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本质上是一部人权法。人权价值在宪法中往往表现为人权规范,人权规范在宪法文本通常表现为人权条款。人权条款的入宪模式主要有宪法序言、宪法正文和宪法修正案等单一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复合模式。从当前世界各国宪法的文本规定来看,人权条款的入宪模式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人权是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法治是依法治国方略、办事原则、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想的社会状态。人权入宪、建设法治国家,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法治国家,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循序渐进,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转变人权、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3.
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的最新发展,是国家追求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标,它使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了新的内涵。将宪法规定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规范行政行为和以人为本、立法为民。  相似文献   

4.
人权是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法治是依法治国方略、办事原则、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想的社会状态。人权入宪、建设法治国家,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法治国家,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循序渐进,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转变人权、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5.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宪政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了《宪法》(作为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谈人权入宪后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使我国的人权保障有了宪法依据,但仅仅有宪法保障是不够的,只有通过推进宪法司法化、构建完备的人权法律体系、设立人权监督和协调机构、加大人权宣传教育力度才能使人权得到切实、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保障人权”明确写入宪法,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人权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体现宪法的这一精神,我国刑事诉讼法必须在立法目的、立法原则和具体条文上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我国的刑事诉讼理念必须重塑:必须实现由传统的“重打击、轻保护”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转变;由“重实体、轻程序”到“程序公正优先于实体公正”的转变;由“追求单纯的诉讼公正”到“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人权入宪表明了中国对人权问题的极端重视,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及基本权利的高度重视。同时揭开了现代法治国家执政理念转向的序幕,人权将成为国家的政治价值观念。然而要真正实现国家政治理念的完全转向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9.
钟瑞友 《红领巾》2005,(1):10-15
从1989年开创人权理论研究到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人权事业十五年的发展是一个从根本性变革到制度逐渐成熟的过程.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应该在人权的权利类别、存在形态、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意识培养、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抉择.  相似文献   

10.
人权不仅是一个法律原则 ,还是宪法的根本原则。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 ,是宪政的核心目标。民主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存在 ,是一个随着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人权”入宪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应该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权的价值分析和评价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价值是人权科学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对人权现象进行价值分析,有助于揭示人权的本质属性,为确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人权观所必需,同时,也为人权的评价引人可资参照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人权保障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人权立法是政治文明制度建设的内涵;人权入宪是政治文明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人权派认为,法治的真义,是政府守法。他们要求制定宪法,规定政府的权限,约束政府的行为,矛头所向,直指国民党独裁统治。但是企图叫专制独裁的国民党走上法治的轨道,无异与虎谋皮,是注定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4.
"人权"入宪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宪政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了<宪法>(作为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治的根本价值和目标只能是保护人权,如果法治离开了保护人权的目标,就不是真正的法治,并且,法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法治的根本价值和目标只能是保护人权,如果法治离开了保护人权的目标,就不是真正的法治,并且,法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着重分析现代行政程序理念、其理论基础和在西方国家的历史演变 ;基于当代中国社会对行政程序的特殊需求 ,针对目前行政程序立法中价值定位、模式选择问题 ,作者亦赞同折衷模式主张。  相似文献   

18.
法治的根本价值和目标只能是保护人权,如果法治离开了保护人权的目标,就不是真正的法治,并且,法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人权保障和法治建设已经成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志,同时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传统社会的等级思想和身分化的权利观念不可能衍生出现代意义的人权观念,也不可能使普遍人权得以实现。现代和谐社会只有加强法治建设,才能使人权得以保障,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幸福梦。因而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内涵于中国梦之中。中国梦的提出与实现,必将为中国的人权保障事业勾勒出崭新蓝图。尊重和保障人权与坚持中国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人为本相结合,共同构成"中国梦"意蕴下我国人权事业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