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互联网+”趋势下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识别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就业趋势下人才的满足现状,归纳"互联网+"时代企业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需求,提出了实现"互联网+"就业趋势下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充分融合,从封闭走向开放。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资源呈现、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学习考核评价方式,而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定制与分级教学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高校教育应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推动高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驱动下,产业将以智能技术系统、物联网及服务为基础形成产业互联网。首先研究"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机制,包括"互联网+"驱动的智能产业元创新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此后,讨论"互联网+"促进商业模式变革机理,包括"互联网+"驱动的产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及其价值创造机制。研究认为产业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并不稳定,需要平台规制体系对其进行内部制度建设管理和外部市场监督管理;最后,分别对产业互联网发展初期、成长期、成熟期、革新期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彦吟 《科技风》2023,(33):69-71
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和良好习惯培养创设有利条件,同时提高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实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但是想要开展“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多了解学生、主动和学生互动,利用先进的软件进行学生管理,这样才能全面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因此为了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为了开展“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下面本文将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操天明 《科教文汇》2020,(12):11-12,21
互联网与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融合有利于采购便利化,降低采购成本,并实现阳光采购。高校采购过程中主要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善,采购周期长、效率低,采购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人员基础薄弱等问题,提出通过建立统一、完善的政府采购操作执行体系,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统一的高校政府采购云服务平台,培养专业化政府采购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加强“互联网+”时代高校政府采购建设。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依然采取传统教学的老路子,难以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更不符合教育部所推崇的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其存在的问题颇多,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科技与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借助“互联网+”所带来的红利实现大学生武术教学改革,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高校武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2015年是属于"互联网+"的一年。受政策支持,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地与互联网靠拢。事实上,我国很早就开始把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然而根据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我们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教育+互联网,我们需要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与教育行业深入结合,促使教育行业更好地发展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的进步将促使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教育公平带来积极的影响。2012年新产生的慕课带给我们新思路,或许这样就是为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张芳波 《知识窗》2022,(9):87-89
文章从围绕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中学体育课程、基于游戏教学法开展中学体育课程、个性化与多样化相结合、多元化的体育项目和教学方法这四个教学策略入手,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青年教师的现状,探讨面对信息变革对于传统教育的冲击,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使青年教师拥有更加广阔的专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互联网时代,针对"农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以及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行分析,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翻转课堂、慕课等多种方式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系统工程"的有效融合,点亮教学课堂,推动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互联网 ”回收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洁 《科技管理研究》2016,(21):230-234
“互联网+”回收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难的问题.在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互联网+”回收模式构建基础及实施优势介绍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不同利益主体主导的“互联网+”回收模式构建方式及具体运作流程,进而提出“互联网+”回收模式构建的具体对策,为我国正规回收处理企业从源头上获取更多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提供新的决策思路和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非完全市场竞争格局下,构建新能源供给网络拓扑结构,建立其效用函数,设计基于新能源供应商之间连接关系的合作行为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新能源供应商的效用函数,得出其连接策略,并对均衡结果进行有效解释;考虑新能源供应的特殊性,构造考虑政府调控的电力供应商联盟效用矩阵,探索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给予电力供应商的建设补贴阈值,并对其稳定策略进行讨论;最后,以中国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电力供应商为例,对其合作行为及其演变进行验证,并给出促进电力供应商联盟达成有效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智能+”、集成创新、环境动态性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探索“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能+”U型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智能+”U型影响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智能+”与创新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也正向调节“智能+”与集成创新之间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现阶段,为合理构建智慧教学模式、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日语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二者的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智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针对日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学习效果。而且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日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也符合高校培养国际化日语人才的目标,有利于推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媛华 《科学学研究》2012,30(9):1416-1420
企业集群合作创新是一种系统涌现,文中阐述了集群合作创新涌现的发展过程,通过构建集群合作创新的动力模型,来分析企业集群各阶段合作创新涌现的变化。分析表明,在企业集群的合作创新过程中,投入增长率系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决定着系统的行为模式。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最佳位置,是处在秩序与混沌之间的复杂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与企业集群系统的活力就能够充分地显示出来,达到合作创新的涌现。  相似文献   

16.
政产学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提升政产学协同创新效率,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从而保障协同创新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构建了可转移的三螺旋博弈收益关系模型,选择博弈分析中核、夏普利值和核仁作为度量指标。对2006年以来我国政产学协同创新联盟的稳定性、各主体在联盟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态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协同创新体系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好;大学是引导和创造协同作用的主要力量、其次是政府、最后是企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的协同作用在逐渐减弱,而企业和政府的协同作用在增强;政府是引导和促进协同创新联盟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所在,政府通过让利于大学和企业,以刺激大学、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协同创新联盟的稳定性。与美国相比较,我国政产学协同创新作用大于美国,其变化趋势也比美国较为明显,政府在协同创新联盟中的引导和稳固作用要大于美国,但我国企业协同创新的作用较小且远远小于美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经济人假设是一种抽象的理想状态,不能够对现实的经济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个体的互惠性偏好将逐渐作为一种心理常态呈现在人们面前,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单位,互惠性偏好在知识型团队中能够呈现出显著的经济学效应。知识型团队的互惠性偏好可以通过促进知识转移和组织学习功能的改进而最终促进团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实证性检验可以有效地揭示互惠性偏好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传导机理,为我国企业充分发挥互惠性偏好的经济效应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婉娟  危怀安 《科研管理》2018,39(1):143-152
甄别并测量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内部创新网络的特征变量,对11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展开了问卷调查,构建了内部创新网络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模型,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证实了内部创新网络的四个特征变量对协同创新能力有独立的显著正向作用,各特征变量的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共同愿景、内部要素参与度、内部非正式关系和内部要素协同度,进而理清了内部创新网络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