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风作为《诗经·国风》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历来为文人学者所乐道,孔子在《论语》当中提出了"郑声淫"的说法后,更是成为人们对郑风讨论的一大较为主流的观点,围绕该说法的讨论也从未停歇。本文从"郑声淫"与"思无邪"这一对矛盾出发,追问二者间的逻辑关系与具体指涉,从而实现对"郑声淫"含义的探究。首先,从《论语》及同时代的相关文本中寻找内证与外证,来考证"声"与"淫"的潜在含义。其次,基于孔子对《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价,对《诗经·郑风》和《关雎》进行比较研究,寻找二者相左之处,并由此判断"淫"的具体含义。最后,将郑风、郑声与郑诗相联系,辨析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并将其各自的特点作为一个相互连贯的整体来进行审视,关注"郑声淫"在文本上的表征,并尝试对此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通过剥离后人附加于形似之上的种种新观念、新理论,在诗与画的相通相异关系中,本文辨析了形似在几个时期的演变及其不同涵义。并结合中古文学、艺术的基本观念及其创作实践,着重阐释了早期形似范畴的诸多内在意蕴。本文认为,理解古典艺术和文学观念,必须注意其间发生的思维和认识上的根本变化,以及中西文学思维基础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3.
《庄子》中论及"寓言"概念的《寓言》与《天下》两篇,疑皆非庄子所作。寓言在《庄子》中的作用,亦非如《寓言》篇中所写般是为使读者更加信服。而是因为庄子认为"言不尽意",所以需要借助寓言以构建事象,通过事象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说“何其”     
李冰 《职业圈》2007,(7S):105-105,102
众所周知,文言词汇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一例外积淀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本着学术的严肃性,文章以于丹《庄子心得》标题“庄子何其人”中“何其”的错误为例,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进行分析,对“何其”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说“馂”     
我们先看一段《左传·庄公六年》中的文字: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馀。”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不血食,而君焉取馀。”其中“不食吾馀”,杜预注:“言自害其甥,必为人所贱。”孔...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蛇年.蛇作为爬行类动物,人们既熟悉,又惧怕.因为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丑陋、狰狞,让人害怕.毒蛇咬人后有剧毒,会要人的命,曼让人害怕.所以,蛇便成了阴险、凶恶、狠毒的代名词.在成语如"佛口蛇心"、"牛鬼蛇神"、"蛇蝎心肠"、"毒蛇猛兽",歇后语如"蛇和蝎子交朋友一一毒上加毒"等词语中,蛇都是丑恶的象征.然而,先人却把蛇列入十二生肖之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对象,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是一种原始宗教神,后被称为始祖神.  相似文献   

7.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据说有一二百种之多,概括起来,较有影响的是被称为狭义的“精神文化”说,和被称为广义的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文化”说,而后一种又以“四层次”说引用较多。对此两说.笔者向有不同看法,这里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8.
幸福老鼠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老鼠实在是太幸福了。他们再也不用像他们的爷爷们那样,整日藏在鼠洞里躲避阳光,鼠头鼠脑小心翼翼地探视着地面上的动静,生怕稍有不慎,招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杀身之祸。那是一个人类对老鼠嫉恶如仇的年代,也是一个老鼠生息繁衍艰苦卓绝的年代。而如今,当年恐怖阴森的云影早已散去,人们对老鼠变得空前友好和谐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蛇年。蛇作为爬行类动物,人们既熟悉,又惧怕。因为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丑陋、狰狞,让人害怕。毒蛇咬人后有剧毒,会要人的命,更让人害怕。所以,蛇便成了阴险、凶恶、狠毒的代名词。在成语如"佛口蛇心"、"牛鬼蛇神"、"蛇蝎心肠"、"毒蛇猛兽",歇后语如"蛇和蝎子交朋友一一毒上加毒"等词语中,蛇都是丑恶的象征。然而,先人却把蛇列入十二生肖之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0.
诗人在周南地区崇德重礼、尚贤好仁的地域文化背景下,选取"麟"这一物象作为兴象来起兴时,撮取了"多子多福之吉兆"这一美好文化内涵来经营"麟"意象,以便通过歌咏"麟"来祝福周王之公子、公姓、公族繁衍昌盛。"麟"意象是"周南"地域文化的艺术载体,是《周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美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周南》地域风格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1.
12.
自从郭绍虞先生将翁方纲"肌理"说定义为义理与文理的合一,研究者一直奉为圭臬,并以此为基础解释其他诗学概念。其实这是对翁方纲话语的误读。本文利用翁氏所存手稿本《石洲诗话》卷十,及《杜诗附记》等材料,详细探讨"肌理"说的真正内涵。这是翁方纲在阐释杜诗的过程中建构的诗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春秋之后,言命之论始畅。墨子非命,孔子知命,孟子立命,老子复命,庄子安命,至于荀子,乃倡言制命。诸子论命之旨百端歧出,而究其根源大本,则无不关联于西周宗教神学之诸观念。周人言命,无不与天与帝相依连。早期人们相信,自身生存状况及自身内在品性,皆天之所敕命。此点征诸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历史,皆无例外。周初天命观念最重要者,首推“天命靡常”(《诗经·大雅·文王》)之说。“靡常”意味着“天”并非无条件地预先确定孰人应永居王者之位,而是依生民修德之不同,时降新命。这样的认识,显然有促使主体努力上进、进德修业而自己确定自己之未…  相似文献   

14.
何逊诗歌有多种多样的"客",如羁客、旅客、游客、客子、客思、客悲、客愁、浔阳客等,共25处。仔细研读这些诗篇,可以明显感知何逊在其诗歌中构造了一个"客"世界。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客"世界具有的特征并以此来观照何逊的思想世界,认为何逊的"客"世界包含的情感大抵有经历造成的自卑感、情真形成的悲凉感、时代导致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形而上学》这部著作中。早期自然哲学着重研究事物的原理,但先哲们皆未能全面完整地阐述这一原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四因说"是对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认识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常被作为解释一切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理。本文将尝试从"四因说"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台的“两会”报道也与时俱进,节目形态越来越丰富,通过现场直播、口头报道、录音报道、新闻、专题、评论、专访以及多语种网站,图文声并茂的报道,及时准确生动地向广大海外受众传递有关两会的信息。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我们在选题策划和稿件采写方面是如何不断改进报道方式和方法,探求“我们想说的”与“人家想听的”结合方式,以取得对外说明中国的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能够把既能写又能画的作家集拢在一起,并为 其精妙的短文配上浪漫的插画,是我一直想做的事。辗转通过朋友联络到三位在文学界很有分量的作家——阿成、聂鑫森、何立伟。幸运的是三位又是交谊甚久的笔友,为支持我这样小辈的编辑欣然允诺。于是,阿成的《影子的呓语》、聂鑫森的《阑干拍遍》、何立伟的《稿纸上的蝴蝶》很快从东北、湘西寄到我的案头。 阿成的作品一直是写得洋洋洒洒,豪爽不羁;聂鑫森更多表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即景抒情,倒是出道早的何立伟讲罢《小城无故事》后就转而摆弄起横横竖竖的线条,搞起极具文人情怀的漫画。颇受报章青睐,于是在一种快活心境下做起快活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19.
凌姗姗 《职业圈》2012,(35):71-73
八小时之说源于《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因此,“八小时之内”就常指上班时间,“八小时之外”则是上班时间以外的业余时间。“八小时之内”领导干部的行为受到单位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多方关注和监督,腐败难以成行;  相似文献   

20.
“龙”是中国人想象出来的也是中国人崇拜的一种神奇的动物。传说中的龙,是形体大小可以自由变化(小可以藏身于芥子之内,大可以头如巨瓮),生活于深水中,遨游于太空,行动伴有风雷,能兴云布雨的神兽。 由于“龙”是这样的神奇并令人敬畏,历代皇帝为了使百姓对他敬畏崇拜,便自称为“真龙天子”,是“龙”的化身。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在做皇帝前曾乘醉用剑斩断了一条拦路的白蛇,后来一个老妇人对人哭诉说她的儿子“白帝子”为“赤帝子”所杀,说完后突然不见。笔者想这些都是刘邦等人编造出来的故事,用以宣传刘邦就是“赤帝子”,是“龙”转世的,将来一定做皇帝。 皇帝既然是“龙”转世的,皇帝的“脸”便是“龙颜”,身体便是“龙体”,旧小说中常有“龙颜大怒”、“龙体欠安”的说法。皇帝的子孙便是龙子龙孙。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我不敢苟同。我辈乃一介草民,女娲氏做的泥人罢了。《水浒传》中公孙胜绰号入云龙、李俊绰号混江龙;他们都是绿林好汉,可以有那样的绰号。但绰号毕竟是绰号,不是“真”的。皇帝的后裔,龙子龙孙,才是龙的传人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