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月娟  冬青 《家庭教育》2005,(12B):30-31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女儿:“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看报纸。提醒 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还行吧”。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相似文献   

2.
利用报纸进行外语教学可以给语言学习者带来不小的收获。将报纸引入ESL/EFL课堂教学要注意“六记”和“六忌”。以此为前提,可以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3.
江强 《师道》2005,(12):12-13
如果是父母问一个孩子:“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得到的回答会是真实的:“为了自己的前途。”若问话是其严厉的班主任,则其回答恐怕还得加上:“为了班级的荣誉,为了报答老师的关爱!”若问话是报纸或电台、电视台的记,则其回答几乎都是预先准备好的,甚至还可能是大人们亲自为其“捉刀”,至于内容,不用说也都知道个大概了!  相似文献   

4.
提起近代中国的民营大报,有一张报纸不能不提,它便是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驾三人续办的新记公司《大公报》。提起这张“新记”《大公报》,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便是该报主笔张季写。他以“锋利之笔,写忠厚之文;以钝拙之笔,写尖锐之文”(张季鸟语,引自徐铸成著《报海旧闻》)。1941年,《大公报》被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选为最佳外国报纸,其“勇敢而锋利之社评”与“充实而精粹之报道’们获好评。同年9月6日,张季写逝世,重庆新闻界和各界人上隆重举行追悼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联名发出唁电:“李骛先生,文坛巨率,报界宗师,…  相似文献   

5.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可由y=ax2的图象平移得到.对于如何确定平移后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不少同学感到困难.下面介绍一个口诀,利用它可快速准确地求出平移后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口诀:左右平移在括号,记上反符号;上下平移在末梢,符号恰巧好.y=ax2的图象通过平移后得到的解析式为y=a(x+-)+-.“左右平移在括号”即写在括号内,“记上反符号”是指向右移记“-”号(X轴向右的方向为正),向左移记“+”号,“上下平移在末梢”即写在括号后面,向上移记“+”号,向下移记“-”号.下面举例说明.例1把函数y=2X2向左平…  相似文献   

6.
1.图像法用简笔画表示某些象形字或象形偏旁的形义联系。如:“飞”字,教学时画一只小鸟,对照提示:横折钩像鸟的身躯,弯钩里的一撇一点是小鸟展开的翅膀。2.记笔顺法记笔顺法就是书空记忆法,学生手在空中写,嘴巴说,眼睛看,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便于记忆。如:“牙”,学生眼看“牙”字,嘴说:横竖折竖钩撇,手在空中把说的每一笔写出来。3.分析结构法教学时可以根据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如“星”字,可以教学生这样记忆:“星”是上下结构,上边是日字头,下边是生,合起来是星,星星的星。通过这样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曾说:“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认为“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今天.面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各种思想潮流及文化.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真真假假     
一天,我在书上看见这样一道题:李志明、张斌、王大为三个同学毕业后选择了不同的职业。三人中,有一人当了记。一次,有人问起了他们的职业,李志明说:“我是记,”张斌说:“我不是记。”王大为说:“李志明说假话。”如果他们中间只有一个人说真话,那么,究竟谁是记呢?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新华社发表了述评,正文最后一段是:“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执政周期率。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向历史交出合格的答卷。”文中的“周期率”应该是“周期律”。此后各地报纸纷纷转载,手边几份报纸都用的是“执政周期率”.在网上用google搜索“周期率”竟然有3230条之多。因此实在有必要辨析清楚。  相似文献   

10.
大骗子     
1.InFrancetherewasabigcheaternamedLisde.Oneday,defeated,hewentoutofthegamblinghousewithnothingleft,andboughtanEnglishnewspapertoread.法国有个叫吕斯蒂的大骗子。一天,他输了个精光,从赌场里出来买了一张英文报纸翻阅着。2.Apieceofnewsinthepaperat-tractedhisattention:“Thehugemainte-nancecostfortheEiffelTowerhasaggra-vatedthefinancialdifficultyofthecitygovernment...”Hiseyeswerebright.报上一条消息吸引住他的目光:“艾菲尔铁塔的巨额维修费加剧了市政府的财政困难……”。他眼睛一亮。3…  相似文献   

11.
「趁年轻赶路」记热爱新闻写作的电大生辛平吴克峰“电大风采”栏目协办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95·■电大风采1998.7中国电大教育23岁的辛平,湖北公安县电大中文专业的一名学生,现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几家报纸的通讯员。辛平是公安县狮子口镇人,中专毕业后...  相似文献   

12.
记忆地理知识「六法」1.形象法:把所要记的地理事实材料想像成某种具体的实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借助于形象思维增强记忆。如,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2.图像法:把所要记的知识落实在地图上,然后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图文...  相似文献   

13.
英语小课堂又要开课啦!今天该讲什么知识了呢?首先问问你———在英语中,“看”是有多种说法的,不同情况下,得用不同的单词。下面的用法介绍,“看”明白了,记清楚了,才能说得准哟!1.look“看!”提起别人注意,强调看的行为。2.lookat“看……”,后面接所看的东西。如:Lookatthemap.3.see“看见,看到了”,强调结果。如:Iseethebird.4.watch“观看”电视,比赛等。如:IwatchTV.5.read“看,读”,一般搭配与文字有关的事物。如:Ireadbooks.有用的知识要牢记呀!下面该看看你掌握得怎么样啦!Questions1.…  相似文献   

14.
动动脑筋     
动动脑筋一、对面握不到手在两间相连的房屋里,取一张普通的报纸铺在地上,俩人都对面站在这张报纸上,虽然近,却握不到手。这是何故?二、果真“难不倒”阿山请“难不倒”写寻马启事。“难不倒”问何时丢的马.几匹马?阿山说:“是去年也是今年,是一匹也是两匹。”“...  相似文献   

15.
课例:在一节一年级的识字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午”字。有个孩子说:“‘午’是牛砍去头。”作为记生字的方法.这样说也很不错,但教师却对学生们说:“将牛的头砍去多残忍呀!大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于是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小牛口渴了,将头伸进水桶喝水.看不见头了。”有的说:“小牛肚子饿了,将头伸进槽吃草.看不见头了。”  相似文献   

16.
本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报纸媒体“读书”类专刊的价值取向:其一,报纸媒体“读书”类专刊是沟通书与读的有效桥梁,形成了“浅阅读本”的“本”价值追求;其二,报纸媒体“读书”类专刊的价值定位在于思想性与新闻性并重;其三,报纸媒体“读书”类专刊的价值崇尚是提高自身化品位,争取“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e”似乎在一夜之间充斥了中国各类媒体,在广告牌、报纸、杂志上,你随时能看到它心安理得地与汉字朋友们同处一室。“e”到底是什么?在英语中,“e”是electronic的缩写,意思是电子,词性为形容词。在汉语中,“e”是———①“e”就是“易”,可以理解为交易的易,也可以理解为容易的易。例如:WWW.ebid.com易必得拍卖网WWW.ego800.com易购网电子邮件“e拉罐”②“e”就是“一”,例如:行家细细评说,e路风光无限中国制造网,千里姻缘e线牵领先e招e步登天③“e”就是“伊”,例如:WWW.eliren.com伊丽人网站世纪e始,神…  相似文献   

18.
据俄罗斯“教育出版社网”2004年12月24日报道.在12月23日的记招待会上.普京就推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回答记提问时他说:“排除一些细微的差别,转为统一国家考试的试验可以说是成功的。”据总统的说法.试验最初的日的就是“给那些天才青年和来自边远地区的青年提供进人知名高校的机会”.因为“当今社会只有离开家乡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就业和工作。  相似文献   

19.
《游褒禅山记》练习商榷江苏/陈友良《游褒禅山记》课后“思考和练习”三,要求学生“从每组的加点词中选出一个与其他几个词义不同的词”,其中的第4小题,人教版配套《教参》的参考答案是A。笔者以为此答案值得商榷,略陈管见如下:第4小题: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相似文献   

20.
何为双宾语句?已故著名学者解之早:“一记所语之人,一记所语之事。先人后事.无介字以系者常也。”(马建忠《马氏文通》P152)“双宾语者,一表人,为间接宾语;一表物,为直接宾语。”(杨树达《高等国文法》P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