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现代的马拉松训练中,随着竞技水平日益提高,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也在不断增大,以提高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这就不可避免地加深了运动员机体的疲劳程度。如果每次训练课后的疲劳得不到及时的缓减,就容易造成过度训练,因此,恢复已经成为现代马拉松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训练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女子马拉松训练中,年度周期安排是其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对于一个跨度较大的时间周期,马拉松运动员需要通过合理的周期安排来逐步培养起竞技状态,使之在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竞技状态。中国女子马拉松是一支较有国际影响力的队伍,通过对该队伍训练周期安排的研究,可以从中发现和探索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对我国女子马拉松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了解,结合优秀运动员重要比赛年度周期安排的实例分析,逐步勾勒出女子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的一些主要特点。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过程安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五、马拉松的训练。 1.马拉松训练目标 就马拉松训练来说,如果没有8~10年的持续训练,则意味着有种种危险。在这期间进行适宜负荷持续不断练习的人,要比进行大强度负荷练习的人成功的机会多。 对于马拉松来说,要象中长跑那样明确区分训练的阶段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4.
以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队大学生马拉松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队运动员的基础准备期训练、强化期训练、比赛期训练进行跟踪、为大学生马拉松运动员更合理的安排训练量与强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国家女子马拉松队7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在备战柏林世界锦标赛期间平原准备阶段、高原训练阶段和赛前平原准备阶段的血液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肌酸激酶、血尿素)和机能指标(血压、晨脉)进行监控。总结在备战柏林世锦赛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探索适合我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模式。研究发现,高原训练期间要有节奏地安排训练负荷,不同训练负荷性质的内容要穿插进行,尤其是在高原训练的强化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较为明显,应当增加训练监控的密度,避免过度训练的发生;同时赛前高原训练阶段、赛前平原训练阶段大负荷强度的训练,必须建立在雄厚的有氧代谢能力基础上,否则运动员很难完成持续性的高强度的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马拉松项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最好成绩被不断刷新,这都得益于训练观念的更新和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对于马拉松项目而言,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是保障。目前,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逐步认识到,马拉松成绩的提高不单纯是耐力的此拼,要想有所突破,必须重视力量素质的发展,不断加大力量训练的比重。一、力量训练对马拉松项目的重要作用以往的陈旧观念认为,马拉松运动员不需要进行力量训练,因为力量训练会使运动员的肌肉增粗,体重变大,不利于成绩的提高。但是实践证明,力量训练对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方法、手段运用得当,就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力量训练对马拉松项目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点,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一般力量水平,有助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点,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发展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一、跑马拉松前的准备工作 马拉松跑是最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之一,它需要必要的生理机能和顽强的毅力。参加马拉松跑一定要有长跑训练的经历,这种训练应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在训练过程中应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作指导,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制定相应的运动负荷。因此平时应提高长跑的能力,特别是在疲劳时给他们进行一定负荷的刺激,以便他们在跑马拉松时,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准备或推迟体力的衰竭。对于一般人,如果平时没有训练或者训练达不到相应水平,在马拉松比赛中就容易出现体力透支和器官衰竭的现象。因此,只有经过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使心脏产生良好的适应后才能参与马拉松运动。  相似文献   

8.
曹阳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562-563
阐述马拉松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特征,对有氧能力训练和速度能力训练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马拉松运动员体能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Dr.Rosa先生应中国田协的邀请,于2005年12月10日来华,对国家马拉松集训队的运动员进行了身体机能测试和专项训练考察,期间与全国马拉松教练员就有关马拉松训练和计划安排等方面的组织了研讨;对我国29名马拉松运动员进行了专项机能(有氧阈、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和皮脂含量等测试与分析,并对我国男子马拉松水平作了预测。帮助我国教练员制定了2005年12月19日~2006年1月15日的训练计划和2006年1月16日~2月15日的高原训练安排及2006年3月26日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前的训练思路,并对我国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训练计划进行了研讨。现将有关内容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马拉松·整体设置·体力波·滚动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拉松训练,必须赋予"整体设置"的眼光."整体设置"眼光的焦点,在于能量榆出功率水平.马拉松水平的表达,在时间过程中,应该以"体力波"(完整的训练阶段)作为基本环节.早先的马拉松进步,是."间断式"的;如果由"间断式"转变为"滚动式",将实现马拉松训练发展史上的一个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