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教育散发出生活气息,这既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特质,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科学教育与生活相融合的切入口在那儿呢?……  相似文献   

2.
刘菊慧 《学周刊C版》2010,(11):133-133
科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以“生活”为基石的科学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持久,有利于学生建构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可是在实际的科学教学操作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条“真理”,科学成了生活的副产品。我们总是在生活中寻找科学公式,需要的时候提出来;不需要的时候忘记它;没有把科学教学真正地融人生活。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科学活动,享受真正的科学生活呢?这将是科学教学获得解放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同时课标还强调: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让科学课散发出浓浓的科学味,是每位科学老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的一所重点中学,有一位全县唯一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的教师,四十六岁去世于高考前夕。临终前,他还一再要求继续向他的学生及女儿隐瞒实情,好让他们做好高考之前的最后冲刺。等到高考结束告诉其学生时,已是十多天后。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看待利用。学生的错题其实暴露出学生在相关知识点中认知的错误和理解思维的障碍。教师要对比联系,扫清概念认知误区;注重习惯,扫清理解题意障碍;细节分析,弥补有意注意缺失;逆向训练,避免思维定势干扰等要素帮助找出问题所在,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品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新的观念去理解,用新的教学形式去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提炼出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和事例,通过各种新颖接地气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以更亲切生活化的形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相似文献   

7.
一、立足生活--将科学问题生活化 1.教材处理生活化.教材的编写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难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各地的生活实际,这种地域的差异、风情的差异、生活的差异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生活化.我曾见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一节关于"植物和环境"的课上,陪同孩子们一起研究校园中三棵遭遇生长困境的树木.在他们的努力下,三棵树重新挂满了绿叶,恢复了生机.学生发现了科学的力量,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数学新“课标”非常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突出现实性和时代性。在《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一书中,围绕着21世纪数学改革问题,提出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许多人认为口才是当今世界的三大武器之一,口语表达能力强能在竞争中占有先机。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表现出了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语文素养就是能够满足孩子们的生活需要,能够促进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素养。而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就需要把生活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有机地联系起来,立足课堂去寻找生活因子,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本知识,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运用所学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0.
杜秉能 《云南教育》2002,(31):15-16
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育部规定:“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设置综合实践课,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而生活就是一个实践的大舞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生活实践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基础,为学生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提供了场所和途径。在生活实践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孩子“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个教师重视的问题。怎样使数学教学更贴进生活,培养学生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从叶圣陶到刘国正,从苏霍姆林斯到《语文课程标准》,无不把语文融入生活,无不将生活看作语文,他们虽有着不同的教育见解,但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如何洋溢生活气息作一探究,以期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3.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教育源于生话,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就给我们的生物教学指明了方向——缩小学生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差距. 一、利用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贴近生活找课程资源,使学生意识到生物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处理教材,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融入自然、融人社会.我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获取生活中各类课程资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在情境体验中回归生活,让生物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努力开创教与学的新局面.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也是生物,学生虽然还小,但仍在每天的衣食住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无形的生物课程资源,都可以作为我们课堂上的研究对象.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利用这一资源,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乐于学习,也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我常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数学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数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一些学生作文胡编乱造,假话连篇,东拼西凑,苍白无力,毫无生趣。教师往往草草修改,匆匆评讲。长此下去,学生的习作水平不仅不能够得到提高,还扼杀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导致谈文色变畏文如虎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些学生作文胡编乱造,假话连篇;东拼西凑,苍白无力,毫无生趣.教师草草修改,匆匆评讲.长此下去,学生的习作水平不仅不能够得到提高,还扼杀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导致“谈文色变”、“畏文如虎”心理的产生.如何让作文教学扎实有效,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春梅 《小学生》2013,(7):21-21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来回答:教育要通过人们的生活才能发生效应,才是活的教育。如果脱离人的生活需要去读书,那就会成为什么事也不会做的书呆子。而美国教育学家华特很早就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那么,如何把语文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许多人认为口才是当今世界的三大武器之一,口语表达能力强能在竞争中占有先机。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表现出了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语文素养就是能够满足孩子们的生活需要,能够促进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素养。而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就需要把生活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有机地联系起来,立足课堂去寻找生活因子,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本知识,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运用所学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9.
数学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数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农村小学生爱上习作,笔者进行了几点有益的尝试。一、拓宽孩子一双慧眼——发现“乡土”自然之美时常听到有老师抱怨:农村孩子见识少,知识面窄,没有城里孩子的写作素材多……其实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他们接触到的是有别于城市孩子的另一片广阔天地,农村学生朝夕面对着青山绿水、日出日落、月缺月圆、花开花谢、季节更迭、山峦小溪、飞禽走兽、插秧割禾、秋收春种、烧水做饭等。让学生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所发现,使身边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