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娜娜 《语文世界(高中版)》2014,(12):13-13
一、激情导入:与学生共唱《读唐诗》
窗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巫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相似文献
3.
4.
大纲明确指出低年级的古诗教学 ,重点应放在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上 ,在理解上不提要求。针对这点 ,我认为在教学古诗时 ,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和背 ,才能使学生快懂乐学 ,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用心感受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古诗《草》时 ,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1.出示小草实物图 ,问 :这是大家都经常见的小草 ,你们知道小草的生长特点是怎样的吗 ?学习一首古诗以后你们就知道了。2 .揭题 ,板书 ,齐读 ,简介作者白居易。3 .口述学习任务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草》。二、初读课文 ,感受意…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情境教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小桥流水,垂柳画面,配以悠悠的《长亭送别》乐曲。 2、这是一支送别的曲子,你听了会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曾有一首佳作,广为流传,这首诗就是《凉州词》。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晖”,能正确理解“泊、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会默写。3.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人思念家乡 ,热受母亲的真挚感情 ,培养审美情趣 ,丰富学生的情感。4 .通过本课学习 ,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 ,并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 ,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 :CAI课件。学生 :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和作品 ,带字典和词典。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相似文献
12.
通过衔接、逻辑一语义关系、主位结构和信息中心几个方面舟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及其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研究古诗及英译方面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为古诗及其英译文的赏析和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以前教学古诗,总要把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对应地“直译”成白话文,特别是那些“带点”的字,更要精心译准,只因为考试必定要考古诗的解释。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厌烦,全然没有一点“吟诗弄月”的情趣。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之《嫦娥》。【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背诵全诗,体会诗人的丰富想象力。3.在想象诗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诗意。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古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我们认为,古诗教学应该在落实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充分挖掘古诗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融入古诗蕴含的文化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洗涤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
学会诗中“焚、砚”两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击、若等闲、浑不怕、清白、洗砚池、墨痕、满乾坤”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墨梅所喻指的形象;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纯洁坚贞的崇高品质。 相似文献
17.
刘云生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10,(7):59-60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2.读懂这两首古诗的意思,能说出阅读“不认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古诗而引发的争论也是屡见不鲜的。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该诗首句早有异文,有人认为应是“黄沙直上白云间”。原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