中国传统节日,不但能够给孩子带来丰富的童年体验,而且是孩子了解、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除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节日,其实一年之中还有很多中国传统节日值得被我们了解。春节为万节之首,也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因此,我们从春节开始,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一年中较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在这些节日中可以陪孩子一起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我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系列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培养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一、认识"我们的节日",把浓郁的节日文化深植心底"我们的节日"是指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特有情怀和文化,是美好的、幸福的、希望的节  相似文献   

8.
漻青 《教育艺术》2010,(3):32-32,22
从幼儿园起,我们就对孩子们进行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可还是常听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喜欢过“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没感觉。反思我们对学生进行的节日教育教学,常常是让学生课前上网搜集资料,课堂上抱着资料相互交流,教师用精美华丽的课件向学生展示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开展几个小时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如,剪窗花、贴春联、品尝粽子、征文比赛等。但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涵,承载的文化意义却不曾了解。我想:我们的传统节日教学真的少了一份应有的温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9.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之一,其习俗多样、意蕴丰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七夕节等传统节日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命运。我们要通过挖掘七夕节传统文化内涵、改造传统文化以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传媒的作用以大力积极正面传播节日文化,加强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交流以取长补短,并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知识教育,争取政府立法的介入,提高民众的节日文化意识等多方措施让传统的七夕节焕发出新的活力,"活化"这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愈加繁密,过"洋节"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场面相对冷淡,大有"洋节"要取代传统节日的趋势.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是传统节日遭受冷落的根本原因.加强节日文化宣传、革新传统节俗、以开放的心态吸纳"洋节"的积极因素是促进中国传统节日兴盛的有效途径;不固化,不他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卢红 《现代教学》2015,(Z1):77-78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中华传统节日既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但是现在的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所知甚少,甚至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对节日的由来和蕴涵的意义更是一所无知。因此,如何深入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国人过中国节"是我校品牌活动,至今已开展了九年,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有中国年俗主  相似文献   

12.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之一,其习俗多样、意蕴丰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七夕节等传统节日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命运。我们要通过挖掘七夕节传统文化内涵、改造传统文化以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传媒的作用以大力积极正面传播节日文化,加强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交流以取长补短,并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知识教育,争取政府立法的介入,提高民众的节日文化意识等多方措施让传统的七夕节焕发出新的活力,"活化"这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尽管属于"舶来节",但有不少人发现,如今这个"洋鬼节"正和圣诞节、情人节一样,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在广州的很多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都组织了万圣节的主题活动,"一个西方节日如此受国人青睐""我们的孩子该过万圣节吗"等成了舆论关注的话题。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喧嚣已经让国民惊呼不已了,而今即便在国外也不算一个重要节  相似文献   

14.
一、聊聊节日 1.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昨天,大家还在假期里.在这个长长的假期里,我们过了哪些传统节日? 腊八节立春灶节除夕春节元宵节 2.教师相机补充. (1)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立春大于年"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特别吸引人。特别是我们刚过完了春节,又过了元宵节,接着又是清明节,同学们一定对这些节日记忆犹新,写起来有话可说。有话可说还不算好,还要写出节日的丰富多彩来,才算好作文。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有哪些呢?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古典诗歌中管窥上巳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一部分传统节日,流传至今,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继承下来的传统节日有日渐淡化的趋势,而有的传统节日早已消失,上巳节就是这样一个渐去渐远的美好节日.文章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上巳节俗诗(词)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几个重要时段入手,力求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描写上巳风情的诗(词),通过诗作来管窥上巳节的文化记忆,探寻上巳节的兴衰历程,从而提醒我们珍视传统节日,热爱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辞旧迎新又一年,各位同学又长大了一岁!相信同学们都喜欢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气氛当中。春节是我国最盛大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平时再奔波忙碌的人也会存这时候与亲人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个年。国外的一些传统节日,其隆重程度也不亚于我们过春节,那就让我们一同去了解一些有名的国外传统节日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节味越来越淡,内心那种憧憬与期盼已无从捡拾。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的节日,国人记忆中的风俗似乎除了吃饭,鲜有其它。春节吃饺子、吃年糕,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似乎只要吃过这些食品,节日就算庆祝过了。但如果春节不守夜,十五不观灯,端午不泛舟,  相似文献   

19.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在特定的时间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以苗族民间传统节日“赶秋节”作为桥梁,通过研究苗族民间传统节日“赶秋节”中的认同主体,剖析节日文化中神话传说、传统习俗、语言、服饰等民族认同的构建要素,进而探讨民族节日对民族认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积极发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作用,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使节日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一、传统节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华传统节日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活动,让节日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