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趋势下,面对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文化潮流,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问题又回到现代文化的阵地里。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利用传统民俗文化,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角度重新感悟民俗文化,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走进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走进语文世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得以光大。  相似文献   

2.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优秀民俗文化的功能就是从民俗文化内容中传达出来的对于社会、族群具有的特殊功用。优秀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教育、道德规范、稳定、调节、认同、政治和记录的当代功用,这些功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日渐凸显并受到重视。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的宏伟蓝图,必须重视优秀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正"辽代帝王头鱼宴""成吉思汗祭湖词""吉林八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当这一串既饱含中国历史文化底蕴,又富有自然气息的注脚,与一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相连结之时,是否令你感到新奇与向往?当民俗文化深深地植根在地域文化的土壤中并释放着浓郁又别具一格的传统生产生活气息之时,是否令你感到激动与赞叹?今天,我们将探寻美丽的查干湖,巡礼作为东北渔猎民俗文化代表的查干湖冬捕习俗。  相似文献   

4.
将每个地域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融入园本课程,具有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园本课程等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但当前地域民俗文化融入园本课程,还存在着课程内容涵盖范围窄、区域活动未能达到有效实施、环境创设未能充分体现出教育意义等问题。要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有必要丰富课程内容,有效利用区域材料,进一步发挥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通识课是高校文化通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讲授需要科学的文化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人类学所贡献的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论、主位和客位等理论与方法,对民俗文化通识课的讲授与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现代化的不断加深,科技、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激烈,而传统的民俗文化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渐渐变得重要起来。桂平的文化类型多样,具有自身特点的民俗文化资源和宗教文化资源,吸引着许多游客的到来。而民俗宗教文化旅游也成为本地区旅游的品牌,因此,对其进行开发,不仅对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而且对促进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是重要的可操作性研究议题,既关系到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迹等物质文化的保护,也关系到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从共享发展视角下,分析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中的矛盾,并从原居民与游客价值角度提出对策,强调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是原住民和游客共同责任,在其过程中需要关注原居民的民生福祉及游客的精神构建.  相似文献   

8.
东北民俗文化有着显著的美学底蕴,体现了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东北民俗中包含非常丰富的趣味元素,反映了东北各个民族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崇高生命的敬仰,生动地刻画了他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按照现代服装设计的理念以及发展趋势,生活化、趣味化、轻松自由等,正是现代服装潮流发展的新方向,在文化符号上,传递一种自由、超脱、欢乐的信号~([1])。基于此,本文着眼于在东北民俗文化中提炼趣味性元素,将之与服装设计理念相结合,既使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又丰富服装设计的艺术形式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普遍带有明显的区域性文化特征,所以比民族文化更具有鲜明个性,结合实际,重点阐述了民俗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 如何使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更好地、更健康地从过去走向现代并走向未来?这应该是我国当代文化发展战略上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民俗文化是一个笼而统之的概念,它涵盖各民族所有俗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过渡或转型的历程中,必须用科学的现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生态的和谐运转是开发特色民族经济的软资源,在经济交往与旅游开发的冲击下,脆弱的民俗文化生态如何获得健康的运转活力。民族经济如何获得持续的发展前景,除了适度全面的旅游开发与传承保护的可行措施外,倡导民族文化的立体开发,激活民俗文化的生命属性,尊重民俗文化生态自控、自变的运行规律。当是民俗文化生态稳定运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规划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针对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研究的现状和旅游开发的一些负面影响,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出发,以民俗文化旅游为研究时象,遵循生态旅游的理念,提出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通过对其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的阐述,形成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以文化生态学、生态民俗学、生态美学和旅游经济学为支撑的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规划结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些人士对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探究。而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不但可以从根本促进群众文化的进程,同时还对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曦宇 《大众科技》2011,(11):239-241
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演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村积淀起厚重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目前已经挖掘、整理出的种类包括俚濮彝族语言、口述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技艺、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要通过划定民族文化保护区域、对古村落群进行动态保护、举办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和完善传承人保护制度等措施加强对古...  相似文献   

15.
<正>服饰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作用的综合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态、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各方面的现实状况,构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文明内涵。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服饰特色的应该是婚礼服装。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特定的婚礼服装,而且是被传统积累固定、约定俗成并代代相传、较长期基本不变的服装。作为服饰中的重要一部分,传统婚礼服饰展示了文化的特色。婚礼服饰更能体现各个国家的地域性特征及对待重要节日的不同民俗装扮。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汉服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韩服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古代婚礼不同的妆造服饰,如汉服与韩服的共同点、差异点以及文化发展对婚礼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桐木萎凋楼保护及正山小种红茶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峰  李积权  丁榕锋 《内江科技》2007,28(10):84-85
本文旨在探索研究福建省武夷山桐木村焙制的正山小种红茶及其培制地-萎凋楼的建筑特点、历史与保护问题.对正山小种红茶的历史地理背景、制作工艺和流程以及其内在渗透出的当地人文生活形态和传统民俗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保护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的文化价值以及宏扬红茶文化精神.对萎凋楼的研究将为其申报为武夷山市级文物保护提供第一手调研资料.  相似文献   

17.
旅游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异域文化的一种摄取,即人们需要对不同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人文氛围的其它异质文化进行了解和感受,满足自己的文化求异性需要。通常这种文化的差异性会直接体现在各民族的礼仪、风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民俗文化上,而这也正是民俗文化在地域性旅游景区中得以体现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真柏 《百科知识》2009,(2):44-46
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衍变过程中,生肖被不断赋予更多的内涵,不仅成为了一种形象生动的纪年、纪月的方法,更与天文星相和人类的性格结合起来,构成了十分独特的十二属相。因此,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相当古老而神秘的民俗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往多被认为是社会文化的底层,因而不太为人注意的民俗,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保护的视野,并在一些地方开始取得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本文就围绕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作一些探讨,同时,作为乡镇一级的民族文化工作是整个国家民俗文化保护最基本的构成,本文还就浙西地区的航埠镇的民俗文化的保护做一个举例。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节日,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为例,既从纵向研究对比两个国际文化旅游艺术节日的文化背景,历史由来,又从横向对比两个民俗文化旅游节日的开发及利用,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对比研究为例。通过分析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借鉴彼此成功经验,避免不足与缺陷,由此为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找到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