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群地方政府府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府际关系”,通常指一个国家内各层次或各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网络,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其实质就是各级各类政府之间的管理收益关系——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网络化快速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若干城市群区域。城市群的出现,使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城市群府际关系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行政因素。我们认为,既然利益关系是府际关系的真谛和本质所在,构建促进区域发展的城市群府际合作关系,关键在于建立以利益协调为核心的城市群政府合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各地区政府间的横向合作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地区政府间的府际关系已经由"恶性竞争"走向"协商合作"的阶段。在府际治理理论的指引下,营造和谐互动的地区政府间的府际关系,对于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将起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府际关系中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府际关系通常指国内各级政府之间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当前,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于构建“集分平衡”——集分有别、集分有度、集分有序的新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具有一般地方政府和民族自治机关的双重属性,这使得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和谐府际关系尤为重要。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和谐府际关系的实现关系到政治体制的有效运行和国家稳定与统一,正确看待和认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府际关系,充分保障和实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自治权,维护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利益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6.
当代中国地方治理的政治生态分析:基于府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地方治理的实践,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地方治理所具有的优越性。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特色的地方治理处于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它本身尚有不足之处,特别是作为其政治生态的府际关系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当代中国地方治理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首先,依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其次,对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税收权限及税种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尽快建立以均等化拨款为基础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再次,变梯度分权为均衡分权。最后,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的产生方式,引导地方官员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7.
区域治理体系中的府际关系是区域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与区域治理体系现代化关系密切。区域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区域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过程,也是区域府际关系不断调适的过程。府际关系唯有与区域治理体系现代化相适应,才能为其开辟道路。我国现有的区域府际关系不完全适应区域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若要加快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进程,有必要从"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方面入手,持续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府际关系包括纵向的中央与地方之间及上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横向的同级地方政府之间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从府际关系视角来分析区域协调机制的完善有其必要性,对于我国区域协调机制现状的分析,可以从基于纵向府际关系的区域协调机制和基于地方政府合作的横向区域协调机制两个方面来分析,有成就也有不足。我国应该从区域协调主体多元化、区域协调机制制度化、建立激励与补偿机制以及改变对口支援方式等方面对区域协调机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强县扩权、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滕州与枣庄的府际矛盾关系考察,分析出利益是影响其府际关系的本质因素,事权和财权的不对应是影响府际关系的制度性因素,而多头领导是影响强县发展的机制性因素。在借鉴浙江金华与义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隶属关系、适度的扩大县(市)的经济管理权、增强其财政独立性,是省直管县改革政策得以继续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府际关系是研究政策执行的一个重要视角,它能够更好的理清政策执行的脉络,发现政策执行时容易遇到的问题,本文就对府际关系进行简要概述,从府际关系的角度分析我国在政策执行时遇到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给予相关机构和部门在政策执行方面一些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是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暨2013年两会以来,大部制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对行政机构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在优化部门结构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政府职能,规划权责范围,减少职能交叉。但是,我们在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还要认识到理顺府际关系对于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改革过程中引起充分重视。本文从理顺府际关系入手,对大部制改革进行分析,探究了我国未来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孙维维 《学周刊C版》2014,(4):237-237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是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暨2013年两会以来,大部制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对行政机构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在优化部门结构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政府职能,规划权责范围,减少职能交叉。但是。我们在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还要认识到理顺府际关系对于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改革过程中引起充分重视,本文从理顺府际关系入手,对大部制改革进行分析,探究了我国未来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理顺县乡关系是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历经70余年的变革,中国县乡关系在发展的初构、再构、重构、优构四个阶段,展现出不同特征:县权下乡、县社一体、简县扩乡、县乡平衡,它是历史中国与现实中国两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演进逻辑看,国家结构形式是县乡关系演进的制度基础,政治、经济体制变革是县乡关系调整的主要动力,财政关系调整是县乡关系变革的主要途径,制度化分权是县乡关系发展的主要手段。当前县乡关系还存在着职能配置的低精准性、权责分配的不均衡性、条块关系的结构性紧张、制度化分权的弱规范性等问题。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理顺县乡关系,不能盲目仿照西方模式,要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通过提高职能配置精准性、优化权责分配均衡性、调适条块之间的张力、深化制度化分权改革来完善政府职能体系,增强基层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现阶段城市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凸显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的不适应性。城市群发展需要重构地方政府间关系,其基础是确立地方政府间相互依赖与合作的伙伴关系,重点是形成一种新的地方府际管理模式,关键是创建地方政府间新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黄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府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发展势头强劲。随着黄三角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使得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都尽可能谋求更大程度的合作。但是,随着区域合作的增多,各个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对产生这些利益不协调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府际关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邱兴 《教育导刊》2006,(12):14-16
在近十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出现了一个数量巨大的城市新移民子女群体。然而,有关城市新移民子女教育的研究很不足,学校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也很缺乏。这既不利于城市新移民子女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师生教学关系的走向:从主客体到主体间性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教学关系的性质关系到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等重大问题。师生在教学中互为主客体关系被教育理论界大致认同,但这种关系的弊端已初见端倪,主体间性交往关系才是师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关系,这种关系可通过增加师生有效性交往的次数,完善师生教学交往信息反馈系统,发挥学生主体性,转换教育理念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专业社会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关系运作,建立熟人关系"似乎已成为社会工作求助关系的理论模式与实务准绳,这种求助关系模式是将民间助人系统中的求助模式"错置"到社会工作助人系统中的结果。这种"错置"对于社会工作的工作效率、工作对象的覆盖范围、工作主体的工作状态以及社会工作的最终效果都带来了消极影响。"坚持职业伦理,建立专业关系"应该是和社会工作助人系统相契合的求助关系模式。在民间系统、政府系统与社会工作系统三足鼎立的助人框架之下,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得以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我们在引入社会工作之初便已确定的历史选择。着眼于社会工作当下的发展时段,从熟人关系到专业关系的转向正在或将会到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共危机的增多和复杂化,公共危机应对中组织间关系的协调变得非常重要。当前公共危机应对中组织间关系更多的体现为参与关系,需要向合作关系转变。公共危机应对中的组织间合作能够提高应对能力,降低应对成本,增加应对知识,减少应对损失。目前存在合作意识不高,合作信任不强、合作能力不平衡,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从确立合作意识,加强合作信任,提高合作能力,建设合作机制、完善合作规范入手,加强危机应对中的组织间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