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涛 《科学中国人》2013,(12):48-51,F0002,1
20多年前,当他踏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时候,他肯定不会想到.在这里.他一待就是16年;他更不会想到.从此他将与电力系统科研结缘.威了他未来几十年的科研方向。这么多年来。是电力科研成就了他,  相似文献   

2.
他曾经打下了深厚的石油工程学科基础,在科研领域亦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然而.如今的他却是计算机领域一位地地道道的学术带头人。他,就是率先提出“软件人”研究方向,并正致力于“软件人与硬件人(机器人)合一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的曾广平教授。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娃,怀揣着报效祖国的梦想:长大后,他投身军营,成长为一位铁血丹心的男子汉。如今.作为装甲兵工程学院的教授,他肩负着科研攻关与教书育人的重任。一年年,一月月,他在一点一滴的平凡与琐碎中构筑起感人至深的热血军魂!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美国苹果公司原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去世,苹果公司官方网站以惯常的简洁语言这样纪念:“苹果公司失去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创造力的天才,整个人类世界失去了一位令人惊异赞叹的成员,我们作为有幸认识史蒂夫并与他一起共事的人更失去了一位亲密朋友和不断启发我们的导师。史蒂夫留下了一个只有他才能建立的公司,他的精神将永远是苹果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用数字说话     
《科技创业月刊》2008,(12):45-45
齐格是美国一位烹调器推销员.他推销的烹调器每套价格是395美元。一次,齐格到一个城镇推销.把镇上的人叫到一块.一边示范这套烹调器.一边强调它能节省燃料费用,并把烹调好的食品散发给人们,请大家品尝。这时,一位当地著名的守财奴.一边吃着齐格烹调的食品.一边说:“他的产品再好我也不会买的。”  相似文献   

6.
他是一名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三尺讲台.他挥洒的不仅是汗水.更多的是真情.他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屡获嘉奖,成果丰硕,著作等身,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谦虚谨慎;他丝毫没有官架子.笑容满面.平易近人.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老马”。他就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马建泰。  相似文献   

7.
他不是农民.却比农民花更多时间在田间;他不是农民.却比农民更关心庄稼地里棉花的长势:他不是农民.却比农民更兴奋于丰收的喜悦。他,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袁有禄,也是前不久被评为2011年科学中国人杂志农业领域的年度人物——一位献身于棉花生产的“护花使者”。  相似文献   

8.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6,(12):76-77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的精神锻造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开人。从1919年南开大学诞生开始.物理科学学院已走了近百年的光辉历程。杨文修教授在南开精神的培育下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他196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1979年与几位教师一起创办了南开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现在是南开大学生物物理学科学术带头人.生物物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并现任和曾任多种学术兼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天津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学位委员会药学组召集人及生物物理学报编委等。  相似文献   

9.
走进这位医生的行政办公室,桌上除了医学书籍.“平分秋色”的还有历史、哲学类书籍。见过他的人,都会感受到他温文尔雅的书卷气。“他是一位具有内科医生气质的优秀外医专家”,这是一个共事多年的专家的评价.恰是这不同领域的多个词语跨度组合.描画出了一个外科医生的朴素情怀和行为注脚:治病,除了药和刀,还需良言与关爱。  相似文献   

10.
军人意味着奉献。然而.军人的奉献不仅仅是在流血的疆场。在安居乐业的和平年代.仍有这样一些军人.他们坚守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与科研为伴.与教学为友。张宗麟教授就是这样一位鞠躬尽瘁,甘于淡泊的军人.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教育事业,堪称“厚德渊学”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真情换真心     
有一位富翁为了测试别人对他是否真诚,就假装生病住进了医院。结果.那富翁对律师说:“很多人都来看我.但我看出其中许多人都是为了我的遗产而来的,特别是我的亲人。”  相似文献   

12.
对于王西彬教授自己来说.他的这条走得并不十分顺畅的科研之路并非“苦旅”,这想法只是来自于其家人、朋友以及走在科研道路上而后迎难而退的人们。他自己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只是微笑,然后执着前进。这精神一直伴随他走到今天.并昭示着未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自从人类揭开原子结构的奥秘,对物质基本结构的解析和重组.开辟了原子时代的广阔前景。核技术在民用领域的拓展,极大地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核技术科研界,有一位致力于走民营路子的人.他就是孙汉城。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位不倦的哲学和科研思考践行者,胸怀远大的人生理想,在哲学、科研之路上做一个人的远行。尽管哲学、科研之路漫长无边,但是他仍然一往无前地前行。他就是杨南华。1949年7月出生于江西宁都的杨南华,1984年毕业于  相似文献   

15.
巧对妙联     
林长华 《知识窗》2008,(5):23-24
黄道周(号“石斋”)是福建东山岛人,他是明末的一位著名书画家、理学家、爱国主义者。清代著名学者蔡世远将他“三比”古人,概括其不凡之处:“刻苦严谨的治学精神与精湛渊博的学问可比邵雍;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可比李纲;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著名作家姚雪垠在其历史小说《李自成》中曾多处写到黄道周。  相似文献   

16.
张小雪 《知识窗》2007,(12):10-10
有一位法国小青年,由于出身于富翁家庭。自小生活环境优越,生活奢侈,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人们都认为他是没有出息的人,父亲也摇头说他不可救药。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他受到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伤害。他邀请这位漂亮的姑娘跳舞。姑娘不仅拒绝而且羞辱他说:“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骄横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别人对他的藐视和冷漠.这让他无地自容的羞辱.却使他突然清醒过来,开始对自己的过去产生了悔恨和羞愧。  相似文献   

17.
凤凰 《知识窗》2013,(9):12-12
灵应寺里的智勇大师是一位高僧.时常帮人解答疑难。这天,在通往灵应寺的山路上.走着三个人.走在前面的是富翁.后面两个人是他的儿子。富翁一心想将两个儿子培养成文武全才.可是大儿子只爱文字.不爱武功,每当学武功的时候.他就无精打采:而小儿子只爱武功.不爱文字。每当学文字的时候.他就蔫头耷脑。富翁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向智勇大师求助。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其中有一个非常好笑的场景:一位演员问:“假如你有一百万美元,你会怎么做?”第二位演员回答:“什么也不做……假如我有一百万美元,我就会整天歇着.开心地玩。”第三位演员插嘴说:“嘿.你那样做根本不需要一百万美元……你看看我表哥……他身无分文.什么事也不做.但整天就坐在那里。”  相似文献   

19.
冯伟钢 《今日科苑》2008,(11):36-38
他一生与科研结缘,选择了科研管理,也就选择了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有别于其他人的人生驿路。他说他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当他回首往事时,说了这么一句朴实无华的人生格言:"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与地奋斗,其乐无穷。"这就是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常务副会长张大力,一位能够彰显老科技工作者独有含金品质的一个人;一位能够张扬着老科技工作者生命活力的一个人;一位能够忘记年龄犹如夸父追日一般生命不息、奔跑不止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22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此次.共评选出百余位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及年度人物特别奖。当荣誉光环笼罩在赵淑权身上时.谁也不曾想.他是其中唯一的一位退休返聘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