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亮 《语文知识》2004,(3):25-25
高中语第一册《致橡树》一诗中有这样几句:“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人认为“像沉重的叹息”表现的是“悲观浩叹”。但这首诗的主旨是表现新时代女性诚挚、坚贞的新爱情观,诗的感情基调意气风发,热烈奔放。认为“沉重的叹  相似文献   

2.
书虫新菜园 第一篮菜:《魔塔》 这是一部充满魔力的烂漫而 热情的长篇幻想小说。扉页上的一首诗浓缩了它的故事内容:每个人的11岁是一个界限/11岁前男孩可能看见怪物/女孩可能看见妖精/你现在几岁/黑暗之神把舅舅变成了怪物/把妈妈活活封在镜子里/变成了绿蜥蜴的爸爸艰难地爬上去/ 一往情深地贴在妈妈的脸上……可以 说,你有多少想像,本书就有多么 好玩、惊心与动情。 第二篮菜:《美文 精读与写作》 本书所选30篇美文分为记叙、议论、抒情三部分,表现出时代性、多样性、可读性等特点。且以精读为线索,侧重从具体作品入…  相似文献   

3.
海派新人类     
想当年,任贤齐的一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唱红了大江南北,淳朴又风趣的歌词表达了男孩的疑惑和女孩的难以琢磨。这女儿家的心思难琢磨倒也罢了,可男孩也不简单啊!仅以上海男孩为例,他们似乎是领悟了上海的城市特点: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个性类型可谓五花八门,各有千秋。我在校园里搜索了不少精彩片段,供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4.
落叶的美丽     
一天清晨,我正迎着晨风在校园里轻声朗读,几片落叶飘落到了我的怀里,引起了我无尽的遐想.从此以后,落叶像彩色的风筝,不时地飘进我的梦境里. 是的,有人爱春风,有人爱朝霞,有人爱鲜花,有人爱小草,但很少有人喜欢落叶,它似乎很少得到人们的赞赏.  相似文献   

5.
落叶的美丽     
一天清晨,我正迎着晨风在校园里轻声朗读,几片落叶飘落到了我的怀里,引起了我无尽的遐想.从此以后,落叶像彩色的风筝,不时地飘进我的梦境里. 是的,有人爱春风,有人爱朝霞,有人爱鲜花,有人爱小草,但很少有人喜欢落叶,它似乎很少得到人们的赞赏.  相似文献   

6.
校长在他的校园里巡视。当他走到教学楼后面的一条水泥路前时,发现两个玻璃球镶在了未凝固的水泥面上。他走了过去,弯下腰,准备把两个玻璃球抠出来,要不就永远镶在上面了。这时,两个男孩手拉手地从他面前跑了过去,他们痴痴地笑着。跑了几十米后,他们警觉地回了头,似乎担心遭到校长的批评。校长愣了一会,突然意识到什么。他挥了挥手,示意让两个男孩过来。男孩们不情愿地走过来,手紧紧地捂住口袋。校长微笑着对两个男孩说道:“你们能否借我口袋里的东西——玻璃球。两个男孩惊讶万分,低着头,不敢迎视校长的目光。口袋里一声脆响之后,十个玻璃…  相似文献   

7.
陌生的朋友     
雨,依旧下得很大。我站在一家商店檐下,焦灼地拨弄着手指。从晓薇姐家出来时,雨还是淅淅沥沥的,晓薇姐要我带一把伞,我拒绝了,对她说我喜欢在小雨中散步,感受那份特有的诗意。可现在……“要不要进来同撑一把伞?”一个男孩的声音飘入我的耳膜。我一阵惊喜,但顷刻间,这种欢喜犹如一只飘飘悠悠的气球,“啪”地破灭了……我注视着面前这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男孩,我觉得他有点儿像《侠女闯天关》里的吴奇隆。不过,晓薇姐的声音同时在我脑海中浮现:“千万不要相信陌生人,尤其是那些长得帅一点的男人。”——在这下着大雨的傍晚,我…  相似文献   

8.
六月忆儿时     
导语:最近校园里有个现象,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学生们也闹着要过儿童节,集体患上了怀旧症。有人感叹,现在学习、生活中遍布烦恼,远没有童年时过得快乐。同学们的感叹似乎在《忆儿时》这首歌谣上得到了印证: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  相似文献   

9.
如果有人问我:“做男孩好,还是做女孩好?”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做男孩好。”因为第一,科学家大多都是男人,像牛顿、爱因斯坦等等,我国最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他呕心沥血几十年,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他也是男人呀!第二,古代皇帝除武则天外,都是男人。假如皇上听说自己的贵妃生了个男孩,还不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反过来,假如生了个女孩,贵妃还要骗皇上生了个男孩,暗地里再从别人那里换来个男孩……第三,男人很勇敢。在战场上,大多都是男人在勇敢地杀敌,保卫自己的国家,而女的却呆在家里。第四,男人很能干。一般的家庭,女人都是在家里,管管…  相似文献   

10.
美男作家宋玉讲了个寓言:有个原创型实力派歌手在楚国的郢都举行个人演唱会.由于不收门票.听众云集。一开始他唱了几首RAP风格的流行歌曲,像什么《下里》啦,《巴人》啦,台下有数千名发烧友跟着他哼唱。随后他又唱了几首艺术歌曲,像什么《阳阿》啦,《薤露》啦,台下也有几百个听众跟着他哼唱。最后他又唱了几首自己创作的歌曲.台下只有几十个人还能跟着瞎哼哼.但是他一改变为海豚音飙歌.只剩下几个人还能哼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读了一则故事《生命的价值》。读完后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故事讲述了一个孤儿院的孩子经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递给小男孩一块石头,对他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能‘真卖’,无论别人出多少价钱都不能卖。”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  相似文献   

12.
失根的兰花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记得在一篇章上读到这样一句话:“阳光带着香味,走着猫步来。”代薇有一首诗写到:“阳光照射进来/像刚挤出来的泛着泡沫的牛奶/还夹杂着牛棚和干草的味道/睡衣的颜色。”我在午后的阳光中轻轻地吟诵着这几句话,在心里反复地咀嚼之后,我微微地眯着双眼,用心细细地品味阳光,品味着泛着泡沫和奶香的阳光。原来阳光可以这么美,这么感性。我似乎闻到了那股奶香味.淡淡的,甜甜的。我的心似乎瞬间被注入了这股光,亮堂起来……这份被遗失的美丽.又有几个人可以发现呢?  相似文献   

14.
做个男孩     
做个男孩真累!做个男孩是命中注定要用双肩挑起担子的,并不像女孩想的那么自由与洒脱。首先,做个男孩就要从小有意识地培养男子汉气概,在老师与亲人的教导下,我早听惯了“要做男子汉就得好好学习”的唠叨,好吧,托托鼻梁上的眼镜来个“望女兴叹”。女孩可以整天捧着包零食,在校园里瞎溜达,像一群小鸟似的,叽叽喳喳说个没完;男孩却得故作深沉。女孩子穿任何新潮的服装都无可非议,而男孩子却是整日衬衫、西裤,稍有改变就成另类装;女孩子可以整天在镜前打扮自己,而男孩子只要在镜前驻足几分钟便有了“娘娘腔”之嫌;男孩的性格必须是刚强的,什么…  相似文献   

15.
五瓣的丁香     
五瓣的丁香就在一个阴雨迷蒙了整个天际的清晨,我初识了丁香。不过,是在一首诗里。反复又反复地吟读了戴望舒的《雨巷》,可那时还懵懂,分辨不清诗的涵义。但年轻的心和追求美丽的心情让我记住了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那姑娘一定是美丽的,因为她像丁香。稚嫩的童音在我的胸腔回荡,尽管,我从未见过丁香。之后,我一直寻找丁香的踪迹,丁香的味道。直到五月的一天,校园中突然弥漫了一种淡淡的苦香,我感到心中豁地开阔起来,并坚信…  相似文献   

16.
失根的兰花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相似文献   

17.
陈冰 《广东教育》2009,(11):64-65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在校园的漂流书架上看到了《商边的小豆豆》,开始是被那淡淡的粉色封面吸引,翻阅中我初识了叫小豆豆的可爱女孩,有点像《草房子》里的桑桑,顽皮,不守规矩,和现在大多数的孩子一样。不知不觉地我竟然站在走廊里一口气看了30多页。看来这本书暂时要停止“漂流”,在我的办公桌上“停留”了。  相似文献   

18.
失根的兰花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相似文献   

19.
正我喜欢的音乐是两个极端——摇滚和校园民谣。我记得我第一次这么说的时候,的确有人伸手过来摸我的额头,看我是不是在发烧。我有几盘心爱的CD,《校园民谣1》《校园民谣2》《高晓松作品集》以及麦田公司的"红白蓝"系列,包含了朴树的白色孤独、叶蓓的蓝色忧伤和筠子的红色激情。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应该怎样来界定高晓松的音乐。可我确实真正感受到那些哀伤清淡的旋律里面所蕴藏的激情,如同夜晚大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日记里,记录着这样一首小诗:“我爱绿色的叶/我爱含笑的花/我更爱你呀/看不见的根/你默默无闻伸展在泥土里/执着追求/你不分昼夜/营养输送/你不分冬夏/如果没有你/生活将没有青春和绿色”。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梯,然而,我以为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