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洪亮吉是乾嘉时期极具声望的诗歌评论家。他学问广博,交游甚广,在借鉴与批评其他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诗学理论,即反对泥古不化与各立宗派,主张直抒胸臆与自写性情。《道中无事偶作论诗截句二十首》是较为全面地反映其论诗思想的论诗组诗,也为我们理解洪亮吉的论诗思想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
清代洪亮吉在发配新疆时,创作了大量描写边地风光的诗篇,多方面展现了新疆独特而神奇的自然地理风貌,其中,描写天山的几首诗尤为突出,表达了作对这座名山的热爱和对边疆的深情。洪亮吉的天山诗,是对岑参边塞诗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人口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人口论》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同一时期,中国出了一个学者兼官员,他提出了东方的人口理论,这就是乾嘉年间洪亮吉。而二者的人口理论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人口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人口论>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同一时期,中国出了一个学者兼官员,他提出了东方的人口理论,这就是乾嘉年间洪亮吉.而二者的人口理论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浅谈洪亮吉的人口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中期人口增长速度令人咋舌,人口增加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这种现象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观察和思考,洪亮吉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从洪亮吉的人口思想产生的原因、内容及意义等方面作以分析,可对今日中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乾嘉诗坛,派别纷争。洪亮吉论诗,却以平正为特色,独立于各个派别之外。他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标举性情,但强调性情要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尤其注重作家的人品;二、推崇创新,尚奇但强调要合乎情理;三、提倡学古,但崇尚学古出新;四、主张多读书,重视学以养性。由于持论公允,他的诗学思想在当时影响不大,但在清代诗学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洪亮吉生活在乾嘉考据学灿然中天的时期,他本人作为考据学派的重要一员,不但在考据学方面颇有建树,而且有着强烈的经世思想。他上书指陈时政,批评官风、吏治、言路的种种弊端,还对佞佛、土地分配、环境变迁等问题提出诸多看法,这些思想与他所处时代背景和他的人生经历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洪亮吉的人口思想虽任不足中国传统人口思想的痕迹,但其生活在乾隆、嘉庆稳定和平年间;注意到人口快速增长的问题,并指出人口增长速度与房屋、田地等社会财富增加的关系及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后果,从而提出"君相调剂法"等措施来解决人口问题,这一策略对我们今天任然具有借鉴意义。该文主要从洪亮吉的人口思想与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关系、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关系、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及其现实意义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骈文复兴,至乾嘉而臻于鼎盛,其间文风蔚兴、作家辈出,常州洪亮吉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洪氏学识宏博、天才绝特,骈文创作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句雕字琢、工于属对,典故运用上的浑融无迹,句式上的骈散交融,篇章安排上的曲尽抑扬,议论的超卓,抒情写景的“会通”婉转,造境的奇迈。由于洪亮吉骈文戛戛独至的艺术造诣及其对于后人的深厚影响,洪氏称得上是清代骈文史上的一流大家。  相似文献   

10.
兼听纳言足以兴邦,拒谏弗言足以丧国,这是已为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的治国之道.嘉庆早在嗣位前,对于广开言路已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亲政初期通过广开言路清除积弊更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其后由于错误处理洪亮吉上书事件,致使言臣结舌、言路壅塞,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教训实足以引为鉴戒.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宋代文祸的大致情况,重点探讨宋代文学家庭与文祸的复杂关系。认为较为宽松的环境是文学家庭兴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晋公子重耳流亡的故事中,先后出现与重耳密切相关的六位女性。她们有的远见卓识、明于事理;有的兼有高贵与卑贱双重属性而又维护人格自尊;还有的甘愿过隐居生活,逃离现实;也有的谦恭礼让,不擅宠专房,具有后妃之德。这些女性形象作为文学角色在历史上都是首次出现,具有文学原型的属性。重耳流亡故事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很密集,并且绝大多数作为正面角色收录在《列女传》中,所占的比例很高。  相似文献   

13.
简帛的出土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以往的研究多限于考古、文物、历史学界,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古代文学界对简帛中的文学世界的研究开始予以重视,对重现于世的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认识。使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生活气氛和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4.
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县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则天得势后,废黜了唐中宗李显,李显被流放房州15年,699年,由于武承嗣、武三思伺机篡权,武则天不得不召回李显,重立其为太子。705年,李显重新继承皇位。  相似文献   

15.
唐宋是我国封建刑罚的完善和发展时期,封建制“五刑”经数百年演变终于确立。作为五刑之一的流刑在确立其重刑地位的同时,因其固有的缺陷,唐中期后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至宋初演变为一种新的刑罚——“配流”。配流刑的出现是封建统治者“明德慎罚”传统思想的反映,体现了唐宋之际社会的重大变革。宋代的“配流”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虽因时期不同效果各异,在实施上比传统流刑残酷,但它弥补了“折杖法”实行后刑罚体系的缺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促进当时的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藩国的文学多为藩国君臣所作,藩王的文学审美观念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汉初藩国文体最早为楚歌,大赋继兴,纵横文逐渐消歇。藩国君臣之间的文学探讨,不断变化的朝藩形势,日益发展的求奢心理,都对藩王的文学审美取向产生影响,继而引领着藩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和”作为表现文艺思想的词语,在先秦时期形成发展过程分三个阶段:一作为古人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标准;二作为音乐术语,它是自然观和社会观的延伸,成为衡量音乐的标准;三,在先秦文学思想中,“和”作为一个术语虽未用于对文学现象进行批评,但对诗与文的审美要求起到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公子流亡外国的现象已很普遍,晋文公重耳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通过对重耳流亡经历的个案分析,考察春秋时期流亡公子境况的大致情形,可得出公子流亡外国的行为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公子与收留国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利益关系;多数公子在流亡过程中拥有较好的经济状况;返国为君的公子只占流亡公子总数的六分之一,绝大部分公子默默无闻,还有的公子在流亡中被杀。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众多香港报刊为履行其时代使命,大力宣扬抗战文化,弘扬民族意识,以求统一民众认识,为战胜强敌提供舆论支持.无论是附属于报纸的文艺副刊,还是相对独立的文艺期刊,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尤其是南来作家们身在香港,心念中国,通过文艺创作展现出自身的民族共同体想像,对传播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西方哲学、人文学术转型和中国“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理论争鸣,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理论背景。30年来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包括“三环结构”文学活动说、“三R结构”文学活动说、文学的“交流对话”说、“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说等。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突破了本质论取向,蕴含着文学存在研究的新的理论生长点,同时也存有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