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革命史》是在我国高等学校新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其特点是通过历史教育来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由于《中国革命史》史料丰富,人物众多,历史事件曲折,更易于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联系实际、面向社会的目的。近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采用了“八个结合”的方法,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史课程是为电大文、理各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下面分别就这门课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新教材的特点等问题作些简要介绍。 一、课程性质 中国革命史课从学科特点看,是历史科学。它的基本框架是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构成,离开了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没有了“中国革命史”这门课了。从社会功能看,这门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它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和纵横交错的历史事件中,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基本经验。中国革命史课可以说是:“身兼两任”,既要注重历史科学的史料、史实准确、  相似文献   

3.
谈谈怎样自学《中国革命史》保定地区教育学院政史教研室聂玉宽首先,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弄清基本历史线索,把握中国革命史发展的脉络。初学《中国革命史》.你一定会为浩繁的事件、复杂的过程、众多的人物而茫然。而有些考生连中国革命史的上下断限都不清楚,拿到课...  相似文献   

4.
略谈中国革命史人物的研究和评价韩国胜作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由于工作的关系,有幸拜读了一些专家、学者编著的《中国革命史》课本,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课本都只是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排列,重要会议的召开,会议的执...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史课程是为电大文、理各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下面分别就这门课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新教材的特点等问题作些简要介绍。一、课程性质中国革命史课从学科特点看,是历史科学。它的基本框架是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构成,离开了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没有了“中国革命史”这门课了。从社会功能看,这门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它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和纵横交错的历史事件中,  相似文献   

6.
36分=63分     
记得92年上半年,我第一次走进自学考试中文专业的考场,考的是《中国革命史》,结果仅得了36分。惨重的失败,使我痛苦极了。别人多次劝我说:“魏宝,你仅凭初中那点基础参加自考,实在是太难了,还是放弃了吧!”然而,我并没有被失败所吓倒。我暗下决心,就是拼命也要拿下这一科! 93年下半年,我再次报考了《中国革命史》。在认真总结了上次失败的原因后,对课本,我便发动了全面而细致的“攻势”,决不放过每一个角落。对于那些答案很长的论述题,我就采取了分段记、边理解边记,一遍遍反复记的方法。对于那些零乱、枯燥的时间、事件、人物等名词,我就想法归纳、总结,编成顺口溜来帮助记忆。然后,开始大量地做一些练习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史课程是为电大文、理各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下面分别就这门课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新教材的特点等问题作些简要介绍。 一、课程性质 中国革命史课从学科特点看,是历史科学。它的基本框架是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构成,离开了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没有了“中国革命史”这门课了。从社会功能看,这门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它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和纵横交错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自学考试本科段各专业的一门公共课,是从《中国革命史》演变而来的。这门课一方面具有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强、注重逻辑论证、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历史课的时间、事件上前挂后连、因果相继等特点。从这套《毛泽东思想概论》试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它的这一特点。为了使广大考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下面就结合此次考试的试题来谈谈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委政教司于1986年12月20日发出《关于征求对编写中国革命史试用教学大纲意见的通知》。《通知》说: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发[1985]18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加快中国革命史课程建设,同时使中国革命史课教学有个规范,拟于1987年初召开会议,讨论编写中国革命史试用教学大纲的有关问题。为了做好这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中国革命史》专题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从我校教学特点出发,尝试“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坚持史论结合,重点在论”的专题化教学改革思路,从哲学理论的高度驾驭《中国革命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摸索出了“一个中心,五个结合” 的专题化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这对于贯彻国家教委关于“两课”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马列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有益地探索.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中国革命史》专题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从我校教学特点出发,尝试“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坚持史论结合,重点在论”的专题化教学改革思路,从哲学理论的高度驾驶《中国革命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摸索出了“一个中心,五个结合”的专题化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这对于贯彻国家教委关于“两课”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马列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有益地探索。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1月28日,北京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九”来信和“七一”讲话精神教学经验交流会。北京地区18所院校22位工作在中国革命史教学第一线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气氛热烈,发言踊跃,不少同志介绍了本单位和本人在贯彻江总书记来信和讲话精神,深化中国革命史教学改革、发挥中国革命史课程思想教育功能方面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现择要综述如下: 1.抓好集体备课这一关键环节。北京师大、北京师院、北京财贸学院的同志在发言中都谈到,加强集体备课,采用“会诊”办法,深入研讨教学中的一些重点、疑点,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是落实江总书记指示精神、深入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北师大的同志在教学中就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1927年建立的国民党政权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境遇等问题进行了集体研讨,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北京财院  相似文献   

13.
专题群体流动教学法──《中国革命史》教学改革新思路周文顺一“时序章节单一讲授法”及其弊端传统的《中国革命史》教学方法,具有“时序章节单一讲授”的特点。教学形式单一:教师讲,学生听,强压硬灌,千篇一律。内容一条线:按时间顺序编排章节,大小事件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85年起全国高等学校开设《中国革命史》这门课。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革命史》作为高校理科学生一门公共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已广泛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并在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中发挥了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即《中国革命史》是历史课还是政治理论课。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教学误区,即部分教师把《中国革命史》看成是单纯的历史课,或在下意识里认为就是历史课,这样在讲授中只满足于历史事  相似文献   

15.
经过4年的努力,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20世纪新疆史论丛——新疆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以下简答《论丛》)终于完成了。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论丛》以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三位世纪伟人为主线,展开论述20世纪新疆史。 《论丛》汇集了25篇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新疆,有“辛亥革命在新疆的胜利和失败》、《俄国十月革命对新疆的影响》、《毛泽东与新疆》、《论苏联、共产国际与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一门新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作为原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员 ,要想上好这门课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教育功能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除了必须在掌握和吃透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外 ,还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史与论的关系史与论的关系 ,是《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各高校担负《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讲授任务的教员基本上都是原中国革命史课教员 ,中国革命史教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注重在“史”上下功夫 ,长于“史”而拙于“论” ,并带有一定的“重史轻论”的倾向。这与《…  相似文献   

17.
巴尔扎克曾经说:“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这也是茅盾对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态度。他失去了与党组织的组织联系后,虽然无法直接参加和领导实际的革命斗争,仍以巨大的热情关注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以积极的参与意识置身于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漩涡和激流之中,用艺术的描写充当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书记和传记作者,从而使他的作品带有极其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传记性的特征。他总是把自己的艺术注意力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茅盾紧密地、经常地、直接地以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白己的描写对象,在这些事件尚未从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他的许多不朽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艺术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现实主义的编年史。记录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蚀》的第一部,是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进行血腥大屠杀的四个月后便动笔写成的,第二部是在同年十一、十二月间写成,第三部写成于一九二八年四——六月。仅仅在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就完成了对大革命历史经验的记录和艺术概括。他的第二部史诗性的巨著《子夜》也是直接记录和概括一九三○年春夏间在我国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史教学大纲》(试用本)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针对性强,对于深化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愿提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一、《大纲》没有对中国革命史的定义作出明确的界定。《大纲》导言中说:“中国革命史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中国革命历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教育。”我认为  相似文献   

19.
看《当代》     
继发表了《那儿》、《霓虹》、《豆选事件》等被认为是“新左翼小说”的中篇之后,本期《当代》推出了曹征路的长篇《问苍茫》。显然,《问苍茫》是曹征路对社会现实进行“全景扫描”的“野心”之作,试图大规模描写时代变迁中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展示各阶层人物在卷入资本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由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织编写、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使用的《中国革命史》统编教材的编写与修订情况,我曾于1993年初在接受《教学与研究》杂志记者采访时做了若干说明(访谈录刊于该刊1993年第2期)。因此,本文不再重复。这里拟着重就《中国革命史》统编教材的基本思路及教学重点,谈谈我个人在编写和统稿中的一些思考,供使用教材时参考。《中国革命史》统编教材应该突出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教学中又应该怎样把握能够体现基本思路的教学重点?这是教材编写过程中经常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这里所讲的“基本思路”,就是如何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