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其中的乔特鲁德和奥菲利娅这两个女性形象不容忽视。王子哈姆莱特的复仇虽然可歌可泣,可是,通过他对这两位女性的态度以及对这两个女性形象本身的分析,可见其对女性的偏见与不公,进而揭示哈姆莱特自身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2.
疯癫现象经常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出现,多年来,哈姆雷特的疯癫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而奥菲利娅的疯癫现象受到的关注却比较少。本文将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奥菲利娅的疯癫现象。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超我和自我三个部分构成,三者互相影响,如果失去平衡,人格就会产生异常。奥菲利娅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了她的疯癫。  相似文献   

3.
法兰西民族英雄贞德是世界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但她在莎士比亚历史剧里却成了一个行为丑恶、荒谬的反面角色。笔者认为这是莎士比亚创作中的“白璧微瑕”,因为这一形象背离历史真实太远。而导致贞德形象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剧作家世界观中民族偏见和英雄史观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哈姆莱特》中的女性形象一直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她们与主人公哈姆莱特之间的关系。剧中乔特鲁德对哈姆莱特女性观的转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她产生了厌女情节。而正是由于哈姆莱特女性观的转变,导致他对爱人奥菲利娅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奥菲利娅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基因、女人、莎士比亚,三者之间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从事基因研究的科学家们却偏偏要趟这混水,并且搞出许多惊世骇俗的“成果”来。莎士比亚错了女人的名字不叫弱者“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当莎士比亚不知道是出于激愤还是同情,是无奈还是责备地喊出  相似文献   

6.
《威尼斯商人》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通常被认为是其喜剧作品的代表,剧中人夏洛克更是反面性人物——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但在进一步的教研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同情起剧中人夏洛克的遭遇,觉得他的这种极端的性格表现,是和他的身份及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祝福》,创作于1924年,后收入《彷徨》,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祝福》中的“我”这一形象,从现有常见的资料来看,多认定为“同情人民”、具有“反封建思想倾向”、“民主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诚然,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笔者在《祝福》一课的历次教学中,每每总感到仅仅给“我”以这样的定性,还是不够的。在封建意识的汪洋大海之中,祥林嫂的身边。客观上是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同情者的。丁玲同志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  相似文献   

8.
自曹禺先生创作的《雷雨》诞生以来 ,评论界对《雷雨》剧本中繁漪这个人物就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她是“五四”以后寻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形象 ,是一个值得同情和赞颂的女性 ;也有人认为 ,她是有违纲常伦理、伤风败俗、寡廉鲜耻的女人。本人认为 ,毁誉不一正证明了繁漪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由这个典型形象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的丰富性。尽管 ,作者在她身上寄予了同情 ,注入了个人的感情因子 ,但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个人物理想化。这个形象之所以生动 ,并不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彻底的反抗精神或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 ,也不是好人多难的…  相似文献   

9.
井文鸾,《金雀记》中女主角,一个以“贤德”得人心的女性形象。她的个性温顺,深明大义,同时她的胸襟也十分广阔。虽然她只是一个戏剧中的人物,化女性的典范被世人称颂。本文在此对井文鸾的“贤德”不具备太多的真实性,但是这个角色却成为封建时代教形象进行了分析,对封建礼教下的女性深袁同情。  相似文献   

10.
在莎士比亚笔下的一系列新女性形象中,鲍西娅是最富个性特色、最出类拔萃的一个,她不仅以自己的聪明睿智挣脱封建枷锁,而且还勇敢地参与社会斗争,解决了男子汉大丈夫们无法解决的“一磅肉”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恩格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和创作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形象地表述了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基本创作规律的主张。恩格斯提出的“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也就是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化”,只不过恩格斯的提法更具体,而马克思的提法更概括罢了。  相似文献   

12.
在《驯悍记》中,莎士比亚以男权视角塑造了凯瑟丽娜这一“悍妇”形象,并让“悍妇”被其丈夫驯服,最终成为失去自我的“贤妻”,这一模式流露出作家的男权思想。文章通过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人物语言来解读《驯悍记》所表现的男权思想,进一步分析了男权思想在莎士比亚其他作品中的体现,同时指出:莎士比亚的男权思想是与时代、性别的局限和个人经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一个巨大的影子站在奥菲利娅面前,这个影子比其他所有的影子都黑。“你也是一个没人要的影子吗?”她问。“是的,”那个大黑影子慢慢地说,“我想可以这么说吧!”“你也想上我这儿来吗?”“你能收留我吗?”“我的影子虽然已经非常多了,可是,你总得有地方呆吧!”老小姐说。“你不想先问问我的名字吗?”影子问。“那你到底叫什么?”“别人叫我死神。”听到这儿,奥菲利娅小姐好一会儿没有说话。“尽管这样,你还是会收留我,对吗?”最后,影子温和地问道。“是的,”奥菲利娅小姐说,“你来吧!”于是,奥菲利娅周围的世界变得漆黑一片。但是,突…  相似文献   

14.
胡玥 《文教资料》2012,(33):108-109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被誉为是心理描写的杰作,也被称为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阴沉可怕的一部。不仅仅是因为戏剧的笔墨暗淡,主题“灰色”,也因为在戏剧中存在着“超自然因素”——女巫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 ,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象 ,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 ;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象 ,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象中 ,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 ,深深感慨 :既赞美这位少女的聪明才智 ,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 ;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 ,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 ,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虎妞是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关于虎妞这个形象,无论过去还是今天,都有许多不同评价。有的评论者认为虎妞是“被侮辱被损害者”,同书中人物祥子、小福子、小福子的母亲、小马、小马的祖父一样,“代表了被吃者的一面”;也有的评论者认为“虎妞始终是一个剥削者的形象”,“老舍始终是把她作为祥子的及劳动人民的对立面来写的”。作者对她“不仅没有同情”,而且“是在捉弄、揶(?)这个剥削阶级的‘不幸儿’”。这两种意见显然都是偏颇的。我们认为,虎妞是一个具  相似文献   

17.
刘兰芝是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倾注全力塑造的主要形象。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刘兰芝,不仅因为她身上集中了我国古代妇女的许多优秀品质,更主要的是因为她身上体现出人性美、人格美。正如一美学家在其专著中指出的那样:“美与伦理学难分难解”,“中国以人格的完美为最高境界”(周来祥《论中国古典文学》)。此论正中鹄  相似文献   

18.
李娜 《现代语文》2005,(6):35-36
刘兰芝是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倾注全力塑造的主要形象。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刘兰芝,不仅因为她身上集中了我国古代妇女的许多优秀品质,更主要的是因为她身上体现出人性美、人格美。正如一美学家在其专著中指出的那样:“美与伦理学难分难解”,“中国以人格的完美为最高境界”(周来祥《论中国古典文学》)。此论正中鹄的。  相似文献   

19.
简析夏洛克性格的多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同时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传统观点认为夏洛克狠毒、阴险、贪婪、吝啬,一无是处。但这样的评论是片面的,因为夏洛克的性格中还有积极的一面,他勇敢、机智、精明、能言善辩,值得同情。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中的“我”,当然并不就是作者本人;但是,在大多数作品中,无论就人物的身份,还是人物的气质、思想来看,“我”都有着作者的影子,鲁迅经常借助“我”来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研究鲁迅作品中涉及到“我”的形象的问题,必须从这样一个前提出发。《祝福》也并不例外。《祝福》中的“我”,到底具有怎样的特点呢?首要的一点,就是他对于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有着深刻的同情和清醒的认识。对于一个“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般的要饭的女人,“我”居然如此郑重其事、斟酌再三地回答她的问话,并为担心自己的话“怕于她有些危险”而惴惴不安,耿耿于怀;对于她的死,“我”又如此震惊和痛苦,以至于“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同情!在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