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非常有实践性和健康性的活动,它的特点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和综合素质。本文在分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创新策略:着力实现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的提高;锚定大课间活动的目标与内容;设计科学的体育大课间运动负荷;确定有效的大课间活动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3.
一、品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1.成立学校体育领导小组,研定品牌大课间活动的目标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举措,是牢固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人人享有体育与健康"目标的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大连市中小学特色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由来已久。早在1996年,大连市政府、市教育局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了既有大连市的区域特色,又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大课间活动",以保证学生每天一小  相似文献   

5.
大课间活动是课间操活动的自我改革和不断深化,作为学生集体性的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项目的设计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才能为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质性保障,才能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亲身实践中实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不断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能力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体育与艺术“2+1”的内容及落实的必要性 1、大课问体育活动和体育与艺术“2+1”的内容:(1)大课间体育活动足指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增加艺术因子进行拓展提高的一种学校体育教学形式,是对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有效地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促成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连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探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目前,我国的大课同体育活动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每天达30分钟。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15,(5):32-35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基于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提出全体性、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的实施理念,探索适合农村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论证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对育人育体、立德树人作用,促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积极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中小学开展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1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从管理范围上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  相似文献   

10.
徐宁 《体育教学》2022,(6):46-48
大课间活动是学生锻炼身体的第二体育课堂,学校应深究大课间的健身价值,可以以跳绳项目为抓手,沿着“学、练、赛”实践路径,通过融合发力学技能、巧设大课间练体能、按部就班赛素养等实践策略,促进学生的技能与体能协同发展,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正>阳光体育"大课间"是过去学校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比较成熟和有推广价值的。但在当前部分学校,学校体育却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场地器材缺乏、体育经费不足等,使大课间体育活动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动"起来,学生参与大课间的兴趣和动力不足,教师、领导的缺席,让大课间的安全管理成为隐患,部  相似文献   

12.
张红芳 《精武》2012,(32):47-47,49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举措,是牢固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人人享有体育与健康”目标的具体实践。本文对影响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大课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茆长胜 《精武》2012,(11):72-73
大课间活动不属于体育课堂教学,也不同于课外活动,它是游离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是在教师有选择性地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自主活动,开发大课间活动,研究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有突出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本课题以学生大课间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索大课间活动的模式构建并结合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尝试制定出评价标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佳锡 《体育风尚》2022,(1):113-115
随着国家对体育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不断重视,学校体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其中一部分,传统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丧失了本来的吸引力,导致学生对大课间活动丧失了兴趣性。该文在校园文化的视域下,以小学大课间活动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法、实地考察法对小学大课间活动的活力创新进行研究,使大课间活动的创新更好的体现我国的校园文化,成为体现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今的大课间活动中,传统的广播体操活动太过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身体需求和精神需求。大课间活动需要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和兴趣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却呈现相反走势。在这个背景之下,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顺势而生,它在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学校还把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打造成了亮点,成为学校宣传的一张名片。目前,阳光体育大课问活动已经比较成熟,如果想让它再进一步,那么就需要从“细”而谈。笔者现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大间课体育活动对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在校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因素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试图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深入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让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娱乐身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凯智 《体育教学》2023,(S1):46-47
本校在校园吉尼斯模式下开展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以“教会、勤练、常赛”为任务,以三个递进层次建构的校本大单元体育教学进度为核心,通过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吉尼斯精神”,搭建学生自主学练的平台。本文从实施策略及实践反思两大方面剖析阐述,以期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戴贤宾 《精武》2012,(8):61-62
为了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文件精神,我市城区南片大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本文就对本片的大课间活动从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活动内容、参加活动的态度和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以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了建议。意在提高学校大课间的活动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课间活动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因素较多,主要有1、参与活动的主体与客体;2、当地的经济水平与物质条件;3、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4、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5、各级部门管理与监督。在这些因素中有些是难以改变的,有些可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调查法对常州市初级中学就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校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宣传工作,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大课间活动主要采取做操和跑步,形式单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影响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场地和体育设施,学生的学习负担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锻炼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