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家胜教授     
谈家胜,男,1966年生,安徽东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硕士,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获史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池州学院(原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工作至今。1994—1995、2008—2009学年度,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访学;2004—2007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获史学硕士学位。、曾任池州师专历史系副主任、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主任,现为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池州学院青年教师导师。  相似文献   

2.
,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5):161
《池州学院学报》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地方,创新文化,扶持学科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是《池州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一直以来,《池州学院学报》坚持围绕地方文化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热点、学科发展来凝练特色。以鲜明的九华山佛文化、贵池傩文化、杏花村文化、池州生态与旅游文化、皖南民俗文化等区域文化特色,在我国学报界、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年,先后  相似文献   

3.
章建文 教授     
章建文,男,汉族,1967年2月生,安徽贵池人。1991年7至2002年8月,供职于安徽省经贸学校;2002年8月,由于学校合并,开始供职于池州师专(2007年升格为学院)中文系。现为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任中文系秘书教研室主任,兼任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研  相似文献   

4.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1):F0003-F0003
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是池州学院于2008年7月新成立的省批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主要依托池州学院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和旅游科学等专业与学科的力量,致力于皖江和皖南区域开发、城乡规划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旅游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和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5.
汪东萍教授     
汪东萍,女,1970年8月生,安徽贵池人,外语系教授,博士。1991年6月池州学院(原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毕业,分配到梅街中学任教;1992——1994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1994——2002年任教于安徽省经贸学校,2002年至今在池州学院外语系工作,2002——2005  相似文献   

6.
《池州学院学报》为池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30余年来,为学校学科发展和学术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成就。在专业化期刊及名校大刊林立的大环境中,《池州学院学报》确立了"依托地域文化,凝练特色栏目"的办刊思路。围绕池州及皖江地域文化,《池州学院学报》先后开辟了"九华山佛文化研究"、"贵池傩文化研究"、"青阳腔研究"、"杏花村文化研究"、"皖江历史文化研究"等品牌特色栏目。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文化融合,而且在内容与形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被称之为戏剧活化石的贵池傩及青阳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资源和区域文化产业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池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深度挖掘与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是实现池州地域文化资源这一"比较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操国胜教授     
正操国胜,1963年生,安徽潜山县人,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教专业,同年分配来池州师专工作,曾任池州师专马列室、德育室负责人,政法系主任、党支部书记,池州学院政法管理系主任,现任池州学院三级教授、纪委委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任、党支部书记,兼任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  相似文献   

9.
叶三梅教授     
《池州学院学报》2020,(1):F0002-F0002
叶三梅,女,汉族,1968年10月生,安徽桐城人。1990年6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年7月进入池州学院(原池州师专)工作至今。2002年12月,获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先后担任校工会女工委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等职,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主持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地方传统文化出发,结合池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文化的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分析传统文化在池州旅游形象宣传中的应用.试图从更深的层次去开发池州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提升池州旅游经济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1.
谈家胜,男,1966年生,安徽东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硕士,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获史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池州学院(原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工作至  相似文献   

12.
《池州学院学报》2010,(4):F0003-F0003
《池州学院学报》前身《池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月创刊。学报围绕地方资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交流平台。其中“九华山佛文化研究”栏目尤其为海内外所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丁伯林教授     
丁伯林(1962-),男,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安徽省文学会理事,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池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池州学院中文系副主任。198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89年8月任教于原池州农校,1989年9月至2002年4月  相似文献   

14.
纪永贵教授     
纪永贵(1968-),男,安徽贵池人,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安徽省第三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池州学院重点学科带头人。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共池州市二届党代会党代表,池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安徽省体育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发展状况。安徽省体育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为将基本建设完成各类运动、结构优化,具有本省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建立有利于体育产业科学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形成体育产业与文化相互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安徽省将开发具有特色优势的体育项目和体育产品为主导的体育产业基地,建立体育功能集聚区。使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的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池州学院2010年提出的"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新校训,是池州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文化精神的集中表述,是学校勉励师生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格言。"以孔子为师"表现了学校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儒家教育思想中汲取智慧,做到古为今用,孔子的教育纲领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池州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也强调以"道"(人生理想)为目标,以"德"(德性教化)为根据,以"仁"(关爱奉献)为依靠,以"艺"(文化专业学习)为内容。"以行知为友"就是积极从陶行知先生求真、求实、求新、求活的教育思想中,寻求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教育启示,推进学校改革创新。"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校训也基本契合了池州学院的办学实际,学校在近四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以生为本,在科学研究上注重博学重行,在社会服务上注重以用为先,在文化传承创新上注重传承创新。池州学院"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新校训,充分体现了学校追求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与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5):F0002-F0002
韩虎林,男,汉族,安徽省潜山县人,生于1962年9月。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阜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读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至今,在池州学院(原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工作。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研究生班读书,1992年2月毕业;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省池州师专升格为池州学院为个案,对专升本型高校的内涵建设进行全面的阐释与分析,认为专升本型高校的内涵建设事关学校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是加强内涵建设的思想基础,明晰本专科内涵的差别是加强内涵建设的前提,科学定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制度及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及保证.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文化经济大融合局面的驱动下,文化产业和互联网相结合是大势所趋。当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与互联网是息息相关并且相辅相成。将文化产业成功转型为互联网文化产业,使其在营销、管理、服务等各方面都与传统旅游产业截然不同。本以无锡惠山泥人为例,泥人无疑是来无锡旅游的旅游纪念品爱好者的最佳选择,泥人文化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够将泥人文化更广泛的传播,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韩志才教授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6):F0002-F0002
韩志才,男,1963年3月生,安徽贵池人,池州学院政法管理系法学教授。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获法学士学位,分配到池州学院(原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