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关于科技工作的方针和科技发展的战 略;关于科技发展的依靠力量。1957年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正确的科技思想 在实践中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思想基础是科学,核心是辩证法。毛泽东科学技术辩证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最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部分。毛泽东在其科学技术辩证法思想中,概括出一个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纲要;指明一条文理相通的成才道路;总结出一个发展科学的“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一项开展“技术革命”的战略任务;作出一个“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辩证法预言。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已经深入人心。其中,“发展才是硬道理”——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育“四有”公民等属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领域的著名论断,影响尤为深远。江泽民同志继往开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在2001年提出立论精辟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观点,高度集中地概括了邓小平理论中,关于人的发展、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内涵,体现出对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全面继承、深入领会和创造性地发展延伸。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是科学,核心是辩证法。毛泽东科学技术辩证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最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部分。毛泽东在其科学技术辩证法思想中,概括出一个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纲要;指明一条文理相通的成才道路;总结出一个发展科学的“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一项开展“技术革命”的战略任务;作出一个“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辩证法预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到延安及其后的几十年间,大量阅读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著作,写了批注,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由于毛泽东拥有丰富的实践斗争经验,又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因而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自己独到、精辟的见解。毛泽东哲学批注中的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特点是有重要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和根本任务。在发展生产力上,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目标与愿望相同,并且都把其作为“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都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在解放生产力上,毛泽东侧重于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调整,侧重于从革命的角度谈“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则提出“要把解放生产力讲全”,“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观点,从而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生产力思想”。  相似文献   

7.
科学(知识)和技术是几千年来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后人继承前人把历史推向前进。随着知识经济大潮的到来,科学技术被推到历史的前台。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领袖,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拉开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帷幕;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奠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科学技术引向纵深发展。他们从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论  相似文献   

8.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品质。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他们总是紧跟历史潮流的推进,及时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等观点;列宁、毛泽东初步论证了科学技术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则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就这样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早探索者。并在理论上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也出现过失误。他的探索成果为邓小平创立新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的失误为邓小平提供了重要借鉴。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既坚持毛泽东正确的思想观点.又纠正毛泽东错谡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0.
最新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收入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大量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这本文选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文章和思想观点,属于第一次公开发表。认真学习邓小平的这些光辉思想和论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现代化新局面,是对毛泽东的两个继承和两个超越。关于继承,一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实现现代化的社会历史前提的继承;二是邓小平对毛泽东初步探索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关于超越,一是邓小平以改革开放作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对毛泽东用阶级斗争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超越;二是邓小平设计“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波浪式”的现代化运行模式,是对毛泽东的“赶超”战略和均衡运行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思想十分丰富。关于政治主体的哲学思想,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政治发展过程的主体;政治表现为人民内部的关系;阶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政治发展的规律要求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究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前无古人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及其战友们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思想观点,大大发展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探索,毛泽东的许多思想观点,虽然还没有展开,也没有加以足够的强调,并且有的没有付诸实践,有的没有坚持下去,但它确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基础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国情观,也就是毛泽东关于国情问题的思想观点的总和。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能形成毛泽东思想;没有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高度重视和准确把握,同样也不能形成毛泽东思想。我们说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就在于它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时期,研讨毛泽东的国情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建党学说在新时期的坚持、运用和发展,在它的指引下,取得了新的伟大的成绩。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贡献是“改革动力说”,是对毛泽东“矛盾动力说”的新发展。同时邓小平还特别重视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讲政治,成为改革这一动力的两翼,从而演变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本文着重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现代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讲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这些思想充满了浓郁的革命年代的历史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早期科学技术观的集中体现。毛泽东的科技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而且也对中国共产党人以后科技思想和政策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对科学技术的本质、作用、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等都有深刻论述,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合理部分,并在许多方面有重要发挥和创新,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把毛泽东科技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毛泽东关于学习的思想,主要包括关于思想品德,科学技术的学习以及学习的意义、目的和学习的精神、原则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探讨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表现为算术的累加作用;在传统工业生产条件下,表现为几何倍增作用;在高科技条件下,表现为函数指数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是生产力的学说,对于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