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清《拿来主义》的写作思路后,学生自由地诵读文章.有学生认为,鲁迅的语言刻薄了点,甚至带着点"粗俗",更有"混蛋""废物"等骂人之词.如此不顾风度的语言能与鲁迅的大师身份般配吗?本文算得上一篇经典杂文吗?因此,课堂上,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鲁迅杂文的语言特色,进而鉴赏大师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杂文语言是具有独特艺术审美性和思想深刻性的话语方式.他在语言的创造主要体现为,利用“陌生化”策略激发语言的活力,创造出形象、新颖的语言形式,同时利用语言的隐喻性特征,挖掘篇章的深层内涵;用“反理论化”的表现方式将作家的思想和情感艺术地体现出来.通过这种创造,鲁迅杂文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和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3.
写杂文要有杂文味。什么叫杂文味?除了在内容上迫近现实、针砭时弊的战斗性与讽刺性外,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则是它独特的语言风味。杂文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与它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密切相关。因此,衡量一篇杂文的文体质量,就要勇敢地拿起语言表达这一尺度。杂文语体是杂文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的适合杂文文体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体式,是杂文语言形式的规范。它具有一定的表达形式规律和表述要求,这些规律和要求包含在许多典范的杂文作品中,很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和归纳,给杂文写作提供一种大体的…  相似文献   

4.
杂文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因此,鉴赏语言风格,把握作者情感,明确文章主旨,是杂文鉴赏的重要任务。杂文语言是最典型的情感性语言之一,“言外之意”或“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其语言的形象概括。“意”当如何来解?还得从“言”出发。所以,我认为杂文的个性化阅读当从品味语言入手。  相似文献   

5.
杨晓勇 《高中生》2014,(10):10-11
有些考生写记叙文,要素齐全,但语言平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活力,难以吸引读者。那么,怎样让记叙文的语言"活"起来呢?1.准确使用词语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列夫·托尔斯泰说:"要写好一个句子,最主要的是抓住动词的锤炼。"动词锤炼得好,可以使文章"活"起来。例1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魅力     
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同样一件事,一个人可以说得娓娓动听,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另一个人也许说得索然无味. 《董西厢》是用韵文写的,但是你简直感觉不出是押了韵的.董解元把韵文运用得如此熟练,比用散文还要流畅自如,细致入微,神情毕肖.  相似文献   

7.
杂文写得最好的不是郭沫若,写得最多的也不是郭沫若.但是,郭沫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杂文,却独具特色,值得我们研究.说到杂文,首先要明确它是属于中国的;其次要明确它是属于现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因有杂文而明显区别于世界各国文学史也区别于中国五四之前历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8.
<正> “古已有之”的杂文,经过鲁迅的继承创新,如今已成为文学的一大门类。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综合性报刊和文学报刊,随处可见它的踪迹,目前更有了专门性的杂文报刊问世。大学写作课中,杂文也是文体论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但和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相比较,杂文的语言艺术特征,似乎研究不够。笔者在  相似文献   

9.
张清 《考试》2007,(11)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看到许多学生为写作而苦恼,甚至一些高三文科班的学生,都时常叹息:我怎么就写不出人家那样的好文章来呢!我也知道议论文的结构,脑子中也有素材,可怎么就写不出人家那样的语言呢!这种种的困惑提醒着我:要帮助学生锤炼语言!打造一篇语言优美的千字文,为平淡的语言增色,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从根本上讲,作文靠平时积累,功夫在课外;作文无技巧,关键在底蕴。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就像一个服装设计师,经过裁剪着色,可以为苍白的语言,穿上一件华丽的七彩衣。  相似文献   

10.
张焕金 《现代语文》2007,(12):83-83
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一点也不过分,<拿来主义>就是这样的一篇典范之作.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发出由衷地赞叹.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对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剖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的语言有新鲜感才能吸引读者,提高感染力。怎样写出语言的新鲜感呢?一是要活用常见的词语。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假装打“我”时,这样描述“我”的神态和心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句话中的“狡猾”是贬词褒用,意思是“调皮机灵”。又如朱自清在《背影》里写当年父亲送自己去北平念书,在车站和车上,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而自己却暗笑他的迂,接着写道:“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里的“聪明”是褒词贬用,是“愚蠢”的意思,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为自己…  相似文献   

12.
杨晓勇 《高中生》2014,(30):10-11
有些考生写记叙文,要素齐全,但语言平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活力,难以吸引读者。那么,怎样让记叙文的语言“活”起来呢?1.准确使用词语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列夫·托尔斯泰说:“要写好一个句子,最主要的是抓住动词的锤炼。”动词锤炼得好,可以使文章“活”起来。例1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  相似文献   

13.
名家视点青年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破解“障蔽性语言结构”,而造成一些误读和误解。所“谓障蔽性语言结构”,指语言符码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不太一致。如果仅仅从表层含义上来理解,便会偏离作品的原意。一般地说,障蔽性语言结构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反语和讽刺之语。反语和讽刺之语,语言符码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是完全相反的。这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尤以杂文和小品文为甚。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以鲁迅杂文为代表的文学时尚,便大量运用反语和讽刺语言。对此,我不需多谈,因为中学语文课本中此种修辞很多,语文教师已…  相似文献   

14.
记得有位画家曾经说过,油画要“写“.但就目前着重真实地再现“写“的油画作者中,还没有出现耀眼的新星.如今,许多艺术家都在不择手段地应用各种视觉语言,来表达对文化的新认识.并在油画的绘画性表现上做了许多尝试,如用沙石、破布做底子,使出浑身解数,在画面上追求所谓的“质感“、“量感“.当这一切使他们感到举步维艰的时候,就会想到一种自以为超脱的“捷径“,从不成熟的写实主义,一步就跃到了一种抽象的观念艺术中去.……  相似文献   

15.
目前,杂文和杂文写作日趋繁荣和发展,读杂文、写杂文的人愈来愈多,发表和出版杂文的报刊社和出版社也愈来愈多。但由于发行渠道不畅通,城乡读者、特別是农村的读者,很难买到一本杂文书刊。许多出版社的杂文书籍因为订数极少,只好放弃出版;不少写了一辈子杂文的名家,因为订数不够,竟不能出一本杂文集子。买书难、卖书难、出书难的问題,在杂文界反映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6.
读了一遍孙犁的《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后,觉得意兴未足,再细细读几遍,看出这篇议论文写得兴味盎然,说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用语朴素自然,新鲜活泼,通俗易懂而又富于表现力,文中大量运用典型事例,恰当的比喻,使道理寓于其中,使读者易于接受。 其中,作者在论述初学写作的人该怎样练习语言,让我受益匪浅。我想,语言是人对生活、人生、自然的看法的表达途径,把有联系的语言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成了文章。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你对要说的事理,要有一些感情,如果对它毫无情感,勉强敷衍了事地把它写下来,就只会是一篇干…  相似文献   

17.
自从杨朔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讲了“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之后,许多评论家便喜欢用它作为依据去评论杨朔散文。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在评论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杨朔散文的诗的意境,诗的结构,而对其语言特色似乎很少  相似文献   

18.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根据当时杭州西湖边上雷峰塔倒掉一事,联系民间传说白蛇传故事写成的一篇杂文。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对自由幸福的向往,指出反动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这篇短小精悍的杂文不仅内容深刻,而且语言也很有特色。 鲜明的爱憎色彩是这篇杂文最主要的语言特色。文中所写的法海和尚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雷峰塔则是封建统治的象征,鲁迅对他们是非常憎恶的。而对受到迫害的善良、勇敢的白蛇娘娘却充满了同情。因此,文章中凡叙述到法海或雷峰塔时,字里行间便流露出憎恶的感情,或进行辛辣的讽刺、嘲笑。“雷峰夕照”本来是西湖十景之一,应该说是美的。可是鲁迅偏用“破破  相似文献   

19.
<语丝>的诞生,是现代杂文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五四运动的退潮导致了杂文作家的明显减少,许多作家很少或不写杂文.<语丝>的创刊,情形大为改观,大批作家重归或加入杂文创作队伍,他们以深厚的学养,通过对现实和传统的深刻洞察,持现代意义上的自觉批判态度使杂文在斗争中逐步发展为具有文学性的独立文体,使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0.
音乐的语言     
音乐是什么?有人会回答,音乐是一段旋律;有人会回答,音乐是一种精神;有人会回答,音乐是一个篇章.而我会回答,音乐,是一种语言.音乐是一种无形的语言,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音乐家们也都是伟大的,古往今来,有多少音乐家们用音乐化作语言给人以鼓励.音乐--是最美丽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