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23):7-8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的道德培养、人格的形成,因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内化人格、外化立国的德育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德育方法,"童蒙养正""内省改过""效法榜样""勤俭养德"等德育方法对于今天的道德教育仍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本德育以学生的"生命""生活""生长"为本。文章对学校的生本德育实践提出了几点思考:"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生本德育的关键;施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是践行生本德育的有效途径;构建生本的课堂是践行生本德育的主要场所;"小立课程,大做功夫"是提升生本德育活动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影响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突出德育的重要性""加强师德建设""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四大策略,以期对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侯勇 《四川教育》2021,(5):12-14
"知"与"行"是德育研究及实践的根本对象和关键环节,是高质量开展德育的着力点.在"人本观""善恶观""良知观"分角度认识王阳明"知行观"的架构上,分析当代"理论式""表演式"德育两极模式的不足,进而以王阳明"知行观"为借鉴,探索自我认知、知识认知、品行历练、能力形成和实践反思等实施路径,以期有效渗透至当代德育.  相似文献   

5.
"本真德育"是时刻关注学生成长的德育,关注学生的真情实感和真实生活。江苏省盐城中学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涯规划主题教育,立足班会主阵地,开展主题班会和特色班会活动,抓好榜样示范教育等途径,聚焦学生的"思想本真""心理本真""理想本真""习惯本真""规则本真""渠道本真"以及"方式本真",让德育重回本真,不断追求着教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论对德育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德育教学中,要梳理好德育与生活的关系,即德育服务生活,生活为德育提供实践基础.文章在此基础上从初中德育生活化意识薄弱、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教学策略形式单一等方面提出了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襄阳市松鹤路小学以"育青莲般刚直守正、志趣高雅之人"为己任,走出了一条以"莲""爱莲""清廉"为一个完整文化传承的"莲·廉"德育特色之路。多彩活动中丰富"莲·廉"德育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松鹤路小学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德育在于活动",学校成立了德育活动工作专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道德成长体验。  相似文献   

8.
儒家德育思想博大精深,为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德育内容。儒家德育思想中"见利思义""天下为公""入孝出悌"的教育内容,"防患未然""知行一致""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环境育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具有启示作用,有利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德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对他的德育思想进行过一些较为宏观的研究。本文则试图通过文献分析,基于他的生活教育论,探讨他思想体系中两个重要概念"知识""生活"及其与"德育"的关系,以分析、描绘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德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德育的源泉与目的;知识是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期待对今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探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生活德育"以"知道"为开始,以"做到"为结果,以"知行合一"为终极育人目标,努力构建新型的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生活德育"既综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邵广侠的"生活德育"理论、朱永新的新教育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又在实际操作中以"1+X课程""无缝对接+三位一体""三大课堂+关键事件"为教育方式,将抽象的德育具体化、生活化,从而打通传统德育和生活实践之间的通道,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连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邱春和 《教师》2020,(5):9-10
语文课堂是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文章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创造语文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环境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联系社会生活,为德育渗透搭建心灵感应之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知行合一’"四个方面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普遍规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必然成为每个教师重要而永恒的课题。文章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谈起,指出了语文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重点概括了六种渗透方法:析题阐义法、品词评句法、设境激情法、质疑探究法、联想生情法、朗读背诵法。"文""道"相融,润物无痕。有效贯彻了新课标,很有启发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正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作为班级德育重要载体的班会课也亟须变革,与时俱进。微班会的引入有助于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增强德育实效。初中"微班会"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应遵循"小""实""近""活"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杜威的德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德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儿童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使自己的个性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发展。杜威的德育思想对当今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理想的德育应该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德育更要保护儿童天性、尊重个性,以"个性化培养"方式和目标,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时代发展呼唤尊重人性的德育,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回到德育的真实起点,摒弃"一统式""一刀切"的以德育知识渗透为目的的"说教""灌输",多方面、多维度地开展德育实践,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德育"时时、处处、人人"地发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HRM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重要理论分支,经过长期的概念延伸及实践检验,已经逐步应用于德育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以HRM理论的建构路径为着眼点,以其中典型的"激励强化理论""能位匹配理论""组间契合理论"为指导,不断拓充教师群体德育教学覆盖领城,以期对受教群体的思维价值理念、认知态度形成一定的建设意义。以德育教学的建构模式及思维认知方法为出发点,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需要采取隐蔽与渗透并存的教学理念,来有效地推动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德育教学大体呈现两个特点:第一,提升受教群体的"群体认同感""公民意识";第二,强调德育"内化"特征,不断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基于此,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紧紧围绕HRM理论的核心特征,不断完善德育语言,推动建构完备的德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将德育与儿童生活有机融合,并让其成为能够改变、改善儿童生活的"因子",是学校德育研究与品德课程研究共同关注的话题。要改变学校德育碎片化的现状,需要以"生活德育"为核心理念,并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品德课堂"和"主题活动"为两翼,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有效结合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跨学科主题德育弥补了学科德育与专门的德育课程的局限,是学校进行德育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提高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的成效,必须提高跨学科德育主题选题的针对性,要从学生的生活、成长、发展、学业等方面选题。还必须遵循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的一些特点,做到"八重""八不重"。  相似文献   

19.
正一、拓宽德育途径、坚持育管并行,推行德育生活化学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路子,逐渐形成"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育管并行"的德育管理理念,逐步建构"课堂教育、道德教育、自我教育、社会教育""四条主线"并行交错的德育网络,学校确立了"4234"德育工作模式(即4级会议:德育工作例会、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值周教师工作安排会、学生集中教育大会;2组活动:教师师德教育活动、学生思想教育活动;3级督察:领导抽察、教师督察、学生干部检察;4级评比:周  相似文献   

20.
欣赏型德育模式既反对灌输,又反对放任,它希望走一种"中庸"的教育路线,倡导德育成为"美丽""动听"的教育,使德育过程的参与者"诗意地安居"。中外优秀道德教育影片赏析德育选修课的开展,体现了欣赏型德育模式在高职德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德育成为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它既解放了教师,也放松了学生,使他们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中快乐地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有效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