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他可怕吗?     
他,一出场便是另类,奇特的打扮,怪异的举止:终日戴着墨镜,耳朵里塞着棉花,脸也藏在竖起的大衣领里,晴天还总带着雨伞穿着雨鞋,全身裹得严严实实,仿佛装在套子里,甚至要与阳光、空气、人世隔绝;他脸色苍白,愁云密布,惶惶不安,战战兢兢,  相似文献   

2.
对《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文本分析,较多学者的关注点在解读人物形象和分析文本的主题上,而较少关注文本的情节构思技巧。孙绍振提出"将人物打出常规轨道,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这一著名理论,为我们从情节构思角度来挖掘契科夫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对契诃夫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的性格做深入分析。认为他的性格中具有现代性的因素,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生存状态的绝望化,屈从权力的受虐性,社会价值的破坏性;进而揭示这篇小说灰色情调的普遍化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海云 《学语文》2020,(2):48-49
别里科夫遭受着"身体中毒"与"思想中毒"的双重折磨。过程是痛苦的,结局却可能成为了一种救赎。[1]悲惨的死亡现场无须赘言,闪电式的"无声之别"更耐人寻味,更引人深思悲悯。  相似文献   

5.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沉痛悼念别里科夫同志。 1898年2月28日上午8时8分,别里科夫同志在传播真理、感化同事时遭对方暗算,壮烈牺牲。享年42岁。  相似文献   

6.
别里科夫不仅仅是沙皇政府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更是沙皇专制下血腥镇压人民的政治工具,一个十足的走狗、鹰犬.  相似文献   

7.
同为文学名著中的小人物,祥林嫂和别里科夫身上具有共同的悲剧性:他们是背负沉重的现实枷锁而被异化的人,更是社会严酷制度下的殉葬品.他们的悲剧命运值得同情.  相似文献   

8.
[意图、切入及设计依据]别里科夫这一世界文学画廊中的明星是套子成就的,他的行为思想诠释了套子的“威力”。因此,充分认识套子是深入理解本文的肯綮所在。教学以引导学生找套子为切入点,以期理解套子的象征意义,把握别里科夫性格的多重性及其成因,从而认识套子的内涵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别里科夫可笑、可怜、可恶、可恨,但别里科夫更是可怕,他辖制学校乃至全城十五年,是专制制度的可怕的帮凶.  相似文献   

10.
《套中人》蕴藉丰富,其价值绝不在于刻划了一个稀奇古怪的“套中人”给人当义务宪兵消愁解闷,也不在于用嘲笑、鞭笞的态度去描写小人物滑稽可笑的性格而求得一种茶余饭后的满足。这篇作品已经开始注目于人的生存困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孤独与绝望这一二十世纪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别里科夫的惶惶不可终日、只能缩进套子里以减轻自己意识到的痛苦之中,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提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形象——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12.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进行到别里科夫结婚的悲喜剧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句戏语"宁要套子,不要妻子"更让课堂笑声一片.在"套子"与"乱子"的冲突中,别里科夫就此一命呜呼,进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套子--坟墓.备教时我就留意到,墓志铭在文中是一处"空白点",能不能让学生给别里科夫写墓志铭?这能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决定尝试.课堂上,我先以几则名人墓志铭作了引导:  相似文献   

13.
14.
盛丽平  仇桢 《现代语文》2003,(12):46-47
《语文月刊》2003年第4期载窦银强老师的文章《结合语境辨义析理———成语题备考要点》(见第50页),该文把“相濡以沫”、“劳燕分飞”列入“专门形容夫妻的成语”一类(在其他资料上也常见此类说法),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相濡以沫”《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版)里这样解释:“意为泉水干涸,鱼用唾沫相互湿润。后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其例证有二熏一是梁启超《外债平议》中“或低首下心,求其民之相濡以沫”;二是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中“爹爹很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三个,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  相似文献   

15.
别里科夫是一位"怪"人——无论生活习惯上,还是思想行为上。他都是一位有着重重"套子"严密防护的人,并且那些"套子"可不是轻易能够卸却的。"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这是他的口头禅,也成为附着在他身上的最具特征的生活术语了。  相似文献   

16.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部小说中,契诃夫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觉维护旧秩序的“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富有朝气的华连卡姐弟的形象。这两类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是那个时代众生相的缩影。文中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的情节近乎荒诞,但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契诃夫《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沙皇反动统治者的义务宪兵,或认为他是个小人物。文章认为,别里科夫既不是义务宪兵,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人物,而是荒唐、怪诞、不合理的社会本身所营造出来的变态魂灵;他比一般小人物活得更艰难、更痛苦,因此,他对社会的巨大的揭露和批判力量也远非一般小人物可比拟。契诃夫正是通过这个容量极大的变态人物来透视社会生活的变态,来控诉那个反常的社会是如何摧残人的个性,尊严和权利,使人丧失了人的本质而成为非人的。  相似文献   

18.
19.
鲁迅《故乡》中,有下面一段文字: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修辞复习提纲”说,上文加着重号的“圆规”是借代修辞格。 崔经臣同志在《“圆规”是借代还是借喻》(《汉语学习》1988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圆规’应是借喻,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