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集大成。他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主要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传统史学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唐代史学理论大家刘知几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经史关系、通史家风、人修史、史家史德的理论认识以及撰述与记注、史义与史法的区别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刘知几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对我国传统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学家,是我国传统史学的奠基人。他首开私人著史先河,初步创立了中国编年体史书的雏形,对我国传统史学有相当大的贡献;他修《春秋》、编《尚书》,对我国传统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七个阶段,以揭示其发生、发展、兴盛、拓展和高峰等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史学批评家,撰写了大量的史学批评著作,创造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和观念,为形成中国史学传统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爬梳并分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中提出的重要问题,阐发它在沟通史学与社会的联系、史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史学理论的积累、生成和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史学批评史上有关的概念、观念作出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可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扎实的文献根据和深刻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史学的社会功能涉及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容是关于史学如何为现实服务的问题。任何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都在于它的现实社会功能。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历史对现实政治的作用,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方式,所以古代史学的地位比较高。当代中国一度由于政治的原因,史学也被提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而今天,却出现了史学的学术地位下降的形势,就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从重新认识史学的社会功能入手提出一孔之见以供大家批评。 首先,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借鉴功能必须重新认识。 中国古代的许多政治…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史传》篇专论史学,对史学源流、史书体裁、史学功用、撰史原则、修史态度、著史方法和步骤等都有精辟见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文,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中国史学:对其背景和发展过程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中国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 ,起作用的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时势 ,因为时势变了 ,对过去历史的解释就得随之而改变。第二个因素是史学变革的手段 ,这可以从中国史学的自身传统中获得。第三个因素就是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通过近代西方史学以及其强劲的日本支脉而获得的。就史学领域本身来说 ,传统史学也是中国史学现代化的一个基础。更为重要的是 ,传统史学著作都是中国式的 ,故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 ,就曾引用一系列中国古代批评旧思想的学者言论 ,借以说明他倡导的有悖于传统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7.
清代史学属于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总结期,同时也是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重要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有利于加强对传统史学的认识。清代史学的发展状况主要从明清鼎革之际私人历史的撰述,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史馆制度的完善,历史考证学的兴起与繁荣,对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逐步迈向近代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史学从思想和研究方法上也都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生变化,史学发展的每个方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也都呈现各自的特点。因此,分析清代史学的发展原因一定要在对各个方面的状况有了了解后进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史学经过漫长的积累,逐渐形成一套"言之成理"的理论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小到一个字、一个术语或范畴,大到一种言说模式,都传递着古代史学精神。中国古代史学理论话语的形成过程中,经学的影响与子学的渗透较为明显。古代史学理论话语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散到体系化,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先秦时期是古代史学理论话语体系的酝酿期,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是成长期,宋元时期是持续发展期,明清时期是成熟期。中国古代史学理论话语体系产生于古代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它在表述上,言简意赅,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在意蕴上,同一话语在不同时期的含义有差异,甚至一词多义、时代愈后内涵愈丰富;在精神上,它与中国文化的伦理性和资政性血脉相通。当前,史学界普遍认识到重建中国特色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有时不我待之感。在这个熔铸史学话语体系的关键时期,史学工作者需要在坚持中国史学本位的前提下,处理好"今语"与"昔言"、本土与域外的关系,同时从当代史学实践中提炼新的话语,为中国史学理论话语体系增添新的内容,这是新时代赋予史学工作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古代史学,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功能观,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殷鉴功能根深蒂固;中国史学,注重伦理道德教育功能;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0.
吴怀祺先生在研究中国史学思想史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了中国封建史学二重性的特征。他认为封建史学二重性是真实的历史和虚幻的历史的结合,两者统一在古代典籍中,中国古代多部史书都表现这一特征。认识中国封建史学二重性的特征,重视史学思想的发展,更好地总结中国丰富的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1.
汉代是中国古代家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无论从家学的内容上,抑或从家学的形式上都起了奠基的作用。其时的家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经学已在家庭文化知识的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二是教育对象不限于家庭成员,具有开放性;三是妇女也能接受家学教育。汉代的家学在传承社会文化,培养造就各种专门人才中,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史重人事 长于征实——中国传统史学中的考据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有着悠长深厚的史学文化传统,为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所无法企及。而征实的学风,乃此史学文化传统的精髓。已故史学家范文澜曾谓中国古代并存有巫、史两种文化,“史重人事,长于征实;巫事鬼神,富于想象”。此重人事的史学文化的征实传统,长期发蕴播散为中国古代史学中的考据方法。它虽是重人事的史学征实传统的产物,同近代西方在自然科学实证主义影响下产生的史学考据方法不同,但它既带有征实的特点,必然具有多少实证性与科学性的功用。如果说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之前,中国的传统史学研究中还存有若干合理性因素的话,则首先应予提到的是考据方法中所蕴含的某些科学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通俗史学,是中国传统史学中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在历史知识的传播方面,曾起着传统“正史”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在民间深得群众的欢迎,因此,由古代到近现代一直流传下来。本文拟就近代通俗史学作一粗略的介绍。一、近代通俗史学的勃兴与旨趣中国史学的发源,始有俗,后有正,然后向正、俗两条道路发展。所谓通俗史学,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大众化史学。这在中国古代主要以口耳相传的讲史形式流传开来,并逐步为社会士人所注重。经过士人的文字整理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史官制度源起于三代,发达于秦汉以后,它与“二十四史”为代表的古代官修史系列,共同构成了有别于世界其他类型史学的独特文化情趣,研究它的起源、运作方式和对史学发展的实际影响,是把握中国传统史学特征和治史理念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白云教授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是目前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的专著。上编分析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轨迹、基本形式、基本方法、基本对象、基本范畴、重要标尺、重要作用。下编探究了中国古代重要史家、史学家、史学批评家及《左传》、《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批评思想,上下编交相辉映,凸显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对教育非常重视。我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官学与私学两种形式来进行的。而在私学中,家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在文化的承继和传衍,造就众多的各色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家学教育的研究,至今仍是寥寥,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家学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家学教育的主要形式 我们古代所说的“家学”的“家”,既包括家族又包括家庭。因此,古代的“家学”,主要有家庭蒙养教育、家庭办学与学术家传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略论《春秋》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在三方面:“立元正始”的正统观作为中国古代史家评判王朝政治的主要价值尺度;开中国史学编年体之先河;“春秋笔法”作了传统史学批评之范式。  相似文献   

18.
林先生,您是我国中国古代史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从上世纪50年代您就开始发表史学研究的文章,至今已经半个世纪。您在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等方面所做出的建树,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今天,想就这三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与您讨论一下。不过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我想请您谈一下您走人史学这个殿堂的背景,也就是说您是如何成为一个史学家的呢?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教学》2006,(1):20-22,66,67
[专题解读]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主要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四大发明及农业、手工业专著等。长期领先于世界。尤其是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社会科学主要指文学、艺术、宗教、教育及史学等,文学艺术深受政治、经济和宗教等的影响,形式多种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于历代王朝都注重“以史为鉴”,因而史学十分繁荣。本专题重点阐释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史法”是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适对“史法”的议论,既反映了南宋浙东史学的特色,又是古代史学批评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分析了对适“史法论”的缘起、内涵、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揭示其在史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