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 《内江科技》2009,30(12):116-116,200
挪用公款罪是当前司法实践中多发犯罪之一,并且犯罪方法和犯罪手段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司法实践中,国家工作人员时常擅自将本单位的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对于不同的担保形式能否构成挪用公款罪的争议较大,常常导致处理结果上的重大差异,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2.
张树学 《科教文汇》2009,(5):222-222
主要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概念、内涵、构成要件、及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的相关个罪,包括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违法运用资金罪。  相似文献   

3.
犯罪的目的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是犯罪人主观恶性的体现,准确界定犯罪的目的有利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伪证罪是直接故意犯罪,其犯罪目的的存在是十分明显的,但通过对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仔细考查,发现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不是特定的而是具有多样性,因此,关于伪证罪的法条规定有待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徐立 《科技创业月刊》2004,(12):226-227
犯罪的目的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是犯罪人主观恶性的体现,准确界定犯罪的目的有利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伪证罪是直接故意犯罪,其犯罪目的的存在是十分明显的,但通过对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仔细考查,发现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不是特定的而是具有多样性,因此,关于伪证罪的法条规定有待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登霄 《科研管理》1998,19(5):1-10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行为和刑事惩罚有了比较科学和完整的规定,从而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文中进而将刑法的有关规定和具体的知识产权制度结合在一起,论述了侵犯商标权犯罪的行为表现及惩罚体系、侵犯专利权犯罪的行为表现及惩罚体系、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为表现及惩罚体系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行为及惩罚体系。结论是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关于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著作权刑法保护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大伟 《科教文汇》2008,(25):217-217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我国近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相形之下,现行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在打击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实践中渐显滞后。综观我国侵犯著作权立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刑法中有关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结合司法实践,要从扩展刑法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取消犯罪主观案件中的非法营利目的,侧重于对被害人的实质补偿,修改罚金刑、增强其可操作性,确立对侵犯著作权犯罪以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模式和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侵犯著作权罪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刑法保护已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而刑事法律中有关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刑法规定明显影响著作权保护力度.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目前都很重视对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刑事处罚,但二者相较,两岸侵犯著作权犯罪立法特点和罪名、犯罪构成、刑事追诉以及刑事处罚上各有千秋.通过比较,大陆应借鉴和吸收台湾地区有关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先进之处,以便加大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8.
按TRIPS协议第61条的要求,各成员国至少应该设置用於制裁商业规模的故意假冒商标或盗版活动的刑事程序和刑罚;对於侵犯其它知识产权的活动,特别是在侵权具有故意并具有商业规模的情形下,各成员国可以适用刑事程序和刑罚。中国1997年修订《刑法》时,在第三章第七节中,规定了七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及处罚,罪名分别是:假冒注册商标罪(第二百一十三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二百一十四条)、  相似文献   

9.
徐立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3):123-124
贪污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形态,如何判定其未遂形态?这是刑法学界争议较大的问题。笔者认为本罪存在犯罪未遂形态,并且,基于主客观相一致的刑法原则,如果公共财物的所有人未失去对公共财物的控制,或行为人未实际控制公共财物的,就属贪污罪未遂。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毒品犯罪持续增长,这是每个国家不可避免而要面对的问题。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我国刑法348条规定的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持有较大数量的毒品,司法机关又无法查证毒品来源与用途的行为,并根据非法持有毒品达到不同的法定数量处以不同刑罚,这对全面打击毒品犯罪有重要意义。现就理论与实务方面对本罪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于潇  王健  赵希 《科技风》2012,(7):203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军人违反职责罪中并不存在单位犯罪的问题.但是,随着军事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现实中已经出现军事单位实施犯罪的现象或者存在这种可能性.军事单位作为独立的主体,不仅具有自己的认识和意志能力,同时还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立法上应当重新考量军事单位的犯罪主体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使用盗窃”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盗窃"行为在传统的刑事立法,首先,它是一个理论概念而非法律概念,又是一个犯罪类型的抽象,而非某个具体犯罪或罪名;其次,德日"使用盗窃"中之"盗窃"非我国刑法典中之"盗窃";第三,为了达到我国学者所期望解决问题的程度,应使用犯罪更为广泛的"非法使用罪".  相似文献   

13.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强奸、放火、贩毒、爆炸、投毒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侵犯著作权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在危害性大小、客观表现及主体方面均有差异;打击盗版不能一概以非法经营罪认定;侵犯著作权罪与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也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行为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缠混难分,问题的源头在于司法解释出于扩大犯罪圈的考量,将"复制发行"理解为"复制并发行"。对两罪不加区隔,仅通过想象竞合或法条竞合理论解释的进路要么违反罪刑法定,要么违反罪刑均衡,不具有妥当性。将"发行"脱离知识产权法律文本另做解释的方案违反了法秩序统一原则,引发诸多问题。应当根据加功行为的不同故意等级区分"通谋型"加功与"明知型"加功,二者均成立帮助犯,但"通谋型"的加功处罚更重,以此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资源共享已成为信息社会知识产品传播与获取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也为所涉及的著作权权益保护带来严峻挑战,加强刑法规制互联网资源共享中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紧迫而必要.鉴于互联网资源共享中侵犯著作权的特殊性,刑法在犯罪认定方面应有所调整,同时宜采用附属刑法模式并完善刑罚体系以保护网络共享资源中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7.
<正> 现在实行的“中国新刑法典”分别在第三章第六节专节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罪,体现了国家立法对这一犯罪类型的极大重视和关注,也导致了刑法理论界对这类犯罪的普遍关注和较为广泛的理论研究,从法律准则上进一步加大了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力度和广度。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知识产  相似文献   

18.
论科研失范行为的犯罪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道德和行业自律已难以阻挡科研失范行为的攻城略地,无论从社会学、经济学角度考量,还是以理论刑法学原理分析,部分科研失范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事处罚性,应以刑法手段予以规制。根据刑法规范的谦抑性,科学失范行为犯罪化的范围界定应慎重,遵循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个原则。建议在《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增加一节"扰乱科研秩序罪"。  相似文献   

19.
《百科知识》2011,(19):51-51
犯罪后因自首而减免刑罚,是我国自古就有的刑罚裁量制度。关于自首制度,最早可考的文字记载为西周时期的《尚书·康诰》:“……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意思是虽然犯有大罪,但如果犯罪人已经把犯罪事实全部述说出来,亦不可杀。这就形成了中国古代自首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已成公安机关侦办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重点,但存在受理后立案比例较低,难以进入移送起诉、审判环节的问题;与此同时商业秘密犯罪的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尚呈相对落后状;这二者在商业秘密保护中的滞后性日益突出,对此,本文从商业秘密泄露的途径及其防范措施入手,提出从几种有效的刑事侦查手段和预防措施,以期在商业秘密保护中能起到实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