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认数1 ̄5”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数学活动,按理说,这些活动应该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可是,那一天的课堂却出奇的平静,学生没精打采,有的甚至在做其他事。课后,我在气恼之余,通过和学生交流才得知,绝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认识数、会写数了。因而,学生来到课堂上,已经不是一张张白纸,而是有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的鲜活个体了,无视他们的经验积累和实际情况去开展教学,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几天之后,就要上“认数6 ̄9”这一课了,我决定进行一次大胆尝试,想让学生自己完成对数的认识,让他们自己当老师,而我只是适时引导,将他们在幼…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下半年,我们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一个多学期过去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交流、展示已成为一种闪亮的学习形式。学生不仅学会了交流,还善于交流、乐于交流。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一、明确目标,引导交流记得一开始的课堂上,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并不高,每个小组  相似文献   

3.
多年从教生涯,我以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骄傲。这份工作在别人眼中是令人羡慕的。所以我把自己当做宝,极大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备课、课堂设计、组织活动等,不断让我的课堂丰富起来。可是,回首14年的道路,我突然发现我一路的成功其实是源自于我的学生,一届届的学生才是我的宝。  相似文献   

4.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怎样在课堂上转变角色,变传统式的教师枯燥乏味地传授为学生的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呢?在近几年来的教学探索中,我尝试着实践了一条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又能生动活泼发展的途径,那就是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第一,树立“我”能行的思想。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论是碰到什么情况,只要“我”认真动脑,勤于思考,付诸于实践活动,“我一定能行”。经常…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我认为,首先自己得在教学上有一定的追求。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学生认为我的课堂精彩,同时又觉得每堂课后都应有一点点收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有了一些心得。一、让自己的课堂有条理一堂课的基本评价标准是重点明确,条理清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问题设计上有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别人的讲话,是现在大多数学生的通病。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问问自己:我教会学生倾听了吗?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实践。一、教师先学会倾听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首先教师自己要善于倾听,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上学生质疑、反驳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下半年,我们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一个多学期过去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交流、展示已成为一种闪亮的学习形式。学生不仅学会了交流,还善于交流、乐于交流。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正>不知道有没有别的老师像我这样,曾经在自己的课堂上组织过自己和学生比赛的活动。有一回上课,我留了部分时间要求学生当堂全文背诵《师说》,结果学生纷纷说文言文难背。  相似文献   

9.
一篇学生的作文,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题:“给某某的一封信”,班上一女学生把这封信写给了我。她在信中写到:老师,起初我对您印象很好,一心想学好语文,但渐渐地我开始讨厌语文课,讨厌老师您。或许是因为我在课堂上爱说话,你总是批评我,每当看到您用那种眼光看我的时候,我的心便一点一点的坠落,没有了信心。老师,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成绩欠佳的学生。我可以向您提一个请求吗?希望您不要放弃我,课堂上能够叫我回答问题,有些问题我是会的,我会试着改变自己,会努力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钟鲜娥 《成才之路》2014,(25):71-71
正有喜欢才有爱,喜欢了才会用心做事。用心做,任何事情都会轻松完成、高效完成。学生经常顺口说:我喜欢什么什么,我爱什么什么,而实际行动却并未体现出来。从教以来,顺应时代的号召,随时调整自己的步伐。不论是生态课堂还是绿色课堂,千变万化不离其宗——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喜欢上课,爱上课堂。所有的改革都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爱上学习,助飞学生成才。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我的体育课呢?一、以语言为笔,赋予课堂的灵动性  相似文献   

11.
1.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关系。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现象是:教师精心备课,上课精心施教,课下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问题是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关心的侧重点是自己上课讲了多少?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还是能将教学的备课重点放在学生在课堂"学"了多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没有真正的进步,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基于这两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世界然不一样的,前一种教师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我认真上课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后一种教师会不停地思考:我这种教学设计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课堂上学生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会了。  相似文献   

12.
随着"自主课堂"理念的实施,我逐步认识到,以往的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个看似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问题,其实是在给孩子"搭桥",其实是扶着孩子过桥,而要想让课堂成为真正的"自主课堂,"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建桥"。怎样教学生"建桥"呢?理解一:了解学生"建桥"的能力只有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改教学模式已实行多年了,如何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教师共同思考的话题。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并能发自内心、自觉地学习,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课堂,对所学内容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探索,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切实地提高学习成绩。通过这几年在一线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我就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与看法。一、激发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寻找切入点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事情,  相似文献   

14.
在沐浴新课程改革春风的今天,学生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学习呢?在最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的孩子们有许许多多不同寻常的新要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 当今的孩子,希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尊重,在调查中,有31.2%的学生希望课堂完全按自己的要求来独立学习,有56.4%的学生希望在老师指导下自学。“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已成为大多数孩子的心声。一位孩子在调查问卷上写道:“我们对什么感兴趣,想知道什么,老师就引导我们探讨什么,学习起来觉得很有意思。”但是,按孩子需要来组  相似文献   

15.
退休时,我曾想过,如果说自己的教育经历有什么值得总结,值得说一说的,那可能莫过于把自己教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把自己教回到课堂,教回了童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离开课堂之后,我仍然对教育保持着热情,仍然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仍然在思考着学校里和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是老师和学生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掌握技能当做自己的需要,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我校开展慧学课堂的研究,追求朴素的本真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和谐发展,我依托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做了如下尝试:一、倡导智慧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慧学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老师的点拨下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就是合作者,寻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英语新教材的体系中,都提出了要重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的要求.随着这一要求的出现,教师在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课堂内外说英语的重要性,他们中的部分学生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要求自己说英语.但我在实践中却发现能真正把嘴动起来并且动得好的学生少之又少,他们的活动带有一定的盲目.经过我自己的努力探索和实践,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在课堂内外,把嘴真正有效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典子的话】 说起学生使用教学参考书。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记得那是上小学的一天.我在家里偶然发现了一本书(后来才知道那是母亲用过的教学参考书).让我惊讶的是.那上面的内容几乎和课堂上老师讲的一模一样!我如获至宝,第二天便小试牛刀.当老师问题还没问完时。我已高高地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19.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在走进课堂之前,我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起来,在课堂上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能够让学生参与的课堂,能够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课堂,能够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过程的课堂,能够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课堂……我认为要想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关注以下三个"度".一、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新课程一直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让他自己说出来;学生自己能动手实践的,让他自己动手操作;学生自己能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