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程 《记者摇篮》2007,(8):35-35
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引进,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席卷,我们一味的单向度的接受和吸收西方文化,越来越崇尚个人主义,甚至像美国人一样直呼父母名讳,自私自利也似乎理所应当;我们热衷于外语的学习,少有人喜欢  相似文献   

2.
张晶 《现代传播》2005,(5):18-20
国学的精华,是荷载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其中“乐感文化”是国学中的审美特质,含在外形中的内蕴、从人的自然情感升华到审美情感是国学中审美文化的重要内容。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方能在视觉文化时代积存、培植和光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李冲 《大观周刊》2012,(21):141-141
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能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使得世界各地的礼仪习俗不断地融合与发展。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职校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章超萍 《东南传播》2018,(7):120-121
媒介时代偶像的符号意义已发生了延伸变异,失去了英雄式的崇高感,突出了其娱乐和消费意义.偶像养成类节目在消费主义的导向下,注重挖掘偶像的娱乐价值,强调形体审美和感官刺激,造成了媒介文化逻辑和商业逻辑的冲突.因此本文从媒介批评的视角对此现象进行观察和批评.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新的时代下,让图书馆的文化知识宝库和知识传播基地的形象依然光彩,让阅读的理念继续坚持并进一步深入人心,让尊重阅读和崇尚读好书的氛围更有效地泽被众生,是摆在每个图书馆人面前的时代使命和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6.
王杰 《大观周刊》2012,(47):42-42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导致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处事方式,东方强调个人服从整体、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际伦理关系,强调先社会后个人的价值观,而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较大,主要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强调理性、科学,崇尚自由、民主,推崇个人奋斗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7.
1叶启芳生平简介 叶启芳(1898—1975),广东省三水县(今佛山市三水区)金本乡安溪村人,祖居三水,出生于广州,对他影响最深的除了儒家文化,那便是近代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化。  相似文献   

8.
廖琳达 《文化遗产》2023,(2):82-90+160-162
19世纪以后来华的西方人越来越多地运用绘画手段来传递戏曲形象,但由于文化准备不足,这种传递大多产生了审美接受与转换过程中的扭曲,西方画者在其中添加进了先入为主、曲解、误植和自以为是的修饰,导致绘画结果出现虚幻化效果。然而,这种形象传递毕竟较之仅仅依赖于文字想象更直观了一步,其中的少部分自然写实画使得西方人的戏曲认识朝前推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今天研究戏曲补充了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9.
在审美文化日益昌盛的时代,学术编辑的审美价值观得到一定程度的张扬,这为学术编辑更好地做好期刊的编辑工作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慧支持.  相似文献   

10.
荷兰人在地球上所处的地位置绝不乐观.著名的葡萄牙作家Ramalno Ortigao曾经这样描述:"十六世纪以前的荷兰,一半是水,一半是陆地,中间是一堆烂泥.北海冲来的洪水规律性地肆虐着,不幸的人们无休止地水奋斗."正是荷兰人所处的这种不利的生存环境教会他们很早就意识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也培养了荷兰人崇尚集体合作,崇尚团队精神,崇尚民主平等思想,以及坚持在细节上也达成一致的办事作风.这种由来已久的民族性、深刻细致地渗透在荷兰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日常琐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体育传播全球化时代,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他们操控的全球传播体系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体育文化渗透,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国体育传播应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将"文化诉求"提升到战略高度,不断发展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应对体育传播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周游 《出版广角》2012,(7):68-69
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西方体育类图书出版的巨大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体育文化,都应该从社会文化的高度来指导社会实践,必须高度重视体育竞技意识、体育审美情趣和体育进取精神.因此,中国的体育类图书出版,应吸纳更为丰富的体育内涵,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并超越一切,使中国体育事业的心态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3.
西方书籍史研究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书籍史研究兴起于法国,乃年鉴学派借助经济学与社会史的研究方法,研究书籍的出版、发行、版本、作者、阅读与书写等等方面,全方位地研究书籍的社会功能与文化角色,成为当今西方一个新兴学科,值得我们借鉴与重视。  相似文献   

14.
荷兰人在地球上所处的地位置绝不乐观。著名的葡萄牙作家Ramalno Ortigao曾经这样描述:“十六世纪以前的荷兰,一半是水,一半是陆地,中间是一堆烂泥。北海中来的洪水规律性地肆虐着.不幸的人们无休止地水奋斗。”正是荷兰人所处的这种不利的生存环境教会他们很早就意识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也培养了荷兰人崇尚集体合作.崇尚团队精神,崇尚民主平等思想,以及坚持在细节上也达成一致的办事作风。这种由来已久的民族性、深刻细致地渗透在荷兰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日常琐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陶莉 《新闻战线》2016,(4):22-23
大数据时代,网络审美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新形式,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给当代审美教育的繁荣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如何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是网络审美生态系统建设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通过历史积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性格,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巨大.从新闻学研究角度说,人是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因此,人的性格不可避免地对整个传播过程产生影响.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形成了迥异的文化性格,对中西新闻传播价值取向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深入研究其差别有助于新闻传播实践更好地进行,尤其是进入全球化及网络化传播时代后,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7.
董波 《兰台世界》2016,(6):139-141
汉代是继秦朝之后比较强盛的大一统帝国时代,我国的汉代与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大国,汉代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了同时代的鼎盛时期。汉代的家饰品尤其是灯具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用具在当时的历史文化影响下兼具了力学、美学、哲学的特征,无论是从造型形态和创作题材上都十分注重形体内在灵动飞扬的高雅气韵,它高度统一的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丰富的审美性的完美结合堪称我国家饰品(灯具)史上的典型和典范。同时也无时无刻不演绎着汉代辉煌历史文化的趋向以及变化。本文根据汉代灯具所彰显出的力学结构和美学特征从古代历史研究的角度进行审美分析,并解析其特征对当今灯具中审美和力学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胡亚婷 《新闻窗》2009,(3):104-105
电视媒介与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一种崇尚和追求通过消费来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体系和行为实践。受这种价值观支配的人看来,消费的目的不是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而是彰显地位、权利、荣誉,确证社会身份、取得社会认同的手段。消费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进入生产相对过剩时代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消费主义在中国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媒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层面来说,沉浸其实是一个非常原始的概念和古老的美学问题,无论是我国古典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境界”,还是西方酒神文化中的“狂迷”、悲剧文化中的“净化”等都是沉浸感的重要美学特性。通过对“沉浸”概念的追溯、数字时代审美感官问题的分析、数字沉浸式艺术审美发生机制的探讨,结合传统美学范畴与命题中的“意境”“审美经验”“审美距离”“移情作用”,从美学的视角考察沉浸式体验,有助于为数字艺术领域深层次情感的共鸣、知识的传递、趣味性的设计等审美发生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汤雪 《传媒》2019,(16):40-41
关于审美文化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西方论文中都有对于传统审美文化的论述,但是审美文化真正作为美学研究的焦点则是在当代社会大背景和文化语境之下形成的。其中,大众文化的兴起对审美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大众文化的文化共享性和商品拜物性使得美学界对这一文化形式的探讨和接受从来都有争议,为了实现调和,美学家们开始寻求其与审美自律的结合,在此情况下审美文化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