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调整,人类对海洋资源需求大幅增长,海权竞争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从海权有关的历史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看,海权涉及国家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海权关系我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探索我国海权建设,应从海权的基本理论入手,明确我国海权维护的基本目标,并构建全球化时代中国海权的发展方略,以期更好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2.
A.T.马汉的海权学说不仅在他有生之年获得广泛赞誉,而且还在其后时代的世界冲突中有着深远影响。马汉声称,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一直都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力量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大力发展和保持海上贸易。马汉特别强调海权中隐含的地理和经济因素,在这方面马汉可被视为现代海军历史之父。然而,马汉笃信社会达尔文主义,他把国际关系基本上看做是或者直接地利用战争或者间接地利用经济竞争追求利益和生存的达尔文式的斗争,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力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权思想具有自身的话语体系和表述范式,它的形成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工业化与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密切相关,突出特点体现在整体性与系统性方面,主要包括工业化与资本的全球扩张、殖民地贸易、航运业的发展、海军建设与海洋战略四个维度。正像马克思恩格斯预见的那样,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进程,要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海权的作用依然是举足轻重的。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要走向海洋。因此,只有提高对海权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才能抓住历史赋予的发展机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海洋强国梦。  相似文献   

4.
海权问题逐渐引起国民的重视,其对开放型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观察制海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汲取必要的教训与有益的教益,当今中国海权问题的发展可从中得到启示——转变传统陆权观念,塑造海权思想。根据现实需要,中国海权战略可做适当的调整,而调整的关键在于:建设强大的远洋海上军事力量、使海外贸易与海上军事力量形成良性互哺、海权问题应着眼解决台海问题但更应着眼于现实需要与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从"内向型经济"转向国际贸易的"外向型经济",已成为"世界工厂"。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空间向全球扩展。在这个过程中,海权不仅能够保障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能够维护我国的独立和统一,最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际战略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中国所经历的战争主要是围绕农耕生存的战争,几乎没经历过一场为自由贸易而进行的战争。郑氏海商集团发展出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表明:以海外贸易作为经济生存的社会必然要用海军来维系自己的生存,海军建设是社会生存不可缺失的成本投入,就如同内陆农耕社会里,强大的陆军是生存的必要投入一样。这对我们现在由传统农耕国家向现代海洋国家转型期的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当然,今天的文明世界准则要求摒弃以往的"丛林原则",海洋国家的军事力量目的不是为了不顾国际道义原则和伦理原则,用武力夺取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以及本国的正当商业贸易利益,这点郑成功当年建立的东亚贸易体系,以及为维护这种贸易体系的军事实践,仍然有着可供今天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印度洋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实施印度洋海权战略为解决中印领土争端、南中国海和太平洋海权问题开辟了第二条战线,是维护中国海权的一个重要措施。中国的印度洋海权战略以海军建设为中心,以西藏、云南和新疆为战略支点,构建连接中国和印度洋的石油走廊、金融走廊、文化走廊。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海洋大国,要开发、利用、保护好我们的海洋资源,必须加强中学生的海权意识。通过对海权意识重要性的解析,探索从社会和学校两个层面加强中学生的海权意识,为更好地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美国两学者近日发文说:中国虽无中亚大战略,却无意间成就了中亚帝国,将在地缘政治上冲击美国和西方在地球上最重要地区"世界岛"的影响力。此论既不尊重事实又不公正。由此而引发笔者四点思考:一是西方地缘政治学无论是"陆权"论,还是"海权"论,都在于"权力"(power),要害是侵略扩张,两学者所论不过是西方陆权论的当代阐发;二是从中国传统的地缘政治分析,无论是"海防"还是"塞防",都在于"防御",基点是保家卫国;三是中国须深思熟虑地构建自己的"海权"、"陆权"的大战略,但那个"权",指的是"权益"(rightsand interests),即公正、公平的利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坚定的决心,在公正、公平基础上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四是中国的地缘战略在于开放,向中亚方向的进一步开放,甚至可考虑与西南方向并肩开放,作大鹏展翅、比翼齐飞之态,可能是当前中国大战略较好选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日本政府无视国际法和中国政府的抗议,于7月14日批准“帝国石油”公司对东海“中问线”以东油气的试采权。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许森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虽然还不能预测双方的冲突方式和冲突程度,但是中日冲突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与当代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必然逻辑和偶然形式的双重视角上探讨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着重分析了这一时代中全球化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些因素,论述了中国化在这一机制制约下的现实状况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开国元勋中的重要人物,托马斯.杰斐逊丰富的思想遗产值得后人仔细发掘,其海权思想经历了从消极的被迫承认到积极的主动维护的演变,而这种变化对其海军建设政策的实践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海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多年以来,菲律宾不断侵犯我国南海海权,双方矛盾不断升级。究其原因,其中有地缘、资源、国内政治和国外支持等多方面的原因。如何化解矛盾,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需要我国政府作多方面的考虑。秉承主权在我原则,做好军事应对、完善有效管理和加强两岸合作无疑是解决中菲海权争端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共生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海洋战略密切相关。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及其强烈的海洋意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今天的中国可以从中吸取宝贵的营养。今天的中国是海洋大国,但同时也是海洋弱国,要改变中国海洋弱国的局面,首先得在广大民众中强化海洋意识,大兴海洋文化。只有当浩瀚的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成为与黄河、长江、长城一样神圣的民族图腾的时候,中国才可能真正成为太平洋上的巨龙。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同时高等教育领域也呈现出全球化的态势。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具有国际化、多元化、产业化和终身化的特征,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德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现代性的当代状态,全球化既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后者是指一种开放的心态、多元并存的态度以及共生互补的策略,它内在地要求对生命的尊重,对爱的呼唤,对权利的承认和对理性的信念。这就为中国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即确立"类主体"的道德教育目的,凸显生活教育和理解教育的主题,体现人是目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时代,必须坚持国家独立自主原则。互补不是替代,让度必须对等,国家基本主权不容侵犯。应对全方位的安全挑战,以国防为主导包括军事、政治和社会的传统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以经济为中心包括科技与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石油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必须坚守的精神阵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海权丧失史,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侵略与战争几乎都来自海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代史鲜明地昭示着海权丧失意味着丧权辱国,甚至于国破家亡,亡国灭种。新中国高度重视海洋、海权和海防建设。党的十八大审时度势,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海洋强国梦是中国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