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世说新语>所记人和事不仅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主要记载了魏晋清谈风尚,揭露了统治者豪奢淫佚和颓废堕落的面貌,赞颂了士人的嘉言懿行,并有对上层妇女精神风貌的描写,是了解魏晋士流、魏晋风度、魏晋玄学、魏晋妇女以及整个魏晋时期思想政治面貌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魏晋士人不仅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自我、自然和社会,也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妇女,对妇女的存在及其价值予以重新的认识和评价。体现在《世说新语》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以阮籍为代表的“唯美”观;以阮咸、苟粲为代表的“唯情”观;对待寡妇问题上的同情和宽容态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魏晋士人在妇女问题上的进步观念,不仅强化了魏晋时代的“解放”气息,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妇女觉醒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由于《世说新语》所记人和事,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用简洁隽永的文字突出其特征,因而它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其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中主要记载了魏晋清谈风尚,揭露了统治阶级豪奢淫佚和颓废堕落的精神面貌,赞颂了人们的优良品德和好人好事,并有对上层妇女精神风貌的描写,是了解魏晋士流、魏晋风度、魏晋玄学、魏晋妇女,以及整个魏晋时期思想政治面貌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朝时期,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有着不同以往的特色和表现:贵族妇女依靠家庭以外的经济来源,在家庭中有较独立的经济地位;世家大族家庭中的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对家庭经济有一定的管理和支配权;广大劳动妇女是维系其家庭生活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家庭经济中有重要地位。在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方面,魏晋南朝妇女所受限制较少,自由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妇女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妇女的地位较低,有种种套在她们头上的枷锁.而魏晋时期,由于玄学风气的影响,对妇女的束缚有所松动.妇女们可以和男性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婚姻家庭中,她们可以和丈夫有平等的话语权;在政治上,有妇女干政、参政的现象;在经济上,她们又拥有自己的财产.所以,这个时期的妇女的社会地位比汉代要高.  相似文献   

6.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世说新语二则》为我们介绍了谢道韫和陈元方两位儿童,他们都是异乎同龄人的早慧儿童。早慧儿童沉着机敏,善于辞令,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这与魏晋时期的教育特点密不可分。魏晋时期人们崇尚言传身教,培养人格自尊,重视家庭教育,同时也允许妇女参与学习,加之和谐而包容的社会风气促使了早慧儿童的涌现。  相似文献   

7.
魏晋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不断、政治混乱的一个年代。战争的混乱成为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南北人口不断迁移和融合的过程中,魏晋六朝时候的饮食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幻,胡人和中原的交流同样丰富了魏晋六朝时期饮食。魏晋六朝时期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也中国饮食文化重大的转折点。魏晋六朝时期文学发展迅速,众多的文人创作和饮食分不开。魏晋六朝的饮食文化为文人创作提供了题材,文人的创作也推动了魏晋六朝饮食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自开始重视和强调贞节以来,妇女的再嫁便越来越不自由。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再嫁却相对容易,贞节观念的淡薄在整个封建社会都为罕见。本文拟就这一时期妇女再嫁的情状、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作一些初步探索。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再嫁概况1.魏晋时期妇女的再嫁。东汉末叶,战乱迭出,男子死于兵刃者众多,妇女再嫁的史实俯拾即得。翻开《三国志》的后妃列传,最令人注目的便是魏、蜀、吴三国的开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是人的大觉醒、大解放的时期。魏晋士人作为魏晋风度的载体,他们追求任情自适的生活方式,崇尚清谈、辨析玄理的生活习尚,以及人物品评的价值观念影响了该时期的世俗行为。《世说新语》作为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揭示了魏晋时代士族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思想解放时期,当时女性的地位貌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从女性贞节观方面将魏晋时期女性的地位与之前的秦汉时期及之后的隋唐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魏晋时期女性地位并没有什么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11.
论魏晋南北朝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衰微而玄学盛行,社会风气大为开放,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女性呈现出了和以往不同的特色。《世说新语》展示了这一时期女性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游艺风俗的盛行与论体文的勃兴有着重要关系,主要体现在:游艺风俗推动了论体文的创作与传播;游艺风俗促进了论体文艺术手法的发展;以游艺风俗为题材的论体文,将"艺"上升至"理"的境界,促进了游艺理论水平的提高。同为精神文化的产物,二者又都受社会风尚的影响,对其时审美观念有着共同规约。魏晋文士游艺以砥砺品格,涵茹性情,作论则在向静中参妙理,培养了思辨能力与静泰之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成就了魏晋文士独特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3.
许学夷对不同时代诗歌的评价,往往运用不同的理论概念以突出不同时代的特色和个性风貌。他对初唐诗歌审美特征的揭示,运用的关键术语是“才力”和“造诣”,从而改变了初唐诗歌评价对六朝承接的局限性,发现了初唐诗歌的唐诗特质。  相似文献   

14.
孟浩然的志趣、人格与陶渊明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陶渊明被称为“六朝第一流人物”,孟浩然对他十分崇尚。孟浩然崇尚陶渊明的主要缘由是二人有着共同的文人操守和共同的隐逸情趣。  相似文献   

15.
文艺美学形神论的形成,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有直接关系。《世说新语》中已明确地区分了人物的形与神,表现出鲜明的重神轻形倾向,尤其是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的提出,对后世形神观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干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宋文人在干越地域留下了众多文学佳话,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干越文学不仅具有自然山水、民俗乡风的绚烂图画,而且还演绎为政治失落的无奈和贬谪迁流的感慨。历代文人流连栖息于干越这块土地,干越的文学成就无疑得益于它那独具特色的优越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女诗人们在诗歌中多抒写对爱情婚姻及个人命运的关注,诗歌题材具有明显的私人性和封闭性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女诗人们当时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另外,汉魏六朝女性诗歌在题材上与其前世及后世女性诗歌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女性叙写自古就有,虽寥若晨星,却也才情绰绰,美丽非凡。但对女性生存处境、生存状态的感知与深度思考却很少。真正关注考量自身生存处境、生存状态的,应该始见于明清时期涌现的大批才女的作品之中。明清时期成为女性主体性认知的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19.
明清女子文学启蒙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对明清时期女子文学启蒙教育一直缺乏专门而深入的研究。明清时期女子文学启蒙教育基本上采用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由家庭长辈和闺阁塾师充当教育者,旨在达致女子的知识养成和性情陶冶。在女子文学启蒙教育内容中,《毛诗》和唐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明清女子文学启蒙的教育效果,直接促成女子诗艺化的知识结构、审美特性和文学活动。既表征了中国人民"风雅祖述,前薪后火,息息相继"的信念,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绵绵瓜瓞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发展史中 ,女性作者所写诗歌的数量是极少的。而由女子所写的题壁诗则是在明清之后才大量出现 ,本文就明清女子所写的题壁诗这一文学现象做深入的研究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