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墓祭风行于宋代,并展现祭祀时令多样化、墓上建筑多层次性的新特点。墓祭习俗的盛行与宋人对坟墓的认知有关,展现出宋代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对此,儒者态度十分严谨,多以经典文献为据,展开对墓祭起源的历史考证与鬼神魂魄之理的思辨。朱熹与张栻虽有重"情"与重"理"的差别,却都同意将墓祭融入理学系统,编入新时代家礼。从"以礼论俗"到"缘情制礼",宋儒将原本不合古礼的民间俚俗转化为有礼可依、合乎义理的新礼,对后代家礼民俗影响深远。另外,宋儒对具有佛教色彩的坟庵、坟寺作功能化解读,将其转化为儒家孝道的守护者。在这些诠释与转化的过程中,儒学展现出强大的阐释力与广博的包容性,为当代儒学的复兴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
宋代中国是古代中国重塑对外秩序的重要时期,政治格局的改变无疑影响了宋代精英士人的对外思想与理念。本文将讨论的是,上层精英对政治局势的直接讨论,如何经由科举制度及其衍生品科举用书,使得在政治新形势下产生的现实主义对外观念与传统世界秩序理念一同成为一般知识阶层的知识与观念,并且如何参与重塑宋代中国人知识与思想中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3.
英雄与历史:以民间叙事为根基——明代章回小说论略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史上,明清两代出现的众多章回小说,无疑最值得夸耀。时至今日,所谓“四大小说”或“六大小说”,仍非章回体莫属。可以说,在二十世纪初西方小说大量涌入中国以前,章回小说拥有最广泛的读者,也取得...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先生的名篇<边城>不仅典型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生形式及社会理想,更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境界.小说充分展现了人性本质和生命的原生态,使茶峒"小社会"所体现出的和谐之美与现实社会的动荡危机形成似有若无的对比,从根本上体现了他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5.
卢芳 《文化学刊》2014,(3):122-126
知识分子与工农阶级的结合在十七年时期中被认为是知识分子改造的有效途径。作者萧也牧进行了文本的尝试,写出了这一范畴。作品中对贫农出身的革命干部妻子大胆地表达了知识分子丈夫的观点,表现了二人不同出身造成的矛盾冲突与最终的冰释前嫌。写作笔端清爽、风趣泼辣。但在左倾政治条件下,小说受到批判,作家被批斗,直至死于干校。其文学现象值得后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由于《汉志·诗赋略》从《六艺略》之《诗》家别出,故"诗赋"与"诗"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这在《诗赋略》序文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从春秋赋《诗》制度的衰亡到失志之赋的创作,完成了对《诗》文化价值功能的衔接与转化。荀卿、屈原的赋文创作实现了对诗讽谕之义的传承,而扬雄、刘氏父子及班固的赋观念则表现了对诗之讽谕和古诗之义的坚守。序文中的歌诗观不仅与《诗》家序"哀乐之心感,而歌永之声发""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的观念有紧密的联系,而且对其也有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关于文化的全球性分布,尽管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但笼统地说,大致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区分,而完全按照空间(即地理位置)进行分类,则更是学术界所惯常采用的方法。这种“空间分类法”,系指把民族文化及其组合按区域、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系统,从而归纳出地球上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地区。“文化区域”(culture area)或“文化区”或“文化地理区”的概念便由此而来。本文旨在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文化区划分理论进行探讨并作简明扼要的阐释,兼对《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以下简称《文化论》)一书中的若干不妥之处进行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