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明东 《收藏界》2010,(9):80-80
别致的"道光通宝"母钱 "道光通宝",清代宣宗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铸币。这枚"道光通宝"为小平钱,直径2.3厘米,拓图直径2.2厘米(鱼脊背0.1厘米),厚度1.5厘米,重量3.9克,金黄色铜质,黑色包浆,面穿有人为的损坏痕迹,背穿显现圆形穿孔。这枚古钱的所有文字均有刻痕,而且完美无瑕,  相似文献   

2.
古币二品     
贾志义 《收藏界》2010,(3):81-81
合背铁“半两” “半两”钱存世量较大,分先秦、秦、汉三种。易得,多为铜质.含铅较大。铁质较为少见。《中国古钱币》一书记载:湖南地区出土较多,仅湖南省衡阳长沙1958、1960年在20多座汉墓中就出土铁“半两”600多枚,  相似文献   

3.
珍币二品     
天雨 《收藏界》2010,(1):73-74
新发现的“大安通宝”西夏钱 最近在家里整理过去收藏的钱币时,发现了一枚珍贵的西夏汉文小平钱——“大安通宝”。此钱夹在一串明清两代钱币中,该钱币为青铜质,传世品,包浆熟旧,钱币表面呈现绿色并经风化腐蚀而显示出剥落的包浆。钱文直读,重4.3克,外径2.4厘米,厚0.15厘米,素背。“大安通宝”四字,字体笔划较谱微细,文字工整,  相似文献   

4.
古币二品     
何开俊 《收藏界》2010,(10):87-87
一、两枚泥坑钱 四年前,我在重庆地摊上第一次见到有20多枚泥封的古钱,挑选了其中六枚,这里介绍其中的两枚。初购时,不见钱文,去掉硬泥后,出现一层黑锈,擦拭几下,再置于便携式显微镜下,可以见到银白色的水银古。  相似文献   

5.
古币二品     
段宝红 《收藏界》2013,(5):72-72
一枚"驱邪降福"花钱古钱币除流通币外,还有一种花钱,它不作流通,专以赏玩、佩带、馈赠等用。花钱大多取意吉祥,内容丰富,为藏家所珍爱,其对研究古代民俗、宗教等有很高的价值。笔者藏有一枚花钱,为传世品,包浆自然熟旧,黄铜质。钱径45毫米,穿径10毫米,厚2毫米,重20克,品相上乘。正面钱  相似文献   

6.
刘彬 《收藏》2006,(2):97-97
一次,在一个地摊上花5元钱购得一枚古币,当时并不知它确切的名称和铸造年代,只是觉得它极其精美。回到家中一查书才知道,它是“永安五男”,是一枚精美的花钱,钱背上刻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被古人称为“四神”的灵物,为南北朝时的北魏孝庄帝永安年间所铸。  相似文献   

7.
古币三品     
天雨 《收藏界》2011,(1):72-73
独具神韵的"应历通宝" "应历通宝"系辽穆宗耶律应历年间(951-968年)所铸。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此钱多出自辽东地区,今所见五枚"应历通宝"钱拓本,面文大小各异,说明并非出自同一版式。此种辽钱十分罕见,诚如戴志强先生所言:"‘应历通宝’、‘宝宁通宝’也都是大珍之品,存世者寥若晨星,无需赘言。"  相似文献   

8.
古币二则     
刘盛全 《收藏界》2010,(6):98-99
"同治重宝"背"二户"钱币赏析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铸,小平称通宝,背满文纪局,大钱称重宝,背纪局,纪值,材质黄铜、红铜。笔者今所介绍的为"同治重宝"背"二户"币(如图)。  相似文献   

9.
海泉 《收藏界》2010,(1):70-71
按《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南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罢铁钱,改铸铜钱”。笔者这里所展示的三品铜质“淳熙元宝”小平钱(见图),均系孝宗元午始铸的珍稀币种,也是孝宗继位以后所铸的第三个年号钱。  相似文献   

10.
王军 《收藏》2008,(12):131-131
宋代盛行年号钱,几乎每逢改元都要铸造新的钱币。由于当时已普遍使用先进的母钱翻铸法,铸币工艺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铸钱量相当大,为历代罕有。品种、版别也非常复杂,同一种年号钱,有铜质和铁质之分。特别是铁钱的大量发行,可以使统冶者应付通货膨胀和财政困难,因为铁钱成本低,可以缓解铜钱原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余榴梁 《收藏》2001,(7):63-63
开炉钱指的是历代钱局(监)在正式开铸流通钱币前,精工铸造的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钱币。它们大多比普通小平钱厚重,有的还铸有吉祥文字或图案,用以祛邪避殃,迎祥纳福,或进呈上司,以图邀宠。故开炉钱一般都铜质优良,精美别致。  相似文献   

12.
古币二品     
"龙凤呈祥"大花钱在中国古代钱币中,有一种特殊钱币—花钱。该种钱不做流通,而主要供佩戴、赏玩之用。其因图案、钱文带有吉祥、辟邪、祝愿等,且反映各时代民俗、信仰,对于研究各历史时期、民俗、宗教、思想有着较高的价值,并在存世数量上少于同时代流通钱币,被众多钱币爱好者列入重要收藏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金属铸币具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不光有铜质的,可以说金银铜铁锡,五金俱全。而西夏古钱以铜质为主,兼有铁钱,而铅质的铸币如凤毛麟角,未见报道,极其罕见。  相似文献   

14.
古币二品     
特别厚重的"天启通宝"背"府"大钱"天启通宝",明熹宗元年(公元1621年)始铸,背"府",乃宣府铸币。  相似文献   

15.
古币二品     
出谱的金代"皇统通宝"小平篆书钱笔者偶然在黑龙江某地集得一枚"皇统通宝"小平篆书钱。"皇"字上半部从"自",同谱上金代"皇统元宝"小平篆书钱一脉相承。是品钱体规整,文字清晰,书法流畅,大小得体,具有金代铸钱之风。铜质精良,包浆锈色熟旧,手感温润,古韵尚浓。钱径24毫米,穿径6.5毫米,厚1.5毫米,重3.6克。  相似文献   

16.
古币二品     
新莽"货泉"钱范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实行第四次货币改制,开始铸造"货泉"钱币。笔者收藏一枚用于铸造"货泉"的母范。该钱范属生坑,长约10.4厘米,宽约5.5厘米,布满翠绿色入骨铜锈。钱范正面铸有两枚"货泉"钱样,正反样兼有。  相似文献   

17.
珍币二品     
苏国治 《收藏界》2010,(4):85-87
辽代遗珍“咸雍通宝”银质小平钱 在中国内地以北的广阔草原上,曾如走马灯般一拨拨地兴起和衰落过许多游牧民族,契丹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8.
倪清华 《收藏》2013,(3):88-90
清代早、中期的铸钱基本延续了明代沉闷的风格,匠气颇浓,格式单调。到了咸丰年间开铸大钱后,钱文才逐渐改由名家书写,且各地方局铸钱风格不再受京局严格束缚,遂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咸丰铸钱与早期铸钱相比有如下不同:1.开铸钱局甚多,除正在铸行的钱局外,不少已停铸的钱局又重新恢复鼓铸,另外又新开了几处钱局,  相似文献   

19.
"咸丰元宝"宝苏当千大钱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江苏宝苏局铸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未曾发现)等面值钱币。宝苏局铸量甚多,但有些品种稀少,如当五、当二十、当三十等均比较少见,所见不是样钱就是母钱,有些特殊版别至今依然是孤品,如"咸丰元宝"宝苏当百阔缘缶宝大勾咸大钱(直径6.5厘米)。  相似文献   

20.
袁永成 《收藏》2011,(4):109-109
1992年秋,笔者在洛阳古玩市场上购得一枚五代初幽州(今北京)刘守光所铸"顺天元宝"背"千"大钱。该钱生坑绿锈,背面有部分白碱锈,直径37.5毫米,重16克(见图)。当时由于锈迹太大很难看清钱文,虽卖家索价不菲,但我初步认定这是枚好钱,毅然购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