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听到有的同志叹息说说:“唉!我倒是真想学习,就是脑子不好,记不住,学过就忘,没有办法啊!”其实,就是脑子再好、绝顶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没有遗忘。遗忘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在这种现象面前,人也不是无能为力、毫无办法的。我们应该、也可以想办法驾驭它。斯大林说:“人们如果认识了自然法则,估计到它们,依靠着它们,善于应用和利用它们,便能限制它们发生作用的范围,把自然的破坏力引导到另一  相似文献   

2.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有这样一段论述:“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界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在现实中把它们互相分开”目前,人们通常认为恩格斯这里讲的“外部自然界的规律”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就是客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认为:“有声语言或词的语言始终是人类社会唯一的能作为人们完善的交际工具的语言。”这一直被国内语言学界视为不可动摇的经典论断,奉为圭臬。语言在语言学研究的领域里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而始终默默无闻地同语言一道在人类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体态语(人体语言),往往被排斥在语言学的门槛外,认为它的交际作用微不足道,不能与有声语言相提并论,因而被人们忽略。近年来,国内一些语言学研究者开始重视研究体态语,发现人类交际不能离开体态语,有时体态语的交际作用并不亚于有声语言。对此,本文拟从视觉在交际中的特殊功效、体态语在大众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显著作用等方面谈点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曾批评有些人“死啃书本”,“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和公式看作教条的汇集,这些教条是不顾社会发展条件的变化,而‘永远’不变的”。指出这“只能是那些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字母而没有看到它的实质、背熟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公式而没有懂得它们的内容的人们”。这种现象,在马克思教育学说研究中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的天才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伟大的贡献,这一贡献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在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时期提在我国面前的一切根本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在这一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理论的探讨和科学的阐明。斯大林同志全面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法则,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基础。斯大林的新著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的文献。在这一新著中提出了并科学地论证了关於准备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基本先决条件的纲领性的原理,确定了从一种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到另一种更高的经济即共产主义经济根本过渡的道路和规律性。苏联的某些经济学家,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问题错误地归结为只是生产力发展到相当水平,或者甚至只是创造相当的‘技术基础’的问题。例如,雅罗申柯企图复活反马克思主义的波格丹诺夫——布哈林的‘观念’,他断言:对於过渡到共产主义来说,保证某种神话般的、彷彿把共产主义制度的本质包括无遗的生产力的‘最高科学’组织或‘合理’组织,就足够了。他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积极作用;正如同斯大林所指出的,本来是生气蓬勃的社会生产,他却弄成了‘片面的和空洞的生产工艺学,即布哈林的“社会组织技术”之类的东西了。’(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  相似文献   

6.
好一个“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自然保护区的警示语,不仅揭示了动物生存、发展的规律,同时还给我们以社会人生的启迪:人的培育成长,也不能一味地“喜欢”“溺爱”,家庭教育只有坚决地放弃“喂养”,有意地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孩子才能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得到锻炼,学习本领、培养能力、立足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先进文化”等概念。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用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概念,统一的术语来指导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上述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地解决。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对斯大林的民族问题上所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不是停留在对其大俄罗斯主义情绪的泛泛而谈上,就是在“环境解释”和“心理分析”上各执一端,少有系统深入的剖析。事实上,斯大林的错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以俄罗斯族为主体民族的社会环境和大俄罗斯主义积淀深厚的化氛围、斯大林本人的少数民族身份和赢得俄罗斯人支持和现实需要,国内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复杂状况和帝国主义的长期包围及其对苏联国内民族关系的影响,斯大林个人的认识水平及其个性、民族理论上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与民族过程的混淆,惯于“阶级分析”的“思维定势”和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的“恐资症”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促成了斯大林的错误,一切简单化、片面化的分析都无助于对斯大林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本世纪末,必须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内”。斯大林同志曾指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1页)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从内容来看,它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一九七九年第二期《教学与研究》发表的宋养琰同志题为《略论计划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关系》一文中,关于“计划第一,价格第二”.的看法,有些不同意见,提出来和宋养琰同志商榷。一宋养琰同志把计划和计划规律、价格和价值规律完全等同起来,认为“计划第一,价格第二”“孤立地或片面地”强调了计划规律的作用,并且特别指出:“计划只是一种意识”,“而价格则是一种客观存在”,“在认识和处理它们二者的关系时,不能把它们的界线混淆起来,更不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硬说前者为主,后者为辅,或前者第一,后者第二”,“都未必是妥当的”。  相似文献   

11.
1 .《揠苗新说》唯物主义认为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改造 ,具有不可抗拒性。但是不能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漫画“揠苗新说”告诉我们 ,青少年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其受教育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这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家庭…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首次论述的。斯大林在该书中明确提出了基本经济规律的概念。他说:“基本经济规律是这样一种规律,它不是决定生产发展的某一个别方面和某些个别过程,而是决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因而是决定生产的实质的”(原著第29页)。他指出某一社会形态只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论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纺规律的区别。这无疑是对马列主义的一个伟大贡献,对我们理解和研究各社会形态的本质和特征,从而更好地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任意地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消灭规律,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是否喜欢它,它都存在着、都在起作用。但是,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人们在实践中只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成功;反之,其结果将一事无成,并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政府及其部门要注意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这就告诉我们,在高  相似文献   

14.
比较是一种思维方法,它能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我在教学“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时,就先后三次运用了比较方法。教师出示6个分数(有意识地把它们分成两组,见下面板书),让学生把它们分别化成小数(不能整除的保留三位小数)。为下面的比较提供了“背景”材料。(板书如下) 第一次比较: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左边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而右边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什么规律吗?就在学生发现了问题却不能解决时,我及时指导学生比较两组分数的分子:分数的分子相同,但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而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说明一个分数能否化  相似文献   

15.
列宁说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和重要作用。人们运用语言来进行交际 ,交流思想 ,以便相互了解 ,协调共同的活动 ,组织社会的生产。因此 ,斯大林说 :“有声语言在人类历史上是帮助人们脱出动物界 ,结成社会、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社会生产、同自然力量作胜利的斗争并取得我们今天的进步的力量之一。”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对培养听、说能力重视不够 ,所以目前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比较低下。少数民族地区及文化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听说能力 ,情况更为严重。  听的方面 :对同音字 ,较长的句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①马克思的这一段话,就是人们通常称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不能跳越理论”。这个论断深层次的内涵是什么?直到今天,理论工作者呼吁对它“深入地理解和研究”②.有人以此为依据,认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某些领导人“带有某种个人情绪及浓烈的感悄色彩的主观选择”,是“有悖于历史发展规律”、“是超越了历史的发展”,所以“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有的批驳“补课论”的文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31页)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既阐明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阐明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它明确地告诉人们,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及其全体成员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则是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生产的不断增长,是改善群众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功过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评价斯大林的浪潮有一个共同点:与政治密切相关。体制的好坏有一个时代性的问题,“政”与“制”也有别,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斯大林模式。从斯大林本人的作为的主要面看,功绩巨大。过大于功论难让人信服。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不能以道德评价代替历史评价,与时俱进与历史地看问题并行不悖等四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们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即生活和生产资料的谋得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就是生产方式。生产力是它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它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影响着自然界,而且彼此互相影响着。……为了实现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经过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才会有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关系存在,才会有生产。”所以,斯大林说“生产方式是把社会的生产力和人们的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精读了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后,从如下方面讨论了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斯大林化”时代“斯大林主义”的“要害”和“恶果”;(2)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全面异化”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之的“人道主义批判”;(3)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哲学”,绝非“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回到青年马克思”,为实现“国际人道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