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83~84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3.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课标版四年级上册八单元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1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体验数学的简洁美.3.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8~99页的例1、例2和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和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使学生在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过程中感受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方法,形成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和符号意识。  相似文献   

5.
董杨 《家教世界》2013,(2):10-11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本案例中教师首先创设学生熟悉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找座位"使学生对座位的位置是由行、列两个条件决定的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利用回答开放性问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最后设计了"找电影院座位"和"介绍处所"两个实践应用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真正掌握确定位置的本领。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80~82页。【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让学生经历从"情境图"抽象到"坐标图"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数对的意义,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在过程中感受规则对确定位置的影响,通过统一规则探寻数对的规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对的现实价值,体验数对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用尽量多的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在平面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今天我们上一节"确定位置"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师:先请大家回忆一下,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70):74-75
<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旨在构建"学为中心,互动共享"的课堂教学特色。下面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确定位置》为例,谈谈对建构"学为中心,互动共享"中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初步实践与体会。一、新旧联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柳市州弯塘路小学温晓春艾秀清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一节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3.让学生感受丰富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确定位置",是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在有些教师看来,这一内容"是出于数学上的一种规定,没有探索的空间,教师只需要告知就行"。那么,教师直接告知后,学生能不能记住呢?教师反映"这个知识点看似很简单,课堂上学生好像都会了,可一段时间之后两个数的位置就会发生混淆"。显然,简单地告知、机械地模仿并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更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规定性的内容能否上出有探索味的课?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而不产生混淆?笔者试以"确定位置"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学习用数对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渗透数学思想。3.利用学生已有的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大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比较中归纳出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成为更好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因此,"问题解决"必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探索、发现数学归纳法原理的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归纳法中的递推思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观察物体》属空间与图形领域,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了三个阶段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使学生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及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使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位置关系的过程,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探索物体和图形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79页"确定位置"。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内容。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视角。其中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探索确定图形或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图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上,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习题开放化、操作自由化、数学生活化,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和空间,可以使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主探究中创新,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中"位置与方向"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是应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设计组编的,共分"用四面八方确定位置""用方向加距离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三个知识点。该内容的首要  相似文献   

19.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被定为四基之一,对于学生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设计具有核心作用的数学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一课,从教学分析、课堂实践及反思交流三个方面,探究了如何以数学课堂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4年级上册第83~84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