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起来,应该是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课题。前不久.笔观摩了察州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三年级《父母的疼爱》一课的教学片断给了我深深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活动能使儿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是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创设各种形式的活  相似文献   

3.
《浙江教学研究》2005,(1):55-5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增强教学实效性.总结交流三年来浙江省逐步推进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验成果,省教研室和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会于2004年12月7—8日在绍兴嵊州市逸夫小学举行了浙江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省、市教育教研单位领导,来自北京、广州的德育教育专家和全省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杨官浩 《小学生》2010,(12):34-37
小学思想品德课(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必须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答案就是必须让品德课与生活同行。  相似文献   

6.
邱凯祥 《黑河教育》2014,(10):62-62
正而今,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课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现代建构主义强调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要求人们学会适应生活,在社会、学校、家庭的有机联系中创设互动开放的文化学习氛围,增加知识的弹性;强调学生要到多姿多彩的社会中去感悟、内化和践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不能局限于传统教材,而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陈洁 《教学月刊》2004,(3):14-16
2003年11月25—27日,我在杭州参加了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新课程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新课程的实施在教学内容、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给人一种新的感受。但在欣喜之余,有些问题也不得不让人深思。现就参加这一活动后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了督学曹子杰老师的一堂思想品德公开课,颇受教益。课的内容是省编《思想品德》第九册第9课《要有健康的体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品德教学要“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而这一理念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这个重要渠道得到体现和实施。如何让品德回归生活?笔者以为必须让课堂与生活接轨。本文试从人性关怀、感悟生活、无痕生成三方面阐述品德与生活接轨的策略,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周素琴 《考试周刊》2010,(26):175-176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相似文献   

11.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国家级的小学生必修的德育学科课程,这两门课程的主旨是直接实施德育。这两门课程现行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现行教材内含的内容比较繁多,包含了近十门学科的常识,有的内容教师容易上成非德育课程,像历史内容、地理内容和小制作内容会上成历史课、地理课和科学课,偏离这门课程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俞李 《山东教育》2005,(31):51-52
进入新课改以后.《品德与社会》的任课老师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涉及到地理、历史、社会的知识性内容出现了。面对新情况.许多老师困惑,这不是历史或地理课吗?还有一些老师索性就把这些课上成了历史、地理课。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怎样创造性地加以实践并且与历史、地理课区别开来呢?万变不离其宗,品德课应有“品德”味。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课程以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为以实施品德教育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已经超越了我们要求学生做什么的层次,而是探索在学生的学习当中我们该提供些什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教学时间占据了每周课时总量的2至3节,比例不小.如果这门课程能发挥出其效能,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很大的.否则,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将是极大的浪费.怎样让学生喜欢上品德教育课程,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是每一位执教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就品德课实施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幸参加了本地区的大规模《品德与生活》优课展评活动,在大量的好课中,我被《过新年》一课所吸引,教师所营造的浓浓的新年气氛,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生活的幸福。同时又不着痕迹地渗出年的化,让学生和听课的我们都陶醉其中,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5.
绍兴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和观摩活动在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参评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具有创新性、愉悦性和成就感.下面是获得一等奖的张谷老师上的一节课的教学实录并进行分析,供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包增益 《考试周刊》2014,(98):188-188
作为具有启蒙意义的入门课,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在整体教学中起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基础、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作用。本文从教学目标怎么定、教材内容怎么讲、品德与实际生活之距离三方面入手,对如何让孩子爱上品德课、如何拉近品德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做了初步思考和探寻。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德 育课程建设,增强教学实效性,浙江省教研室和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会于2004年12月在嵊州市逸夫小学举行 了浙江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策划了"品德新课程优秀课例教学观摩、互动式 研讨"和"品德新课程教研工作交流"两大活动内容,以活动为平台,对品德新课程的教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对 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以求超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法展示活动上。我观摩了一位青年教师借班执教的《我的爸爸妈妈》。可能考虑到“《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的原因。执教老师在围绕“介绍并夸夸我的爸爸妈妈”这一活动主题时,设计了以下活动形式: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介绍并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然后再让每个学生上台,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介绍并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俞瑾 《学子》2014,(9):41
正品德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与儿童共同活动来支持儿童学习。那么,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师生双边活动充满激情活力呢?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合理地运用多种鲜活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师生间的真情实感互动。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体验,我有了以下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柴斯特菲尔德曾经说过:"人们在保持真实面目的时候,绝对不会是可笑的;只有在装模作样的时候,才显得可笑。"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倘若师生已习惯于课堂上的"空手道",不仅可笑,可能还会演变成悲哀。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几近于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