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宫淑巧 《新语文学习(小学作文)》2011,(9):30-30
“豆蔻年华”源自唐代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咏18岁多一点就被迫人了乐籍的歌伎张好好。她性格温顺,体态轻盈。杜牧见而悦之,便赋此诗相赠。 相似文献
5.
6.
8.
柳慧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07,(Z2)
我真的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我忽然好希望自己才十三四岁,可以重新坐到初一的课堂上认真听讲。第一次这样胡思乱想,缘于最近66天来我为找工作而到处碰壁,心里感到酸酸的,有种"委屈"的感觉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对生活产生了厌倦,甚至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任谁也找不到我。这样的感觉,我好无奈,好想哭!但没人听我倾诉,只好写在日记本里。 相似文献
9.
10.
11.
《新语文学习(小学作文)》2008,(3):43-43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人生各个重要的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借代称谓,其中不少词如今使用频率仍然较高。比如"襁褓"是指不满周岁的婴儿;"孩提"说的是两三岁幼童;"弱冠"专指二十岁的男子;"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说的是五十岁;"耳顺"指六十岁,"古稀"是指七十岁;"耄耋"是说八九十岁;"期颐"是指百岁以上。 相似文献
12.
郝向举 《小作家选刊(小学)》2006,(5)
此时已是三月时分。冬天赖在了华北平原上迟迟不肯离去。正午的时候天沉了下来,彤云密布,凛冽的北风呼啸而来,穿梭于大街小巷,钻进粗心的行人没有掖好的衣领里,犹如冰凉锋利的刀架在脖子上,猛地打个哆嗦。杨树、古槐的枯枝在头顶“吱哑”作响。春的气息未有一丝一毫。女生小夭站在巴士台上望着街对面巨大而孤独的广告牌,显得忧心忡忡。广告牌上是一个性感的女子,满眼萧索中,这的的确确是惟一的亮色。小夭注意到,每个过往的男人,在经过这个街口时总会轻描淡写地瞄上两眼,黯淡的目光也会随之一亮。小夭从前想不明白,现在是有点懂了。广告牌上… 相似文献
13.
14.
16.
沈素艳 《现代中学生(初中版)》2022,(17):18-20
<正>知识小贴士豆蔻年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其中豆蔻指的就是芳龄十三的少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写在前面:全红婵的14岁都在做什么?这个来自于广东湛江穷苦农家14岁女孩已经站到了世界的巅峰。老师无意让大家和全红蝉比较,但是普普通通的我们不是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14岁吗?请看看几名同学的“14岁”感言。 相似文献
17.
魏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1):91-94
工笔画《十九秋》画风清新,形象生动,层次丰富,耐人寻味。人物造型自然生动,用线刚劲有力,设色古朴典雅,情绪的表达恰如其分,画面空间环境的处理与营造意境空灵,饱含浓郁的生活味儿。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的许多词语是从古汉语继承、吸收来的。我们如果不了解古汉语词语的特定涵义,只凭现代汉语的一般常识去揣测,就会望文生义。一些人对“豆蔻年华”的运用也是这样。《文汇报》报道一位女运动员16岁获得一个级别的举重世界冠军,17岁又破该级别举重的世界纪录,用的标题是“豆蔻年华迭创佳绩”,“豆蔻年华”被用来指十六、七岁。《中国体育报》一次介绍美国一位网坛女星时说她“今年才满20周岁,正当豆蔻年华”,“豆蔻年 相似文献
19.
十六七岁的年华,是一片刚刚开垦的沃土。这里有梦的甜蜜、诗的激情,有人生的理想与追求,也有青春的困惑与苦闷。《豆蔻年华》深切地理解了当代中学生内心的渴望,在诗一般优美的电影语言中,讲述了一群重点中学女高中生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的故事。用她们不同的心态、情感的变异、人际关系的冲突、道德观念的嬗变,以及各自对生活的理解,组合成当代中学生五彩缤纷的人生画卷。弘扬了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歌颂了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应有的高尚道德情感。对于刚刚步入人生之路的中学生来说,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20.
张海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6):10-13
"80后文学"是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复杂语境下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学.它以书写少男少女青春奇幻体验、孤独迷惘体验和伤感叛逆体验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示了这一代人成长过程中特有的情感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