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错就错毕加索18岁时,创作了自己第一幅铜版刻画。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名英姿飒爽的斗牛士。不过,他没想到,图像在印刷时是左右易位的。所以当他看到一个左手拿着长矛的斗牛士时不禁大吃一惊。毕加索对自己犯的过失闷闷不乐,几乎要将铜版刻画一毁了之。幸好此时计上心来,将这幅铜版刻画称为"左撇子"。  相似文献   

2.
幽默园     
将来时语法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目:请把“我的哥哥去学校”这句话改成将来时。“布朗,请你到前面来改一下。”“这太简单了。”布朗漫不经心地撇撇嘴,然后他大步走到黑板前,迅速写道:“我哥哥的儿子去学校。”别着急顾客:我的菜怎么还没做好呢?服务员:请问您定了什么菜?顾客:炸蜗牛。服务员:哦,请别着急,您知道,蜗牛是行动缓慢的动物。在马德里,一场斗牛赛刚刚结束,一位著名的斗牛士受到重伤。他刚刚被抬进医院不久却又见他全身多处缠着绷带从医院走了出来。“我一定要报仇。”斗牛士向聚集在医院门前的众多崇拜者…  相似文献   

3.
故事一:维克托是位法国画家,他父亲是位外交官,与大画家毕加索是好朋友。维克托从小喜欢画画,14岁那年,父亲带他去见毕加索。想让这位大画家收儿子为徒。可是,毕加索看了维克托的画后,当即拒绝了!“你想让他做一个真正的画家,还是做一个毕加索第二?”毕加索问。“我想让他像您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外交官答。“假若是这样的话,你就把他立即领回去!”毕加索回答。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现代派国画家毕加索,早年闯荡巴黎的时候,默默无闻,贫困异常。他画的画一张也卖不出去,这都是因为画店老板只寄卖名人的画,而当时毕加索的名字还没有一点光彩。当毕加索的兜里只剩下十几个银币时,他决定孤注一掷。他雇了好几个大学生,让他们每天都去巴黎的画店转悠,每个人在临走的时候都要询问画店里的老板:“请问,你们店里有毕加索的画吗?”“请问,在哪里能买到毕加索的画?”“请问,毕加索到巴黎来了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巴黎大大小小的画店老板耳里都灌满了“毕加索”这三个字,他们多么渴望能见到先声夺人的毕加索呀!这时,…  相似文献   

5.
蔡亦冰 《江苏教育》2022,(80):47-48
<正>一、我是“斗牛士”小林(化名),七年级男生,非常有“个性”。小林还在上小学时,就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在家甚至和母亲大打出手。进入初中后,小林变本加厉,上课时随意扰乱课堂秩序,对老师、同学进行言语攻击,无视一切规则,还常常称自己为“斗牛士”。二、“斗牛士”成长史小林的母亲表示,孩子小时候看过很多武侠小说,崇拜行走江湖的侠客,导致他对传统意义上的规则十分不屑。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学习》2004,(10):48-49
1973年4月7日,毕加索长眠在自己的画室里。他曾说过:“回到斗牛场吧,在那里死得其所。”他终于壮烈地死在自己的“斗牛场”上了。曾有人花了五年功夫,把毕加索的作品列出一份清单:各种油画、素描、版面共计有  相似文献   

7.
时间的光线     
朵拉 《中学教育》2006,(10):62-62
音乐家鲁宾斯坦经常到好友画家毕加索的画室看他画画。一回,鲁宾斯坦在好几个月内看到毕加索不断在画同样的东西。背景是阳台的铁栏杆,近景是一张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当毕加索画了将近五十幅同样的作品后,鲁宾斯坦不耐烦地问:“每天都描绘同样的静物,难道你不厌倦吗?”毕加索瞪他:“你不觉得自己在说废话?难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钟都是不同的我,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每天虽然看同一瓶酒,但我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个性,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样的桌子,  相似文献   

8.
大侦探鼻特灵一回到事务所,他的助手西咪向他报告:“最近有两位事主,前来请求你出马破案。” 一位是年约40多岁的贵妇人,自称是已故大画家毕加索的遗孀,她继承了毕加索一批珍贵作品。最近,就在她外出度假时,强盗撬门而入,盗走了她最为珍贵的毕加索名画《浴女》。女管家发现后立刻报了警,可警方检查结果,除了在墙上找到一张贴着的纸条外,别无其它印迹。 鼻特灵听到这里忙问:“纸条上写着什么?”  相似文献   

9.
休息时间到     
出色的军事家
  那是1917年,斯特拉文斯基在旅行时结识了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一经交谈,两人很快结为密友。
  临别时,毕加索特意为斯特拉文斯基画了一幅肖像画,以作留念。可是,就在斯特拉文斯基回瑞士时,海关人员发现了皮箱里这张很奇怪的“文件”。“这上面画的是什么?”海关人员用警觉的眼光盯着斯特拉文斯基。“毕加索给我的肖像画。”斯特拉文斯基非常坦然又自豪地回答道。“不可能!这是平面图。”“对了!是我的脸的平面图。”然而,无论斯特拉文斯基怎样解释说明,认真负责的海关工作人员还是把画给没收了,认定这是经过伪装的某个战略工事的平面图。这件事传到毕加索耳朵里,他笑着说:“这样看来,毕加索不仅仅是个糟糕的肖像画家,还是个出色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0.
毕加索终生酷爱画牛。 刚开始,毕加索只是照斗的样子画牛,其“牛”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世人惊叹为“真牛”。 年轻时,毕加索画的牛形体庞大,有血有肉,雄壮威武。一次,他在乡间画牛,一老黄牛悠闲吃草,踱步而来。牛瞥见画中之牛,瞪大眼睛。愣怔片刻,突然撤褪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11.
一天,毕加索先生家里来了一名乡下小姑娘,说要跟毕加索先生学画画。毕加索先生看了看乡下小姑娘,说:“你既然从乡下来到城里,你就到厨房去给我做饭好吗?我正要找个厨娘。”意思是,他不想教女孩子学画画。乡下小姑娘就到厨房做厨娘。每天,乡下小姑娘把饭做好后,不让别人送给毕加索先生,都是她自己送。每次送饭,她都要等毕加索先生把饭吃...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前提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堂提问,应该让学生能够“体面地坐下”,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中央电视台曾在“环球45分钟”里播出过一个节目———“毕加索的遗产”,其中有毕加索学生时代的一些画作———画在学校课本和作业本上的作品,据称这是毕加索在上课时的即兴之作。应该说毕加索是幸运的,因为他的老师是宽容而善良的———他宽容了毕加索在课堂上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遗产。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应该是一片肥沃的充满阳光的土壤,而绝不应该是一把锋利的剪刀。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可以不要过分地苛求学生,不要总是拿着放大…  相似文献   

13.
繁星点点     
上期介绍了舌战中的惯用招——借力打力,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机会练习,这期我们将传授幽默术第二式——将错就错。关于“德行”和“惯性”的经典故事不知同学们是否有所耳闻,那可是把将错就错这一招发挥到了极致!故事发生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刹车时一位男士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女士。小姐马上就恶狠狠地甩出“德行”二字,而那男士却风趣地回以“惯性”二字。这样不仅解了自己的围,而且化干戈为玉帛,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4.
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一位德军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这是你们的杰作!”(“杰作”是指超过一般水平好作品。而在这里,“杰作”的引申含义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妙!)“这是你们的杰作!”  相似文献   

15.
做个新教师     
“这位是老教师了。”每逢有人用起这句介绍语时,通常会在“老”上加重语气,一个“老”字,让听者顿生敬佩之意,让被介绍者如沐春风。如果一个知天命之人,从教二三十年,仍自称是新教师,恐怕会使很多人跌眼镜的。老教授.老作家,老艺术家,老工程师……老,是一面威风凛凛的大旗,让许多人惴惴然不敢仰面而视。不过也有例外,如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在绘画艺术上可谓执牛耳的人物,不可不谓之“老”吧。据说有人问他谁是新人,毕加索立即响亮地回答:“我就是!”毕加索不认老,就意谓着不停止创造,所以他的成就才如钱塘潮,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16.
学生答题错误是一种可以使用的教学资源,它有着正面教学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教学中若能“惯性”利用好错误,既可以使课堂具有“诗情画意”,又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作在教学时,“将错就错”的一节研讨课。  相似文献   

17.
在西班牙的美丽城市马拉加,一位母亲和自己活泼可爱的儿子正在海天一色的沙滩上玩耍。望着聪明伶俐的儿子,玛丽亚·毕加索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喜悦,喃喃自语道:“这孩子,如果参军入伍,肯定能当将军;如果从事宗教,可以成为教皇的!”正在嬉戏的孩子听到母亲的话,立即抬起头,大声地喊道:“我想成为作家,所以我是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来到了这个世界。据母亲说,小毕加索学会发的第一个音节是“匹兹”。“匹兹”是铅笔的缩音,年幼的毕加索是在向母亲索要画笔画画吧。毕加索的父亲是绘画教师。毕加索很小时就喜欢画画。上学后,毕加索不…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德国克姆尼兹市的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毕加索及其女人展”,在展出的215件作品中,毕加索共描绘了36个不同的女人,其中大多数都跟他有特殊关系,包括他历任的妻子、情妇、一夜情的对象等.在他的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就有13位。毕加索的创作量相当惊人。而且风格多变.论者大多同意女人是毕加索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有些女人还为他带来画风的改变.譬如蒙马特的美丽模特儿奥丽维耶,让毕加索如沐春风,而从阴郁的蓝色时期进入温馨的粉红色时期。  相似文献   

19.
某日与家弟微信闲聊。彼此寒暄之后询问他在做什么,他打过来的文字是“和茶”。我明知“和”是“喝”的误打,故意问:“何为和茶,莫非和泥的的和?”他将错就错:“是的,用水拌入其他固形物调匀。”我说:“我觉得你用水和的是臭泥巴。”他回一句“相由心生”,我顿时哑然。  相似文献   

20.
阿炳     
一天,毕加索先生家里来了一名乡下小姑娘,说要跟毕加索先生学画画。 毕加索看了看乡下小姑娘,说:“你既然从乡下来到城里,你就到厨房去给我做饭好吗?我正要找个厨娘。”意思是,他不想教她学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