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汝纶《古文辞类纂评点》附录《张廉卿论文语》,主要论述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中心的古文创作,显示了吴汝纶评点此书的古文立场;吴汝纶楚辞评点中的圈点系统,从其起源到盛行,都是因文章而起而兴,属于古文评点的标志性方法;吴汝纶大量选录古文家的评语,使得吴汝纶的楚辞评点,蒙上了古文评点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古文复兴不是韩愈的专利。早在韩愈之前,前期古文家就借助于“三统循环”,论证了古文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风气的扭转和作家自身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复兴古文的途径;运用“先道德而后文学”,恢复和高扬了先秦散文生气勃勃的实用精神;通过“六经为师”的实践,把复兴古文的理想化为惹人注目的现实。前期古文家思想和实践上虽然表现出一种奇怪的惰性,却相当出色地完成了散文文体拨乱反正的任务,并为后期古文家的进取留下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3.
所谓“辨体”,即从形式、题材、风格等层面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骈文、古文和小品文的体裁特征是不同的;诗、词、曲三者是有区别的;而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既非典型的诗,也非典型的文。第二部分具体说明《古代诗歌与散文》的三个特点。《古代诗歌与散文》以“辨体”为基点,其显著特点是:在体例上以文体为经,以时代为纬,在内容上注重文体知识的系统介绍和文体类型的深入分析。与通行的中国文学史著述相比,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委托项目的《古代诗歌与散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类型给予了更为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唐代兴起的古文运动以韩、柳为例主要代表,他们通过对文道关系辩证的探讨,在骈文之外开创一种新文体,使文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从"言之有文"到"言之有物"的转变。他们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韩、柳文道观的产生、意义、影响入手探讨唐代的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5.
为反对骈文,推行古文,韩愈重新树起了儒家文艺思想的大旗,专门写《原道》对其强调。他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了“不平则鸣”的文艺思想,突破了传统儒家文艺思想的束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创作上古文逐渐取代骄文,并彬彬大盛于文坛,古文运动取得了胜利。韩愈的文艺思想也就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文艺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90年代"大散文"与"文体净化"论论争的一极,"文体净化"论强调散文文体的纯洁性、独特性,它提出的依据主要来自文体的历史演变、五四散文的创作传统及五四散文理论思想的发展,它的目的旨在维护和强调当代散文的艺术标尺。不过,倡导者在对艺术散文文体进行规范时,还应及时把握90年代散文母体中新的成长点——思想随笔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初唐富嘉谟、昊少微在北都晋阳创立的“富吴体”散文,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新式散文文体。本文通过对该文体在内容、写作特色及对古文运动的贡献的探讨,结合“富吴体”在晋阳创立的原因,论证了晋阳不仅是唐代著名的军事重镇,且为唐代的重要文化名城,亦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8.
清代同治、光绪以来,晚期桐城派的领袖人物曾国藩主政直隶,将桐城之学带到朴茂的燕赵大地,开启了学术新风."曾门学士"张裕钊、吴汝纶相继主讲直隶莲池书院,造就河北多士,形成了绵亘百年、历经五代的"莲池学派"."莲池学派"诸子以经济、学术之才,专精古文,旁及诗歌、书法、绘画、音乐、印学等多个艺术领域,形成了核心突出、层次丰富的文艺思想,是研究晚清、民国文艺思想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群体和流派.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是公认的宋代文坛领袖,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一生著述颇丰,文章涉及多个领域,作为杰出的应用文写作大家,其应用文占多数。欧阳修不仅从文体形式、文体应用等方面明确了应用文体的基本性质,还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主张应用文体应实用、言简、得体。欧阳修的应用文体恪守"明道"、"致用",开创一代文风,有独特的影响价值。  相似文献   

10.
"真实的作文"强调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以及真实的言语成果,强调写作行为的真实性."真实的作文"对写作者的主体地位以充分的肯定,具有丰富的教学意义,但是存在一个理论盲点--没有区分一般写作与教学写作的不同点,因而实施起来十分困难.写作教学更为迫切的问题是文体的问题,写作教学要实现一个转向,即从"教学文体"的写作到"实际文体"的写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批评之所以在晚清发生现代转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主要与国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西学东渐后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以及文学自身文体变革等密切相关.经世致用思想导致文学救国论产生,使文学批评功能发生改变;西学东渐后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使文学批评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中西学视野结构;文学文体变革导致文学批评文体变革,...  相似文献   

12.
纵观朱自清的文学生涯,他对新文学的通俗化问题一直给予足够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通俗化思想。朱自清相信文学通俗化的可行性,这种信仰源于他的文学观、人生观以及对俗情的深刻了解。他的文学通俗化思想立足于“俗不伤雅”前提下的“以雅就俗”,聚焦于信息、趣味、情感维度,具有起步早、注重自身修为、强调辩证思维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对朱自清文学通俗化思想的梳理与呈现可以为其作品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3.
马基雅维利在政治思想史中是一位颇具争议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由于从小受到传统的古典文化教育,他在政治思想上怀有浓厚的古典共和主义色彩,但是却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古典共和主义者。本文旨将马基雅维利放置于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视域之下,提出马基雅维利共和主义思想的独到之处。他继承了古典共和主义的混合均衡思想,但是却打破了古典共和主义的美德观,建立了人性恶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14.
唐代短篇人物传发展的成因,一是作传意识的强化,对史传的记录性与鉴戒性、寓言的讽刺性、古文的功利性认识进一步明确.二是文体规范与记述技法日益成熟,杂传的历史传统、部分史传的文艺性、墓道文的记述规范、传奇的创作技巧与经验、古文运动所造成的散文体的复兴奠立了基础.三是社会环境形成,史传的官撰与修史的中止等引起文入学士作传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唐宋古文运动是创立新文体的运动,在这新文体的创立运动中,文人士子探索于形式,收获于形式,逐渐寻绎到艺术散文表情达意的正确形式,从而使中国艺术散文的形式本体得以确立。从先秦到唐宋,中国文坛经历了由简趋繁、由繁变简的几多反复,这过程实际上是文体的分衍变化过程,是中国文学探索形式的渐进过程,其中居于主导因素的是语言形式的骈傲互变——骈体与散体的互补互融及相互抵触,这是艺术散文的形式演变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韩非的思想本于老子,其养生思想归于道家,主要是老子养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韩非对养生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啬"其精神,"重积德"以养生的思想上.韩非养生思想的特点是强调尊法,其对象只限于圣人和人君.  相似文献   

17.
《诗经》以诗言志,先秦诸子散文大都为说理、论辩而作,唐宋古文运动提出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白居易确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准则,等等.表明中国文学历来强调“文以载道”,且文学的主题往往偏重于政治和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8.
道安和哲罗姆是公元4世纪中西翻译史上出现的著名宗教翻译家,他们都对后世翻译活动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基于道安与哲罗姆在翻译思想上的相似之处,本文将比较道安和哲罗姆的主要翻译思想,从直译和意译、翻译注重原文风格和文体特征,以及他们翻译思想的影响分析整理道安和哲罗姆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蔡元培为个案,从蔡元培思想发展过程中抽出一个不大被人关注的从强调伦理道德代宗教到以美育代宗教这一环节作为重点分析,以显示近代思想史上一个带有群体特点的从宗教-伦理道德--美学、美育这样一个流动的社会思潮.在此基础之上,揭示伦理道德和美育在蔡元培思想中的特殊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本文也稍稍涉及从美学、美育的角度切入现代文学观念的产生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古文《尚书》又被称为“晚书”,学术界关于其真伪性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论,但不少学者对其持有保留态度,并为其证明。古文《尚书》是研究《尚书》的重要部分,也是必要途径,即使其真伪仍然有待商榷,但其中的语言内容、思想内容和历史内容等对于当今的各领域都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对此,文章分析了古文《尚书》复合词研究现状、古文《尚书》复合词研究背景及意义,重点从并列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和其他复合词类型具体研究了古文《尚书》的复合词,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