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域历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价值与运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有不同的类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适度融入地域历史文化资源,能够增加教学的亲和力,尤其以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进行研究型学习,可以增强教学实效性。因此,必须通过学生研究型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吉铠东 《文教资料》2015,(4):161-162,191
桂林历史文化悠久、遗址遗迹众多,将桂林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具有拓展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作用。桂林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教学中的融合可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与教材主干知识结合、与教学手段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可采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若将桂林地方文化资源与《纲要》教学有效融合,能提高我校学生对《纲要》课程学习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结合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历史文化资源,就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作用、开展地方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试作探讨,以期能够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实现《纲要》课的深度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文章对永州市可资利用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梳理,并就其融入湖南科技学院《纲要》教学的作用与路径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实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描写是李劼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死水微澜》为例,探讨李劼人在其作品中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的作用,经由文化的细微变动中,将表现历史、展示巴蜀地域文化以及铺衍故事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李志瑛 《教师》2019,(18):121-122
乡土文化渗透于教育教学一直是教师研究的热点话题。教师需要选择幼儿身边的地域文化资源,以回归幼儿生活世界为价值引领,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充分运用客家文化资源优势,在大班主题活动中渗透乡土文化。文章尝试着把福建省连城县的雕版印刷与大班主题活动结合在一起,采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在主题中引导幼儿把对家乡文化资源的感知在一日生活中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客家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探索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结合中山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际,结合我院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中山地方文化特色实际,将孙中山思想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8.
教育资讯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9月13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重点在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见,未来普通高中必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关注文化素质的培育.鉴于此,我校地理组结合课程中的"地域文化"和"旅游"等内容,经过精心准备开设了校本课程《旅游与地域文化》.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笔者感悟良多,现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永州地区拥有丰富优质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将其有机、适时、适度地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具有必要性。文章主要探讨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三个路经。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和相关规则措施的设计及落实是否合理规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针对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学文化渗透到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将数学文化的思想和内容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是对原来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适应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会使高职数学教育功能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也有了现代化的标志,在音乐方面,我国的音乐文化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同时,融入了中国风的音乐在社会上更是掀起了视听狂潮。文章通过对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中专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加强中专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并对未来中专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展望,希望能够引起中专教学的重视,加强学生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调查显示,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因素主要有学习内容、学生个体、教师引导、评价方式、学校文化以及教学资源等。同时,性别、学段、班额、区域等因素也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产生影响。因此,可以从课程设置的优化、学生差异的关注、教师观念的转变、评价方式的改革、学校文化的丰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式将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材料力学课程涉及力学人物、力学原理发展、工程应用历史等诸多力学史知识。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力学史知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是目前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本文针对材料力学的课程特点,对力学史在课程教学中的结合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丰富了材料力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激情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风建设:前提、关键、手段和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要着眼于4个方面:科学认识“学习”,让大学生学会学习,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前提;学风建设必须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规范相约束,才能奏效;抓好教风建设,以教风促学风,是优化、促进高校学风的有效手段;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既能孕育优良学风,也能保持学风特色。  相似文献   

17.
靳玲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314-315
中国史学史课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课程,而《周易》与中国史学关系密切,尤其影响了中国传统史学家的思维方式。将《周易》引入课堂教学并与传统史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明晰史家的思想,理解中国民族史学理论,提高文化自信,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情感教学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态度、情绪、情感发展,以促使学生的个体身心健康发展。语文教学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古诗文,苏轼的诗词是其重要的代表。文章通过分析苏轼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古诗文的情感熏陶中感受中华优秀的思想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及审美能力,健全学生人格,使学生拥有健康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教学名家是在一定区域或学科中享有广泛知名度与重要影响力的杰出教学工作者,其重要特征就是形成了自己的成熟、稳定、独特的教学风格。当代教学名家的教学风格具有重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灵活多样适宜的教学形式、注重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与学科专业功底等共性。探究当代教学名家教学风格的共性,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要达到教学目标,并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必须突出人的因素,因为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主体,或者是人或者与人密切相关。教师要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大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具体人物事件的探讨使大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三个选择"密不可分,帮助大学生形成唯物史观。历史学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必须突出人的因素,在教学中应主要采用研讨式教学,课后要加强师生交流,考核应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