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 《甘肃教育》2010,(12):55-55
一、新入园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原因 1.对父母的高度依恋使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现象。 对父母的高度依恋是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首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对父母产生依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点名”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教师了解幼儿的出勤情况,但搞不好往往会流于形式,对幼儿来说起不了多少作用。我在实践中有时有意改变原来的模式,使点名别有一番含意。例如,我常常在叫过幼儿的名字,幼儿起立回答了“到”以后,冲着幼儿微微一笑,或者走上前去,摸摸小家伙的头,问一声“今天早饭吃了什么”等等,这时幼儿会在你的询问、抚摸中感觉到老师是喜欢他的,应该听老师的话。这样,孩子自然会把亲切感从父母身上移向老师,甚至会把昨天挨老师批评等不高兴的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3.
一、早期教育的陷阱——超越生理基础的教育超越幼儿生理基础的教育,已被称为“病态”的家庭教育,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从长远教育效果看,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二是束缚幼儿主动发展或违背当前生理发展阶段拔苗助长;三是违背幼儿正常发展秩序“逼子成龙”。进而对生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束缚幼儿主动发展生活中我们看到父母将婴儿紧紧包裹在襁褓里、长时间塞在空间有限的童车里,这些束缚会使婴儿的主动成长受到压抑。同时,父母对幼儿过多的不适当的保护也会造  相似文献   

4.
社会文明在进步,但有些负面的东西却正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其中“问题”家庭、离异及单亲家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引起幼儿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所谓“问题”家庭,是指父母不和,或教育幼儿的方法不当的家庭;离异家庭,是指分居以至离婚,但父母双方健在,各自都承担部分赡养和教育幼儿责任的家庭;单亲家庭,是指幼儿只能跟随父母其中一方,另一方可能是亡故或因离异并离开了本地的家庭。生活在这类家庭的幼儿,因受到各方面的困扰,再加上以其童真的眼光比较自己与周围幼儿的处境,个别以至部分这类幼儿在羡慕之余就可能产生自卑,自卑之余也就可能不合群,慢慢地可能产生孤独或烦躁等  相似文献   

5.
从幼儿在园的表现来看,有孤独感幼儿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幼儿的孤独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能力差。幼儿入园以后,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适应缓慢,对生活、学习常常表现出心神不定,不知所措。二是胆小,心理比较脆弱。如因怕出错误或怕老师批评,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经不起失败等。三是智力不如其他小朋友。四是不合群,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经过对孤独感较严重的幼儿进行家访,父母普遍反映孩子在家里不爱说话,经常独自一人发呆,对家里来的客人不理睬,甚至对爷爷奶奶也不好好说话等等。幼儿孤独感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父母和教师…  相似文献   

6.
时下,孩子生活在由祖父母和父母构建的没有风雨的温室里,是“抱大的一代”.父母把一切希望都倾注在独生子女身上,自觉不自觉地围绕他们转,使独生子女成了家里的“小太阳”、“小霸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滋长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优越感,较易形成自私、独占、不关心别人等性格特征,导致入园后,不少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等现象.因此,幼儿园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如果父母不注意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习惯和自理能办,把幼儿当作“小皇帝”,包办代替,娇生惯养,幼儿长大以后肯定不会有出息。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已的孩子长大成材。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长大以后有出息呢? 一、鼓励支持幼儿去干。幼儿  相似文献   

8.
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资料报导:有人对广州市四所幼儿园的280名大班幼儿及其父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48%的父母反映孩子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教师也反映有39%的孩子极少或从来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而约有40%的孩子对自己作了“很蠢”、“不能干”“很差”等消极评价。另报导:有人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的研究中发现,在400名中,大班被试幼儿中,自信心很强或较强的幼儿只占24.4%,而自信心一般甚至很不自信的幼儿只占75.6%。许多教师反映,自信心不足在幼…  相似文献   

9.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10.
一、目的1.让幼儿在“家庭树”上摆放自己和父母的照片,帮助幼儿了解自己与家中成员之间的关系。2.让幼儿体验父母爱自己的具体行动,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3.认读汉字:爸爸、妈妈、我。二准备1.父母、孩子单身照片各一张,兔爸爸、兔妈妈、小免图片各一张,“家庭树”纸板图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黑板上有放大的“家庭树”:  相似文献   

11.
每年九月初都是幼儿集中入托(园)的时段。人们经常发现类似这样的现象:清晨,妈妈(或爸爸)拉着或抱着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很不情愿,不住地喊:“妈妈,我不去幼儿园……”此时,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有些家长会说“我们不去幼儿园……”,可家长迈向幼儿园的步伐却丝毫未减慢。孩子生病需要打针,他(她)不停地哭闹着:“我不要打针!打针很痛……”一些父母会安慰说:“不怕,我们不打针。打针一点都不痛……”当孩子被父母带到护士面前,当他感到针刺到的疼痛时,他就会发现父母刚才在骗自己。  相似文献   

12.
王晓燕 《家庭教育》2004,(2B):30-31
幼儿对电视的着迷让父母感到烦恼,父母一方面觉得电视让幼儿见多识广,另一方面又怕幼儿沉溺于电视,影响阅读、视力或接触不良内容。既然看电视是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那么,就该充分挖掘“电视”的有益因素,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傅宏 《早期教育》2000,(12):16-16
《幼儿情绪性思维惯性评价量表》是一个可用于评价幼儿思维倾向的量表。借助这个量表,父母可以了解儿童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是否能够表现出较为灵活的思维倾向和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或是倾向于爱钻牛角尖。下面的测验项目中,如果所描述的问题与你的孩子符合或基本符合,选择“是”;如果所描述的问题与你的孩子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选择“否”。选择答案时不要犹豫。  相似文献   

14.
与教师良好的沟通,需要父母从实际出发,利用不同形式,与教师真诚合作,增强共育的效益。从家庭的独特情况出发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的特点,这是父母配合园教时须考虑的重要因素。1.住房条件。据笔者调查,幼儿家庭住房在“三层及以下”和住房是“平房”的占50%,这使幼儿外出活动成为可能。父母要响应幼儿园号召,组织“邻居互助小组”、“邻里友好小组”,以丰富孩子的园外生活。调查还发现,幼儿家庭住房面积的增加,也使幼儿邀请同伴来家玩耍或到同伴家去玩有了可能,因此,父母要与幼儿园协作,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加强…  相似文献   

15.
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幼儿各种良好品德的形成,都需要情感——爱的滋润。爱心的培养从哪儿开始呢?我们想到了父母。父母是幼儿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学会爱他人,最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更多地了解父母,理解他们的付出和辛劳,是激发幼儿爱心的极好途径。 为了解幼儿对父母的了解程度,我们对中班幼儿进行了一次“对自己的父母知多少”问卷调查。接受调查幼儿70名,能将父母的职业全说对的,只有一名幼儿,有三名幼儿说对了其父或其母的职业,其他幼儿说的全是父母上班的地点,如办公室、银行、商店等…  相似文献   

16.
绘画是大多数幼儿喜爱的一项活动,但也有部分幼儿对这种活动兴趣不大,或缺乏自信心,学绘画也许只是其父母的意愿.我认为,对这些幼儿,表扬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及时适度的表扬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他对画画的兴趣,尽管他画得不好,我也会找出一点点优点来表扬他,比如说他有进步,有想象力,很大胆等.正面的引导,会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班上有个小朋友,每次上课都坐着,还不时地去干扰其他的小朋友,让他画画,他说不会画.班主任常批评他,我也拿他没办法.心里想,这样下去不行,总得想出一个好的法子来“征服”这个小家伙.有一天上课,我不小心把磁铁弄到地上,这小家伙居然迅速地跑去捡起来.当时我很高兴,在班上郑重地表扬了他,最后我还摸着他的头说:“如果你能认真画画,等一会老师还会表扬你的.”这一招果然有效,这节课他还真的不错,虽然画得不是很好,但下课时我还是表扬了他.至今,这孩子已经有很大进步,他受到的表扬不再是我刻意的,而是很自然的了.班主任老师说:“想不到一句表扬的话真管用.”  相似文献   

17.
对“问题”家庭、离异及单亲家庭幼儿的心理偏差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明在进步,但有些负面的东西却正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其中“问题”家庭、离异及单亲家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引起幼儿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所谓“问题”家庭,是指父母不和,或教育幼儿的方法不当的家庭;离异家庭,是指分居以至离婚,但父母双方健在,各自都承担部分赡养和教育幼儿责任的家庭;单亲家庭,是指幼儿只能跟随父母其中一方,另一方可能是亡故或因离异并离开了本地的家庭。生活在这类家庭的幼儿,因受到各方面的困扰,再加上以其童真的眼光比较自己与周围幼儿的处境,个别以至部分这类幼儿在羡慕之余就…  相似文献   

18.
批评,这是大人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常因父母不能很好运用这个手段,而使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 1.该批评的不批评。本来,批评与表扬是教育孩子的相辅相成的一对方法,可现在父母批评孩子非常罕见,表扬却到处滥用。如孩子不吃饭,还找借口:“我不吃,匙子太沉了,我拿不动。”妈妈就会说:“是的,是的,现在的匙子是越来越重了,宝宝真聪明。妈妈喂,好不好?”本应批评孩子,却反而连哄带表  相似文献   

19.
父母重视幼儿的学习,为他们安排各种学习活动。可让父母苦恼的是,孩子明明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为什么不想学习,总想着玩呢?原因是许多父母只看重幼儿记住了多少知识,而不管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全面的开发;或只注意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他们个性、自尊、良好情绪、悟性及脑健康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些错误观念和做法使得父母对幼儿的学习教育事倍功半。怎样让幼儿爱上学习,我们和父母分享三种观念。观念1把握孩子最想学习的时刻。什么时候教孩子最好?心理学家的答案是,孩子最想学的一刹那。怎样把握这“一刹那”呢?也很简单,当幼儿主…  相似文献   

20.
父母教育观念主要包括积极乐观型、自我矛盾型、顺其自然型等三种类型,对幼儿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父母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要转变“重智轻德”的错误观念,改变“包办代替”的错误观念,合理引导幼儿与他人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和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