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经常听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失去了对对方的一切判断能力,这时如果有朋友好心提醒,往往是被当作耳旁风的,甚至还有的被当作不怀好意,让旁观者又气又急。而当感情付诸东流的时候,才想到当时怎么那么糊涂,显而易见的问题都被忽略了。这就是我们说的“爱情盲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北京市16岁少年赵平残忍地用菜刀亲手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确定母亲死后,赵平如释重负地脱掉衣服,冲了个澡,换上干净衣服,跑到网吧尽情地享受“自由”。上海一个女孩把她母亲的名字写在一个小人上,每天用针扎。原来是母亲剥夺了自己女儿的所有时间,变着法给女儿加学习“营养”。孩子反抗过,最终还是沉默了,最  相似文献   

3.
胡杨 《家长》2011,(7):10-11
还没到暑假,先生就跟儿子说:“该跟爷爷联络感情去了。”我则说:“雯雯表妹盼着你回家跟她一起探险呢!” 孩子的爷爷家在河南焦作,姥爷家在河南漯河,虽然都在河南省境内,却需要六七个小时的车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坚持在每个暑假都带孩子回去看望。  相似文献   

4.
孩子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在家住的时间少了,和父母交流的也少了。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去寄宿后,就认为责任已经转给了学校。在此,提醒家长不能因孩子寄宿而转移责任,丢了  相似文献   

5.
这天是星期天,莹莹像往常一样去学校补习英语。半路上,她被一个男孩叫住了。那男孩说莹莹欺负了他妹妹,要她向他妹妹道歉。莹莹莫名其妙,她根本就没欺负过别人,连这男孩的妹妹是谁都不知道。由于男孩坚持,莹莹只好跟他走了,她想:反正我没做错事,去对证一下怕什么?  相似文献   

6.
袁跃红 《家长》2014,(8):47-48
成长路上孩子最需要的东西是关爱,是亲情,是能够与亲人分享、交流、诉说彼此的欢欢笑笑。  相似文献   

7.
张彤 《教师博览》2012,(11):62-63
前几年,让父母们揪心的是孩子通宵达旦在电子游戏厅流连。如今,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让孩子们开始和这些新“玩具”形影不离,而且有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我爱孩子,所以我要给他最好的,我爱孩子,所以我不能让他受一丁点的委屈,我爱孩子,所以什么事都要帮他做好,“…在爱的名义下,父母为孩子包办了一切.他们忘记了,孩子终有一夭要松开他们扶.的手,独自前行。所以.请别用你过度的爱压褥孩子啪不过气来,让他们在你的爱中,  相似文献   

9.
相思豆和水晶球是一对恩爱的鸟夫妻,他们将温馨的家建在—个"Y"字形的树杈上。然而就在他们的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不速之客来到了大树下,端起跟随他多年的猎枪,瞄准了相思豆的一家。  相似文献   

10.
如果被包办、被溺爱成为一种习惯,遇到困难挑战就逃避成为一种常态,何以期望学生走出一条踏实而宽广的路呢?孩子逃回家和送孩子上大学,看起来都是小事,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意志品质的锻炼靠的就是一点点的积累。如果听之任之,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  相似文献   

11.
王硕 《下一代》2012,(10):31-31
忽然间明白,原来这就是亲情。从我记事以来,照顾我的都是妈妈,爸爸很少照顾我。所以,在我的脑海里,"爸爸"这个词语对我来说居然有点陌生。和爸爸在一起,我的话不多。并不是我不想说话,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心里总有千言万语想对爸爸说,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相似文献   

12.
叶梓 《家长》2021,(3):9-10
焦虑的内在心理就是赢我理解每一位焦虑的家长,甚至我也能理解济南第一中学考研点外带着5岁孩子体验考研氛围的那位妈妈.因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竞争,尤其是孩子学业的竞争真是从起跑线就开始了.家长为何如此焦虑?大量客观事实告诉我们:你不起跑,别人起跑,你的孩子很可能落在别人身后.所以,焦虑自然产生.如果回看刚才的文...  相似文献   

13.
鲁人 《师道》2012,(5):16-17
在学校工作越久,越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感到当下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忽视和认知的缺失。那些家长甘愿花大把的银子,让孩子从幼年便开始学习音乐、美术、舞蹈、英语等等,对孩子思想品质的培养却颇不以为然,甚至有许多错误的观念。笔者所在学校近来发生的两件事,反映出的正是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欣 《成才之路》2011,(31):94-I0023
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之弊,放纵者有之,溺爱者有之,施暴者有之。粗略划分一下.大致有如下类型:  相似文献   

15.
王平 《家长》2024,(7):11-12
<正>居家环境的优劣与穷富无关,和条件也无关,只与生活态度有关。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让我们在平凡中寻到丝丝惊喜,如果非要牵扯上人生格局的大视角,那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脏乱的家庭环境带来敏感和自卑小李今年23岁,身材匀称,娃娃脸,大眼睛,甜美的外形很讨喜。然而最近谈了一年的对象却告吹了,原因是男朋友提出想去小李家里看看,见见家长。这本是人之常情,男孩礼数周到,按说无可厚非。但是男孩提出的这一建议,却被小李下意识地拒绝了。  相似文献   

16.
周末参加朋友们的循例聚会,发现少了两个爱闹的家伙,问起,有人答曰,回家陪父母去了。一搞财会的姐们儿忽然有感而发,迅速地给我们算了一笔亲情账:假如我们的父母还能再活30年,我们一年回去两次,那么还能再聚60次;假如再活20年,  相似文献   

17.
一节“感受亲情”的作文课,让亲情之花在孩子们心中绽放。  相似文献   

18.
何楠 《家教指南》2007,(12):25-27
许多年轻父母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上、事业上,或者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便将孩子送进全托幼儿园或全托班。近年来,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全年无假期的幼儿托教机构,能给孩子更多时间的“全包”式托教,解除了父母的部分后顾之忧,能让不少紧张忙碌的年轻父母暂时缓解一下压力。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连着几天见不到爸爸妈妈,其心中的思念可想而知。那么,让孩子上全托幼儿园,究竟何利何弊?我们先听听家长们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奖励和竞争都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产生副作用对学生的伤害会更大。建议少一些竞争性奖励,多一些“达标式”奖励,也就是少一些极少数优秀同学通过竞争才能获得的奖励,多一些学生只要达到了自己应该达到的标准就可以获得的奖励。下课回到办公室,李大姐正在跟同事抱怨:“我女儿上初中,非要一部5G手机才同意努力学习。小时候只要买个棒棒糖就很开心,后来是各种洋娃娃也能满足,现在胃口越来越大了,我自己这个破手机用了好多年也没舍得换。”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0,(3):25-25
小时候,会怨你 你与我的见面,总是来去匆匆。听你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必须得走了,下次再来看你”。不会在意,或许是还年幼无知,又或许是习以为常。记得小时候的某一天,在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讽刺地问:“你妈妈为什么总是不来接你呢?”那之后,会想你,情不自禁地。于是,你再说那句话时,我哭着抱着你,质问你为什么不来接我宁你松开了我的手,说忙,还是走了。那一次,我哭得很伤心。可毕竟是孩子,哭过也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