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色的想像力能创造奇迹,请听《快园道古》中的一个小故事。一次,明成祖有个贵妃死了,祭祀时把大学士解缙请了来,让他朗读祭文。而那所谓的“祭文”不过是一张白纸,上面除了四个‘一’字并没有内容,实乃典型的“无米之炊”,但解缙不慌不忙,稍加思索,立即变“无”为“有”,并朗声读道:“巫山一片云,峨岭一堆雪,上苑一枝花,长安一轮月。云散,雪消,花残,月缺。呜呼哀哉!尚飨!”明成祖听了不禁拍手叫绝。不是吗?从一无所有处“读”出话来,且容不得细想必须开口就读,这的确太难了!但聪明的解缙一联想,将贵妃比做“云”“雪”“花”“月”,又连用…  相似文献   

2.
我没有听     
妈妈问正在读书的女儿:“亲爱的,你读的是什么书?”女儿回答道:“我不知道。”“你不知道?你不是在朗读吗?你应该知道的呀!”女儿解释道:“我刚才是在朗读,可我自己没有听啊。”我没有听  相似文献   

3.
一、课堂实录师:中国古代历来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传统,那么你能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的头脑中会出现怎样一幅图画呢?生:自由朗读,闭目想象。生:老翁。生:老翁身穿蓑衣、戴着斗笠在钓鱼。生:重重的山,没有一只鸟。生:画中有漫山大雪。生:没有一个人来过这里。师:今天来了没有?(生读)生:以前有很多人来过这里,脚印都被大雪覆盖了。师:雪很大,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写雪如何大,这是古人的妙处呀!我们在一起来体会一下。(师读一遍,学生要求再读一遍。)生:一根孤独的钓竿。师:钓竿本是无情物,是因为……生:我发现诗句最后一个字的…  相似文献   

4.
周海贝 《小火炬》2014,(3):21-21
深夜,月亮姐姐发出柔和的光,轻微的虫鸣悄悄唱响,整个城市显得十分宁静。然而,有一间卧室可不安静,一阵争吵声从桌子上的一篇文章里传来,原来是标点符号们在争当老大呢!“依我说,你们就应该选我当老大,一篇文章要是没有我,就永远写不完,小主人该多累啊!”体形圆润丰满的句号首先蹦了出来,神气地叫道。“小小的句号算什么?”逗号也“登场”了,它机灵地反驳句号,“如果没有我,文章就会像根长长的面条,小主人读起来上气不接下气,那该多难受呀!”  相似文献   

5.
明代大学士解缙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才情横溢。他多次奉命吟作“转弯诗”,被人传为佳话。一明成祖(朱棣)的皇后生了孩子,解缙奉成祖之命作《有喜》诗。“君王昨夜降金龙。”解缙  相似文献   

6.
公开课上,执教老师请一个小男孩朗读一段课文,没想到他说:“老师,现在我不想读!”这令在场的听课老师大感意外。“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后半节课这个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赢得了掌声。执教老师总结道:“教育首先是一种尊重,一种保护。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在“尊重学生”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有时也会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即表现上是尊重学生,实际上却是主导了学生,纵容了学生,使他们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我有个同事碰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正>一、添字解缙有一个朋友,他喜欢和解缙开玩笑。一天,他得知解缙要到他家做客,故意在门口贴上一副对联:"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解缙一看便知这个朋友又要为难他了。他略一思考,就在上下联后面各添三个字,使对联变成:"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朋友见了,不禁连声叹服。解缙巧用两个谐音字,既改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听一位年轻教师上公开课《大海的歌》,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这一句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读?学生答案多种多样,“高兴”、“愉快”、“欢乐”等等,教师——加以表扬,并指导朗读。起初并没在意,课后细细想想,答案并不完全正确,笔者在其后不久教学《大海的歌》一文时,针对上面一段文字的朗读设计了“类比指导,化难为易”的教法。下面是笔者教学片段实录: 师:“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同学们,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相似文献   

9.
何献忠 《中学文科》2004,(12):43-43
明初翰林学士解缙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堪称一代文才。一天,朱元璋对解缙说:“昨天宫里出了喜事,你吟首诗吧!”聪明的解缙一听,便知道是皇帝得了儿子,于是开口吟道:“君王昨夜降金龙。”“金龙”两字显然是拍皇帝的马屁。谁知朱元璋说:“是个女孩儿。”解缙马上改口道:“化作嫦娥下九重。”  相似文献   

10.
“君王昨夜降金龙,化作嫦娥下九重。料是人间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宫。” 这是一首流传甚广且人们所熟悉的“应变诗”。说是有一次明代大学士解缙陪明成祖朱棣游御花园。朱棣对解缙说:“你听说宫中昨夜有生小孩儿这种大喜事吗?那么,你为这事作一首诗吧!”解缙遵命即吟了第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龙。”  相似文献   

11.
我和学生们正津津有味地读着《雪儿》这篇课文细细品味雪儿这只小鸟的美丽和“我”异常兴奋的心情。一个孩子突然小声说道:“下雪了!”又有几个孩子忍不住向外张望:咦,好大的雪啊!只见外面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蔚为壮观。孩子们都站了起来,叽叽喳喳说个没完。这时想静也静不下来,想读书也读不成了索性让孩子们尽情地看吧,欣赏吧。于是我说:“来,打开窗户,尽情地看吧!”这场雪真是美啊!而且阳光普照的同时雪花飞舞也是多年未见。雪渐渐停了,我乘机引导孩子们:“你们最想说什么?”“鹅毛大雪真漂亮!”“雪花纷纷扬扬地就像快乐的小精灵在飞舞!”…  相似文献   

12.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 ,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 ,马上转入下一程序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2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 ,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读前没有要求 ,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  相似文献   

13.
无言的爱     
在上学期以前,我一直以为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你瞧——“爸爸,这道题目我做不出!指导一下!”“来了!这道题目应该这样解……”“妈妈,没有作文题材,帮我想想!”“可以用这个材料呀……”“爸爸,明天就要测验了,帮我复习复习!”“你把《一课一练》的动脑筋做一做……”通过爸爸妈妈的辅导,我的作业全对,作文当众朗读,测验得了第一名……可是最近,爸爸妈妈退步了。“爸爸,这道题目我做不出!指导一下!”爸爸用陌生的眼光看着我,仿佛不认识我似的扔下一句话:“自己做!”要写作文了,真不知该写什么好,便习惯性地冲着妈妈大喊:“妈妈,没有…  相似文献   

14.
笔者听过不少语文教师的课,他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这样要求学生:“接下来把这段话读一遍!”“接下来把课文朗读一遍!”然而均没有提出明确的“读”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朗读教学存在的误区之一。让学生毫无目的地读,这就失去了读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一、感知读,理解字词,了解大意在讲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读,重点应该放在初步感知、读通读顺上,这就要求学生:①理解字词,扫清障碍。利用字典读准字音,特别是多音字、易混字的读音;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张立国 《山东教育》2009,(11):36-37
一、鼓励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薛法根老师在执教《祖父的园子》时,问哪位同学愿意锻炼锻炼自己来读读第三自然段,一个快嘴女孩用特快的速度把第三段读了下来。薛老师问其他同学:“你们发现她读书有什么特点?”一女生说她读得太快。很显然,这是快嘴女孩朗读的一个不足之处,而薛老师却说:“我觉得她读得太熟了!‘熟’了才能快起来嘛!如果这位女同学在练习朗读时注意节奏,那简直不得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一般少不了朗读,经常在一些借班上课的公开课、优质课上听到教师这样的话“:咱们班谁朗读得最好?请咱们班朗读最棒的同学来读!”或者干脆叫语文课代表读。借班上课对学生相对不熟悉,同时也要顾及课堂的用时和效果,但这不能成为可以把其他同学晾在一边的理由。这归根到底还是心里没有装着全体学生。若平时上课也习惯成自然,眼睛总盯着几个优秀学生,那问题可就大了。日前在宁波有幸听到刘飞耀老师执教《土地的誓言》,课堂上刘老师要学生在班上任意推荐一位同学读课文中喊出誓言的那个片段,甲同学站起来推荐乙同学。刘老师并没有马上顺水…  相似文献   

17.
我们班教学备用的录音机又被几个好事的男生弄坏,不能再用了。对这类屡禁屡犯的违纪行为如何进行教育才更有实效,我冥思苦想。对,终于有了计谋。第二天早自修课,我将预先拟好的“祭文”抄在黑板上,提议全体肃立朗读“祭文”———录音机,命运不祥,生于2002年9月2日,近日不幸遇难,享年0.33岁。录音机的一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一生。语文课上,它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英语课上,它用清晰标准的领读把我们引入一个特有的语言环境中;音乐课上,它反复播放青春之歌,让我们陶醉在欢愉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18.
逆转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增字、减字、断句、对句等方式,使其原意向反面转化。运用了逆转修辞格的对联,我们称之为逆转联。逆转联有褒有贬,诙谐有趣。明代大学者解缙是写逆转联的高手。一次,他的一个朋友有意跟他开玩笑,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解缙看完,便在上下联后各加了三个字,改为:“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改后的对联巧用谐音字“贤”、“道”,使原对联意义得以升华,让人耳目一新。明末大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以忠节自命,曾在厅堂门框上亲撰一联,曰:“君恩似海,臣节如山。”后来…  相似文献   

19.
一、九岁妙对父联解缙曾为明代翰林,从小才华出众,被人称为“神童”。九岁时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到江边洗澡。父亲见他把衣服挂在一棵老树上,出口吟出一句:“千年古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浴盆”。解缙非凡的语气令父亲又惊又喜。二、机敏巧对师联解缙幼年机敏异常,一次他摘了一朵花玩耍,不提防老师进来,他急忙把花藏在袖内,老师随口吟道:“小子暗藏春色”,解缙对道:“大人明察秋毫”,这才平息了老师的怒气。三、施展才华得佳偶解缙年轻时,一位尚书指着棋盘出了一联:“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他对道:“地作琵琶路…  相似文献   

20.
<正>"龙"变"凤"君王昨夜降金龙,化作嫦娥下九重。料是人间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宫。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应变诗"。有一次,明代大学士解缙陪明成祖朱棣游御花园。朱棣对解缙说:"你听说昨夜宫中有生小孩儿这种大喜事了吗?那么,你为这事作一首诗吧!"解缙遵命,立即吟了第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龙。"皇帝马上插嘴说:"是女孩儿!"解缙听了,立即改口:"化作嫦娥下九重。"皇帝又出难题,道:"那孩子已经死了!"解缙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