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透皮给药新技术——“离子电渗透析给药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透皮给药技术的最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14)
归麻止痛膏属于透皮系统给药的橡胶膏剂,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抗炎消肿的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痛、跌打损伤等疼痛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微针经皮给药可以有效地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行改善,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随着微针对于疫苗接种、多肽给药、蛋白质给药、DNA给药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微针经皮给药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采用微针给药具有安全无痛、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文中主要对微针经皮给药方式进行研究,寻求给药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电导经皮透药治疗骨折患者疼痛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效果的初步评价。方法:选取一家医院同期的骨折患者96名,随即将这96名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52例、实验组44例,对于44名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来减轻骨折痛苦,剩余的52例管擦组则采用超声电导经皮透药的治疗方法来降低骨折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程度。结论:在本次实验中,经过超声电导经皮透药资料骨折患者疼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由于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的疼痛部位,相比于传统治疗骨折疼痛的方式,该方式用药量仅为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且对于患者的创伤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以及基质新材料和透皮新技术的涌现,中药复方透皮贴剂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文章从中药复方透皮贴剂的不同基质研究入手,对中药复方透皮贴剂的基质组成,以及不同压敏胶基质的性质及其在中药复方透皮贴剂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系统地综述,分析当前压敏胶基质在中药复方透皮贴剂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建议通过跨学科合作来解决中药复方透皮贴剂基质研究中存在的难题,以期为中药复方透皮贴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透皮速率、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量,氟罗沙星外用贴剂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Franz扩散池观察氮酮和丙二醇对氟罗沙星的透皮促进作用,为了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量,本文用水平扩散池对几种常用的促渗剂进行了筛选。结果:氟罗沙星能透过小鼠皮肤,透皮促进剂可提高透皮速率。结论:氮酮对吸收效果影响较大,丙二醇对氟罗沙星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7.
中药纳米凝胶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凝胶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系统,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能够渗透角质层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在国内,正逐步发展中药纳米凝胶制剂,相较于传统中药贴膏,中药纳米凝胶制剂具有水溶性、生物利用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可透皮给药等特点,能够良好的用于不可耐受注射剂,口服药物患者的治疗。文章从纳米凝胶的特点、类型、基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纳米凝胶制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微针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通过皮肤上的微孔进入人体当中与血液一起进行循环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在当今临床上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一般用于局部皮肤的治疗,亦能通过皮肤的吸收达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疗效。因其通过皮肤吸收产生治疗作用,相比诸多口服与外敷药物而言有效提升了药物的使用率和治疗效果,因而加大对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对于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20)
目的:评价CO_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面部浅表性瘢痕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的就诊于我科门诊明确为浅表性瘢痕患者38例,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后立即予以硅酮凝胶药物联合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一共治疗三次。在治疗的不同时期分别比较各组瘢痕的温哥华量表评分、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后治疗组的温哥华瘢痕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高达100%,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O_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制品透皮给药技术治疗面部浅表性瘢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均匀设计的方法,对碱性焊条的飞溅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组成低氢型焊条的9种药皮辅料(自变量)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应于脱渣性(因变量)的数学模型。该模型量化地揭示出药皮的各组分与飞溅率之间隐含的关系,反映出各种辅料对飞溅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徐子涵 《大众科技》2014,(3):110-112
文章通过对温病伏气学说的历史沿革、伏藏条件和部位,以及历代医家对于伏邪概念的综合认识,探讨伏气学说形成原因与现代疾病的相关性,引起疾病反复发作的因素,并使用轻清透达之方药透邪外出,来分析理解辛味药相互配伍的关系应用,以及提出透邪思想对于指导温热病临床演变规律的认识与运用配伍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安徽人买回安徽技术9月8日,第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安徽展团的巫吴教授与汪志敏研制的“脉冲药离子导入式前列腺治疗仪”技术,以30万元转让给安徽省宿桥县的中外合资凯莉保健品有限公司。这种新型治疗仪采用电脉冲信号将一种特殊透人剂导人前列腺的腺体中,对疾患进行...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途径的研究,如口服给药、肺部给药、黏膜给药、经皮给药等,并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将近年来INS非注射给药的研究动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TDD)是传统中药剂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采用适宜的基质材料将药物组成专供外用的一类固体或半固体剂型。传统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有效成分复杂,基质在其中所占比例较大,类型单一,如软膏剂、硬膏剂、油膏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透皮吸收速率。我国中药巴布剂复方龙血竭巴布剂的处方药物组成以龙血竭、黄连等云南习用药材为主。血竭(Dragon’s blood)是一种常用的传统名贵中药,素有“活血之圣药”的美誉,具有活血不伤血,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复方血竭巴布剂”是以外用制剂为研究突破口,在突出体现其“止血而不留瘀”特色功效的同时,创新性地发展了抗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应用。经临床使用验证,其适应症广泛,疗效确切,安全无毒,使用方便。处方各药物协同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皮肤烧烫伤、溃疡久不收口等。昆明市中医医院余晓玲教授主持了“复方血竭巴布剂临床前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手段,控制其药物释放,提高生物利用度,以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微粒给药系统作为新型给药系统的代表,在药物制剂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微粒给药系统在药物制剂中的诸多应用综述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为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曹庆珠 《科教文汇》2010,(26):7-7,11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本文从青年教师的个人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教学反思的成长,其中有弯路也有收获,希望能够给同仁带去启迪。  相似文献   

17.
在桥梁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中,遇到了特殊地质——透水层,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文中根据透水层的特点,从机械选型和配置、钻孔过程以及钻孔方法入手,分析、总结了桥梁桩基施工的经验,详细介绍了有效的处理方案,对同类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中描述的药动学、毒理学研究结果得知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及纳米给药系统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中的优势,主要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作用,最后概括纳米给药系统的前景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熊果苷醇质体。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熊果苷醇质体,并对其形态及粒径进行分析。结果:熊果苷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包封率为35.43±1.70%,平均粒径为88.91nm,zeta电位为-24.3±1.6mV。结论:醇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可显著促进熊果苷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川芎嗪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及不同剂量川芎嗪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了大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川芎嗪注射液和卡托普利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后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静脉注射川芎嗪高、中、低剂量组(40、20、10mg/kg)及卡托普利注射液(40mg/kg)、川芎嗪注射液(20mg/kg)联合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过程均符合双隔室模型。与单独给药相比,两种注射液联合给药后,川芎嗪t1/2β显著延长(P<0.05),t1/2α、CL显著减小(P<0.05)。并且川芎嗪在给药剂量范围内大鼠体内消除过程呈现线性消除过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定大鼠血浆中川芎嗪浓度的HPLC法。首次探明卡托普利对川芎嗪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为临床上两者合用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