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考语文试题命题(全国I卷)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2008年的全国I卷仍然贯彻了这一原则。"稳"是今年试题的基本特点:紧扣考纲,突出能力考查;试卷仍然分为语言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年考过的关于"我"的命题: 第一类:我是谁.这类命题立足于"现在",基本属于静态的自我认识.比如"坦诚派"的安徽卷"说说我自己"、福建龙岩卷"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新疆乌鲁木齐卷"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和四川巴中卷"我正十六岁(十五岁、十四岁……)","占有派"的北京卷"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和黑龙江哈尔滨卷"有一种色彩属于我","抒情派"的天津卷"我心灵的甘露"和浙江绍兴卷"我也是一束阳光".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全国高考已经结束,近段时间学校化学组深入研究,采用集体备课形式,对2016年全国化学试题与往年的山东单独命题做了比较。全国卷和单独命题卷到底质量如何?每套试卷各有什么特点、变化、新意?能给2017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带来哪些启示?又给新一届高考毕业班的任课教师指明了什么导向?全国卷采用常规题型,突出考查高中化学主干知识,学生会感觉"似曾相识",学生解答时容易入手,在"拾级而上"中  相似文献   

4.
一、试卷的特点及命题理念 今年是我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与去年高考试卷相比,2005年高考数学浙江卷试题具有“平稳中见新意”的特点,而这些“新意”又体现了命题组老师“渐变中求完善”的命题理念。  相似文献   

5.
纵观近几年各地市的几何压轴题,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为核心展开,命题趋势上大致形成两类:一是通过算证"确定性图形",考查学生推理发现单一图形的性质;二是通过观察探究图形的"几何变换",计算(证明)多个图形运动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关系.这也与《课标》第三学段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相吻合,体现了中考命题的一致性原则.下面以2019年莆田市九年级中考质检数学卷第24题为例,探讨对几何压轴题中的"几何变换"与"解确定性图形"的思考,从战略的层面加深对试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因为圆在初中平面几何中有较多的涉及,在高中数学中又有圆锥曲线压身,所以圆的身份比较尴尬:想被重视却重视不起来,从而导致一些能用圆巧妙解决的较难问题无法被有效突破.本文举例说明. 一、寻找向量中圆的身影,有效突破最值 向量作为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已经成为高考命题者尝试创新命题的一个重要阵地,近年来在高考和各省市模拟卷中出现了不少有新意的考题,其中有一些考题若能挖掘出题中隐含的"圆",则问题便能较好的求解.我们知道向量是数形结合体,故一般向量问题都会有两种解决办法:代数法和几何法.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7.
潘明 《新高考》2011,(2):7-8
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林林总总,类型各异,其中以独词作为作文话题或命题形式在近几年较为常见。如2008年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四川卷的"坚强",2009年山东卷的"见证",四川卷的"熟悉",2010年湖南卷的"早",重庆卷的"难题",海南卷的"参  相似文献   

8.
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似乎较难有新意--这是从文言文乃老旧之物这一角度作出的考量.近年来,文言文阅读这块内容,从全国卷来看,命题尚稳,师生亦比较适应,本来无须置喙.但问题常常就怕"历来如此""不过如此""总归如此"等惯常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物极必反" (P)是我国传统哲学中卓越的经典命题,影响深远.然而,由于P暗中用"反"之前一阶段来定义"极",因此犹如"乌鸦是黑色的"(Q)命题一样,是隐蔽的重言真句,进而犯"以空为实"谬误,即表面有经验内容,甚至"无所不包",但实质几近"空无所指".至于"质量互变(物极必变异)" (R)比P更为笼统,也有类似P的谬误.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高考自2004年起实行自主命题,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命题思路和命题风格,各类试题均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数学的价值和魅力.特别是一些"亮点"试题,或貌似平淡而意境深远,或选材平实而构思精巧,或追求公平而不乏新意,纷纷以别具一格的"气质"装点着十年的江苏卷,为十年的江苏卷平添了几分亮丽、几分灵气、几分画意.现在让我们一起赏析那些年与我们见过面的数学题.  相似文献   

11.
风烟又起了!2005年高考进入"战国时代":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苏、广东、辽宁、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外,另有四省亦获批准单独命题。15份单独命题卷与全国统考卷争奇斗艳,气象万千。面对风起云涌变化多端的"气象",怎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拨云破雾,见得太阳,这是我们每一位考生都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我们刊发下面的这篇文章,帮助你驱散萦绕心头的疑虑,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高考关系型作文能同时检验考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品质和人文价值取向,因而受到一些命题者的偏爱,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热点。例如2015年全国卷Ⅰ的"情与法",上海卷的"坚硬与柔软",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2014—2017年浙江卷的试题,均是关系型作文题,2017年全国卷Ⅱ的试题也可以说是关系型作文题的变式。如何备考关系型作文题,笔者拟从审题立意方面提出几点思路。一、明晰概念  相似文献   

13.
一、试题的方向和总体构想 1.2009年的命题方向: (1)不是甄别,而是为了激励学生再学习. 也许大家注意到近几年中考试卷的卷头已由过去的"升学考试"改为"学业考试",这一变化足以说明中考不单是为了甄别,而是要达到升学和结业两个目的,更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再学习.  相似文献   

14.
新千年伊始,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道出了生活的哲理,也揭示了作文的真谛。12年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断在高考作文题目中演绎。2012年,全国17份语文试题,除江苏省采用了给标题的命题形式,其他各份试题都采用了给材料的命题形式,而且12份试题给出的是情景材料,统计有:全国课标卷、全国大纲卷、安徽卷、北京卷、重庆卷、广东卷、辽宁卷、湖北卷、  相似文献   

15.
<正>1 问题展示问题命题p:"方程x2-4mx+1=0有两个正根",命题q:"方程2x2+(m-1)x+1=0无实根",这两个命题有且只有一个成立,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这是我校高二一次月考的第18题,题目很简单,但阅完卷后,老师感到很惊讶,平均分只有1.3分(满分12分).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阅卷老师反馈的信息来看,问题主要出现在如何理解命题p:"方程x2-4mx+1=0有两个正根"成立,大多数学生认为判别式Δ>0,但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程苏教版教材在"选修1-1"和"选修2-1"的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中,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了命题的否定的概念:设p是一个命题,对命题p进行否定而成的新命题.在逻辑中常用"非"来表示,即命题"非p",可记作"乛p",连接词"乛"表示命题的否定.命题p与其否定乛p的真值关系如下:若p为真,则乛p为假;若p为假,则乛p为真.由于逻辑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和自然语言有些差异,并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Ⅱ卷的作文题和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Ⅱ卷的作文题在选材上、表述上与以往作文命题有很大的区别,呈现出全国新课标卷命题的新倾向,即倾向于叙事性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类命题有以下几个特征:命题具有"时事"性;命题藏有任务性;命题凸现自我性。面对叙事性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新要求,如何更适时有效地指导考生应试呢?一、与智者同行,提升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18.
每一套高考试题都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正是因为我们的认真品味,方能咀嚼出高考试题的"高品位"。也正因为有了这种潜心的品味,才能让我们深刻领悟"高品位"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和启示。细品味:稳中求变不乏新意2012年河北省高考文综试卷(全国卷)政治试题,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变化不大、稳定持重,看点频现、不乏新意。"试题在命题立意、试题结构、材料选取、语言  相似文献   

19.
无论大规模考试命题,还是教学过程中自主命题或选题组卷,都少不了审读试题这个重要环节。首先是"自审",跳出"庐山",超越自我。其次是"他审"。审题的宗旨是尽可能减少考试的系统误差,重心在置疑、质疑和查证,业内有用"第三只眼睛""挑刺儿"或"抓苍蝇""捉虱子"之喻。以笔者之愚见,这是一件很"正态度、吃功  相似文献   

20.
钱敏 《中国教师》2009,(Z1):550-550
<正>1960年,胡适应邀去台南成功大学为毕业生作了一场题为《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的讲演中,开出了"三味药":一是"问题丹",二是"兴趣散",三是"信心汤",胡适这三味药,与其说是"防身药方",倒不如说是"成功药方"更为妥当,这三味药,虽然单独看都很平常,没有新意,但把这三味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